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奇英,王 艷,覃 志,葉子紅(南京工業大學,江蘇南京211800)
?
反腐新常態下高校廉潔文化建設的現實與路徑探討
顏奇英,王艷,覃志,葉子紅
(南京工業大學,江蘇南京211800)
摘要:隨著全面從嚴治黨的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邁入新常態。高校作為黨和國家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只有正確認識反腐新常態、積極適應反腐新常態,建設契合時代特征的高校廉潔文化,才能適應社會和高校自身的發展要求。針對當前高校廉潔文化建設面臨建設主體認知缺位、體制機制不完善、教育效果不佳等現實困境,建議從提高建設主體的認識,健全廉潔文化建設體制機制,豐富延展廉潔文化的內容、形式和載體等方面推進高校廉潔文化的建設,發揮廉潔文化的潛在效能。
關鍵詞:反腐新常態;高校;廉潔文化;廉潔文化建設
(一)內涵界定
“反腐新常態”是一個新名詞,是伴隨著經濟發展的新趨勢、新常態,反腐進入新階段、面臨反腐目標新任務的戰略和保障等要素的一種提升和概括。反腐工作任務重、周期長,其“新”的顯著特征表現在:零容忍、進行時、多渠道。而當下的高校廉潔文化,正是以反腐新常態的要求為導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結合高校發展實際,依托形式多樣的載體,依法治校,促使干部廉潔從政、教師廉潔從教、學生廉潔誠信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行為規范、規章制度的總和。
(二)互動關系
反腐新常態的新要求為高校開展廉潔教育提供行動指導和價值引領。黨的十八大將反腐倡廉建設作為黨的五大建設之一,為高校廉潔文化建設提供強勁的導向和實踐保障。《中央健全懲預腐敗體系規劃(2013-2017)》明確提出“把培育廉潔價值理念融入國民教育”。高校要順應黨和國家要求,在廉政建設大政方針指引下逐步深入開展高校廉潔文化建設。
高校廉潔文化建設為反腐新常態提供思想保障和文化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反腐倡廉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但從思想道德抓起具有基礎性作用”,必須“大力加強反腐倡廉教育”。加強廉潔文化建設對反腐倡廉工作邁向縱深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高校必須深入推進廉潔文化建設,傳播和塑造廉潔價值觀,提高黨員干部拒腐防變能力,從源頭有效預防腐敗,減少腐敗,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現廉潔文化建設目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一)高校廉潔教育主體認知缺位
高校廉潔文化建設,一般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根據上級部門的相關要求,下級部門具體部署實施。當前,部分高校對廉潔文化建設還不夠重視,主管部門對廉潔文化建設的主動性、積極性不高,廉潔教育被視為短期行為和階段性工作,沒有直接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缺乏長遠規劃,造成施教力量配置、資源投入強度、管理機制創新力度不夠。部分教師對大學生廉潔教育的認識不足。將廉潔文化狹隘化、片面化,認為開展廉潔教育是小題大做,沒有必要,在具體開展廉潔教育時,枯燥說教,照搬文件,缺少創新和實踐引導。部分大學生自身廉潔意識欠缺,對廉潔文化的認識還存在誤區,覺得是“大人生病,小孩吃藥”,對廉潔文化建設活動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高校廉潔文化建設制度與機制不健全
“制度反腐是廉潔文化在現實反腐實踐中的外在體現和要求,如果反腐制度缺乏實際執行力,導致制度虛設、制度軟弱等執行力不強的現象,就會使人們感到制度反腐的失效和無力,進而最終影響人們對廉潔精神的敬畏。”高校廉潔文化建設流于形式,短促突擊,育人環境不夠優化,廉潔文化的效力有限。這些非常態化問題的存在,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因為缺乏持續性機制,廉潔教育制度、廉潔管理制度、廉潔監控制度、廉潔公開制度等不健全,領導重視程度、組織建構、教育教學效果等都缺乏行之有效的考評機制,制度落實的常態化保障機制尚未形成。
(三)高校廉潔文化建設活動手段單一,效果不佳
“目前各高校廉潔文化建設普遍缺乏分層設計,活動形式較為單調、千篇一律的狀況普遍存在。”部分高校廉潔文化建設的形式和內容相對比較單一。一般由學校紀委、宣傳部負責,推行廉潔教育以“灌輸式”為主,以觀看廉政教育片、舉行廉政征文、報告會、宣講會等傳統方式為主,未能適應新媒體環境的要求,缺乏互動溝通和實效性,廉潔教育相關教材亟須建立;學生獲取廉潔文化知識的途徑和渠道有限,通常借助思政課程、專題講座、學習文件、問題討論的方式。對于各級紀檢監察部門官方網站和中國反腐倡廉網、中國廉政文化推廣網、中國廉政文化網、東方廉政網等網站知之甚少,自主學習較少。
(一)分層調動廉潔教育主體的積極性
分層推進,努力克服建設主體的實踐惰性,通過管、教、學、行之間的多向溝通,實現全程、全員、全方位的育人工作,共同提升高校廉潔文化建設效果。
