劉 蒼 汪文萍
(湖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長沙 410000)
?
互聯網在水工建筑材料檢測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劉 蒼 汪文萍
(湖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長沙 410000)
摘 要:互聯網的使用能迅速、便捷地為教學服務,可以從網絡上搜取與課程有關的信息和教學資源。如何有效利用互聯網資源,引導學生利用湖南水利終身學習平臺和職教新干線的名師空間課堂,構建三維學習空間,促進信息技術與專業課程深度融合,已成為今后教學研究與應用的一個重要方向。
關鍵詞:互聯網 水工建筑材料 水利終身教育平臺 名師空間課堂
水工建筑材料檢測課程是高職水利工程類專業的基礎課,是一門實踐性和技術性很強并且與實際工程聯系緊密的課程。在傳統教學中,先講授理論知識,然后組織學生進行驗證性實驗,導致理論與實驗教學脫節,使學生學習感覺乏味,因而影響了教學效果。為了提高教學有效性,建材課程團隊一直在探討基于職業標準的水工建筑材料檢測課程改革,特別對建筑材料課程教學中應用互聯網情況,作一些探討。[1]
我們從中國知網上,可以檢索到很多建材教研教改文章。這些文章都是從事建筑材料教學的教師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來的。從這些文章中,了解了其他院校建材課程的教學情況和改革創新之處,并從中得到啟發,針對我院的具體情況(學生基礎、實驗室的設備等)制訂出適合我院建材課程教學的模式,并應用于教學實踐。
從國家精品課程資源網、中國高等學校教學資源網、智慧課堂、愛課程網站也可以找到很多教學資源,特別是一些視頻和動畫,有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對受實訓條件限制而不能操作的實驗有了直觀認識,提高了教學效果。[2]
水工建筑材料檢測課程教學必須服務于工程應用,因此,教材內容應具有很強的適用性和先進性。實際受教材編寫周期的影響,某些內容存在著滯后性。而互聯網上有海量的最新的建材資料。
1.利用互聯網可獲取建筑材料最新標準。
鑒于材料技術標準的不斷修訂及向國際標準靠攏,現有的教材有一定滯后性,有些建材的技術指標在不同的教材和參考書中描述不同,使學生感到困惑,可引導學生在中國標準服務網中查出各種類別的建筑材料的最新標準號,經過比對就可確定教材中所引用的標準是否已被替換。
2.互聯網獲取相關信息可實現教學內容的先進性。
要體現教學內容的先進性,需要教師不斷更新知識。利用互聯網獲取建材發展最新資訊,可作為教學的補充內容。如緒論中補充綠色建材、3D打印建筑等方面的內容;水泥項目中補充環保型膠凝材料知識;混凝土項目中補充新型混凝土知識;還補充了水利工程常用的土工材料知識等等。這些內容可以在課堂上講授,也可以作為課外閱讀材料,供學生學習。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建筑材料相關網站,讓學生了解行業的最新發展與應用。
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催生出MOOC、翻轉課堂等新的教學理念,而新的教學方式要依托海量的資源積累、便捷的資源集成、快速的資源呈現來解決教學中的資源不足、整合不夠、呈現滯后等問題,變革“教”“學”方式,優化教學過程,創新教學方法,構建課前、課中、課后三維學習空間,促進信息技術與專業課程深度融合。目前使用的互聯網學習平臺主要有職教新干線的名師空間課堂和湖南水利終身學習平臺。
1.職教新干線名師空間課堂
世界大學城是基于Web2.0云計算的交互式資源共建共享的遠程綠色網絡教育學習平臺,而職教新干線即湖南職業教育網絡學習平臺,是依托世界大學城云平臺上開設的湖南省職業教育優質資源共建共享的公共網站集群,覆蓋全省各職業院校的網絡學習互動平臺。
名師空間課堂—《建筑材料與檢測》由水利系系主任主持,骨干、雙師型教師組成課程團隊。團隊成員共同參與空間課堂的資源建設、教學和在線作業批改及輔導。空間課堂根據課程內容和現代職教理念,架構了課程信息、課程資源、教學過程、自主學習、教學成效等欄目版塊,設計了微課、實驗動畫視頻、電子課件、工程實例、技能競賽、職業標準等內容學習導航,對空間重新進行了版面布局、內容重組等方面的美化,使空間課堂導航清晰、功能豐富,界面友好,更好的服務于教和學。
目前課程團隊正在嘗試應用名師空間課堂教學和傳統教學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可播放空間課堂相關視頻及動畫;指導學生預習、復習相關內容和下載資源;在空間里進行作業的布置和批閱;在線的答疑和輔導;進行在線測試等操作。
2.湖南水利終身學習平臺
湖南水利終身學習平臺是由湖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建設的綜合性水利水電公益性學習平臺。主要包括:資源中心、課程中心、學習中心、用戶中心、綜合中心等。該平臺同時支持PC機和手機端操作,用戶能利用電腦與手機隨時隨地學習課程、完成課程作業、實習實訓仿真操作;能參與學習討論與技術交流。
課程中心是課程生成、課程展示、師生在線互動及教學管理功能模塊,課程中心的最大特色在于情景式教學。通過情景式的環境構建課程資源,實現交互式學習與體驗性練習。《建筑材料與檢測》課程正在開發建設中,計劃2016年下學期投入使用。對課程整體設計按專業-崗位-任務-技能-知識-素質等順序進行樹型序化,形成碎片化資源開發清單,再根據清單上傳相關教學資源,有文本、課件、圖片、音頻、視頻、動畫、軟件、微課和復習題等多種形式,還可根據所學知識點推薦參考圖書,點擊圖書可連入超星數據庫,查閱該書的電子版。
學習中心提供課程選擇功能和課程學習功能,按情境式教學的要求展示課程內容,按教學設計中預先設計好的教學組織模式實施教學過程,實現交互式、體驗性學習。學生在校期間或畢業后,均可運用平臺的學習中心,構建任意時間、任意地點、任意方式、任意資源的空間課堂,從而將學習過程延伸至課余時間、校外時間。教師可以把通知、課堂調查、作業、資料信息,即時推送到平臺學生手機端。平臺學生通過手機進行互動問答、發表評論、參與討論,可通過手機發布帶圖片的信息。
互聯網的使用迅速、便捷地為教學服務,可以從網絡上搜取與課程有關的資源進行教學平臺的課程建設。如何有效利用互聯網資源,引導學生利用湖南水利終身學習平臺和職教新干線的名師空間課堂的教學資源,構建課前、課中、課后三維學習空間,促進信息技術與專業課程深度融合,已成為今后教學研究與應用的一個重要方向。
參考文獻:
[1] 周惠、劉寬平 “職教新干線”對湖南職業教育影響初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11)
[2] 陳德平,李建平 互聯網在建筑材料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高等建筑教育,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