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蓮
(青海省循化縣清水學區清水小學 青海循化 811100)
淺談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數學問題解決輔導策略
馬秀蓮
(青海省循化縣清水學區清水小學 青海循化 811100)
學習數學總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度過,而解決問題使我們獲得了掌握知識的本領。本文是筆者對小學生數學問題解決策略的研究,希望能夠幫助各位教師了解和掌握小學生慣常采用的問題解決策略類型,以及問題解決策略的影響因素,為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的有效性提供理論基礎和實踐憑證。
小學數學 學困生 問題 策略
1.家庭因素。對于任何人來說,家庭都是出生之后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方面的教育對于人的影響是終身的,在家庭中,各個方面的事情都會對孩子以后人生的發展產生影響,數學成績差也是容易受影響的一點。不同家庭的背景不同,父母的文化水平、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氛圍來說都不盡相同,甚至可能會有非常大的不同。這幾個方面對于孩子的影響幾乎是最主要的,父母的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學習知識的接受能力和成績水平,家庭教育方式不僅會對人格、性格方面的形成有著一定的影響,對于學習成績來說,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而家庭氛圍對于孩子的身心發展都有著重要的影響,更不用說數學學科的成績。在實際教學中,有一些學生的學習成績不理想,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家庭因素。[1]
2.學校因素。現在的很多學校都是用升學率來進行評比的,這樣的學校教育就很容易讓教師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即只注重優等生,而放棄學困生,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成績跟不上的學生由于被學校和教師放棄,而更加跟不上教學進度,學習成績就越來越差,直到最后,學生對于數學產生極大的厭惡心理,這樣就很難再從心理上對學困生進行改變。[2]
3.個人因素。雖然有一些學生的理科思維并不算很好,而文科思維很出眾,但是小學數學相對而言比較簡單,因此學生應該都比較容易理解,數學學困生產生的原因很大一部分還是學生本人的因素。有些學生并沒有很濃厚的學習興趣和上進心,對于學習來說得過且過,這樣的心理直接導致任何學科的學習成績較差,而數學自然也是受到影響的一科;有些同學可能由于家庭或者社會因素,自卑心理嚴重,缺乏自信,而數學相對而言又是比較難的學科,一旦學不好,就更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從而形成惡性循環;有的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錯誤的學習方法導致學習效率低下,比如沒有提前預習,或者沒有做好復習,課后的習題遇見不懂的并沒有及時向教師或者學生提問,這都很容易造成數學成績的下降,從而形成數學學困生。[3]
1.關愛、尊重學困生。學困生大多有著自卑的心理,他們學習成績不好,在班級中容易受到教師的忽視,而他們得不到重視,也就不容易被人引導來解決自身的問題,因此,關愛、尊重學困生是解決數學學困生的重要策略。作為教師,可以在講課的同時,通過提問或者隨堂練習的方式掌握班級中不同學生的理解程度,如果大多數學生對于這一階段的學習都存在困惑的話,可以適當地放慢授課速度,從而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理解和消化學習知識。對于數學成績較差的學生,可以盡量抽出時間來了解他們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從而進行輔導,并且在言辭上,不輕視不蔑視,讓他們感受到教師對于他們的重視和尊重。
2.誘發動機,培養學困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困生產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是解決數學學困生最好的辦法。在實際教學中,可以通過設定趣味問答,有獎做題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興趣,這些游戲的學習方法很容易引起小學生的好奇心理,從而讓他們在游戲的過程中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3.發揮榜樣作用,克服困難。無論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榜樣的作用都是非常可觀的。在小學,學生的性格和人格還并不完全健全,在這樣的時候,通過讓學習好的學生作為榜樣,讓特困生學習這些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心理,能夠很快的讓學困生萌發出一種想要向他們學習的心理,從而為了能夠達到自己的這一方面心理,而進行努力的學習。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班級中學習較好的學生樹立榜樣,也可以通過給學生講述數學家們努力創造的事跡,從而讓他們積極學習。但是如果把班級中的優等生樹立為榜樣,也應該注意不要讓這些優等生過于驕傲。
4.家校有效聯合,引導學困生。前文提到,家庭對于孩子的影響是終身的,而且是不可復制的,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家庭對學生的教育作用和影響遠遠大于學校。在學科教育的過程中,學校與家庭并不是割裂開來的,而是互相聯合的,家庭可以配合學校的學科教育,從而讓學生全方面的得到提高。比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與家長進行溝通,在家庭中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這些在家庭中的教育方式不是學校中一板一眼的方式,而是偏向于生活化的方式。[4]
5.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
評價是整個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是促進學生積極認知的推動力量,讓學生看到成功與不足,提升學生學習動力,增強學生學習信心,這也正是小學數學實際問題解決的有效策略之一。但這并不是以往的結果性評價,以一個分數來決定學生的學習成果,而是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將評價的重點放在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上。要知道學生素養與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長期的漸進與積累的過程。因此,對于不同階段的學習也不能采用同一的標準,而是要切實與學生的思維特點與認知規律相結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這樣關注學生思維過程的評價,更加貼近學生學情,體現學生的中心地位,可以滿足學生不斷增長的學習需求,從而使學生在評價中能夠不斷地進行自我思維與能力的提升。
培養小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自主探究水平,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我們要認真學習新課改,研讀新課標,以學生為中心,以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思想,對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評價方法進行全面改革,這樣才能實現學生的主動探究,將學習與運用結合起來,增強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1]季曉霞.淺談小學數學學困生成因及其轉化策略[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18).
[2]石欣娜.淺談小學數學學困生的轉[J].新課程(教師版),2012,(12).
[3]鄭強.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開明出版社,2003.
[4]王永芳,穆增貴.小學數學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及對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