高校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組建強有力的高校廉潔文化建設領導小組,加強全校各部門、各崗位的支持和參與,對廉潔文化的實施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領導、宣傳和管理,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教師要加強理論信念教育,強化思想道德底線,廉潔奉公,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愛崗敬業,堅決杜絕學術腐敗,不斷增強青年教師的人格魅力,不斷提高自我約束能力,增強教師抵御廉政風險的能力。
作為受教育者,學生要把廉潔教育前置,在不同學習階段有所側重。低年級學生重點學習理想信念、校紀校規、法制法規,誠信考試,修身做人,增強反腐倡廉的認知,增強防腐拒變的良好心理。高年級學生注重職業道德、職業素養教育,加強反腐倡廉的實踐,廉潔從業,真正為民造福,為國奉獻。
(二)切實加強廉潔制度與機制的建設
1.建立健全高校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健全組織領導體制,黨政齊抓共管,將高校各項工作與廉潔教育統籌部署,同步落實,不斷創新反腐倡廉體制機制,深入推進適應高等教育特點、符合學校實際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為學校改革發展提供堅強有力保障,規范有序地開展廉潔教育。
建立健全思想道德教育的長效機制、有效預防腐敗的保障機制、權力規范運行的監控機制、合法有力懲處與責任追究機制;使學風、師風、校風得到不斷優化,干部師生廉潔自律意識和拒腐防變能力顯著增強,高校風清氣正的教育生態得以形成。
2.完善和實施廉潔文化建設的相關配套制度。繼運動反腐、權力反腐之后,制度反腐已成為反腐新模式、新常態,要求建立健全法規制度,充分發揮制度的促進作用。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也曾指出:“制度是學校一切工作的靈魂。”推進高校廉潔文化建設,除了依賴全體成員的自覺,更需要依靠制度的保障和推進。從“一切為學生成長成才服務”的根本任務出發,立足于學校事業發展的整體大局,創新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制度,使廉潔文化建設高效運行,進一步完善廉潔文化建設的組織領導機制,形成黨委主抓、紀委籌劃協調、多部門共同參與的工作體制。進一步完善廉潔文化建設的體系規劃機制,注重長遠規劃和體系創設。進一步完善廉潔文化建設的保障機制,條件充裕。不斷完善廉潔文化建設的評價、監督和信息通報制度,多渠道收集建議和意見,促使高校師生敬畏制度,自覺堅定地對廉潔價值目標的認同并始終追求。
(三)不斷創新廉潔文化教育的內容、形式和載體
1.創新理念,拓展課堂教學平臺。將廉潔文化建設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乃至高校人才培養體系中,擴充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內涵,發揮其在高校廉潔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在師生互動中將專業能力培養與廉潔教育熏陶有機結合。天津醫科大學等高校根據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特點,開設醫德教育課程,重視學生從醫之后醫德的培育。湖南大學則在會計專業開設會計職業道德課程,并且在公選課中設置廉潔文化專題講座。以開設課程的方式推進大學生廉潔教育,有效提升大學生廉潔教育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2.深化研究,加快廉潔教材建設。著力開展校園廉潔文化研究,深入挖掘傳統文化中的廉潔教育資源,把黨風廉政相關問題研究作為黨建研究的重要內容,推動反腐倡廉的理論探索和實踐創新,編纂廉潔文化建設的教材和讀物,切實加強高校廉潔理論研究,發揮文化引領作用。
3.激發互動,發揮新舊媒體的載體效應。持續利用傳統媒介,如校刊校報、廣播臺、宣傳櫥窗,開設教育專欄,宣傳反腐倡廉的政策舉措。深化新媒體建設,發揮專題教育網站、論壇、微博、微信等新媒介的輿情引導作用。定期發布各種反腐倡廉知識,開展微閱讀,進行微宣傳;堅持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圍繞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分層開展形象生動的“微教育”。
總之,我們應從反腐倡廉新常態的大語境出發,以新常態理念為基本出發點,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精神,深入推進高校廉潔文化建設,堅持使更多干部師生員工,通過參與高校廉潔文化建設受到啟發和教育,養成廉潔從政、廉潔從教、廉潔誠信的行為習慣,構建廉潔、法治、和諧的校園生態,積極打造契合時代特征的高校廉潔文化品牌,使高校真正成為培育有用人才、建設先進文化,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人才支持與智力保障的重要基地。
參考文獻:
[1]田旭明.善制與善德的耦合——論制度反腐與廉潔文化建設的協同[J].理論與改革,2015,(2):37-40.
[2]郝峰,殷雄飛.高校廉潔文化建設的現狀與對策分析[J].江蘇高教,2010,(1):112-114.
●理論政策研究
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紀檢監察學會2015年研究課題;南京工業大學2015年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SZ20150322)
作者簡介:顏奇英(1988-),男,江蘇金壇人,碩士,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