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水
摘 要 闡述了生物教師的首要責任就在于,激發學生得求知欲和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內部因素,使之成為學生知識獲得能力的動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是提高科學素質的關鍵。
關鍵詞 生物教學 變式教學 直觀教學 多媒體 信息呈遞方式 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志碼 B
高中生物的知識點多,分布散。在學習的時候,學生需要構建起一定的知識網絡才能很好進行記憶。單調的教學方式是不會引起學生對生物的學習的欲望的,所以,教師在生物教學中要樂于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善于利用多種教學手段。筆者在應用多種教學手段教學中,教師要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去探討。
1 教師要設計形式新穎的直觀教具,引起學生的求知欲
在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態系統的結構”一節的學習時,教師在過去的教學中容易采用平鋪直敘的導入方式引入新課:“前面我們學習了生態系統的概念和類型,現在我們就來看看一個生態系統由那些結構組成。”這種導入方式最為頻繁地應用于教學中,卻是最平淡、最讓學生感覺乏味的方式,他們不知道學習這部分內容有什么用,也不能產生學習這部分內容的愿望和興趣。
筆者在引入新課時,另辟蹊徑,向學生展示了一個模擬池塘生態系統的裝置1,讓學生判斷:裝置1是一個生物群落還是一個生態系統。如果是生態系統,又屬于哪一種類型?學生的興趣很快被調動起來,他們會紛紛運用上節課所學的知識來分析討論,得出這是一個生態系統,屬于池塘生態系統。然后,教師讓學生回答裝置1中有那些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這樣就很自然而然地引出新課:“這些生物和非生物成分又怎樣形成一個典型的生態系統呢?好,就讓我們來研究和分析這個池塘生態系統,共同來探討生態系統的結構。”
一個簡單的裝置就能夠聯系以前所學的知識,又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在整個講課過程中還起了實物示范的作用,而且還能夠為下一節課的內容埋下伏筆:在講課的最后,教師給裝置1加了一個密封的蓋子如裝置2,讓學生課后思考和討論裝置2里的生物是否還能夠存活。這樣,在下一節課講到“生態系統的功能”時,有學生就認為裝置2里的生物會因缺氧而無法存活下去。也有學生通過自己制作的裝置2證明了裝置2里的生物能夠存活下去。這樣,學生的原先看法和實驗結果相互矛盾,就自然而然地展開了對生態系統的功能的學習。
裝置1、2一出現,學生就表現出了很濃厚的興趣,教師提出的問題牢牢地抓住了學生的思路,使他們按照教師的設計去思維、去探討、去學習,最后走到“知識的倉庫”,并獲得收獲。教師要在每節課開始時找到新舊知識的結合點,精心設置教學用具和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就有可能使整節課的教學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2 教師制作和使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幫助學生理解教學重點和難點
現代教學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是自學能力、創新思維和探究意識,更注重知識信息的實用性和信息傳遞的高效性,以適應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現代教學思維往往需要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的輔助才能完成。因此多媒體教學的應用和普及已成為教學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而設計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時,首先要考慮是否有助于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是否有利于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地學習,是否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從而促進課堂教學的教育素質化。多媒體教學課件制作好后,如何運用也是一個關鍵。教師用得恰當,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功效,可以有效地促進課堂教育素質化,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
在講到生態系的結構這一課時,筆者還使用了自己制作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來幫助解決教學的重難點。如在講到消費者等級時,教師用一個大魚吃小魚的簡單動畫,簡單明了地給學生闡述了消費者之間的關系;用一個植物生長、魚吃植物、魚死后被微生物分解、分解物質通過土壤被植物重吸收利用于生長的簡單動畫,幫助學生簡單明了地理解生態系統各成分之間的關系;食物鏈和食物網也是一個教學的重難點,筆者在課件中一個一個地演示食物鏈的各種生物,闡明了營養級的概念,一條一條地演示食物鏈,把錯綜復雜的食物網簡單化、明朗化,使學生既形象又直觀地掌握了這兩個容易混淆的概念。
3 教師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因素,學習興趣的產生主要取決于學習內容的特性、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學生對學習的愉快情感的體驗。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為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采用或是繪聲繪色,或是用詩歌故事,或是實物展示,或是幻燈輔助等方法。但是這些方法都難免容量小、手段單一。而多媒體技術使計算機能交互地綜合處理文本、圖形、圖像、動畫、音頻及視頻影像等多種信息,其合理的利用以其形、光、聲和色等多種功能作用于學生的多個感官,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有效地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例如:在教學“鳥類的多樣性”時,為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課的開始,筆者以一幅高山瀑布的畫面配合流水潺潺、百鳥爭鳴的聲音呈現,然后展示我國特有的珍稀鳥類,更加激發了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
4 教師改進信息的轉換方式,有利于學生獲取和保持知識
生物學知識有的抽象性強,有的時空跨度大,對此學生不能直接感知。而教師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可以把這些信息通過轉換變成光、電、磁等信號,并以一種直觀的形式,使事物真實地再現于課堂,讓學生耳聞目睹、身臨其境。如,在教學“開花和結果”時,主要讓學生理解開花至結果的整個過程,也是本節課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所在。這一過程復雜而漫長,對于學生而言,是很難想象和理解的。多媒體課件可以幫助教師呈現這一畫面。教學中,教師先應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花的結構、傳粉、受精以及果實和種子的圖片,再播放桃花變成果實的動畫。配以教師講解,學生很好地弄清開花至結果的全部過程。多種感觀的刺激使學生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獲取了大量的信息,從而掌握了更多的知識。
5 教師要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
所謂“自主學習”是指在課堂上,學生通過老師的科學指導,圍繞教師確定的學習目標,自主地選擇學習方法,自我監控學習過程,逐步養成自主評價學習結果。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活動可以實現學生自主性發展。而多媒體教學能充分利用各種信息,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歡快氣氛中發揮出自己的潛能,從而使他們的整個身心都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例如,在“生物多樣性及保護”一節的教學過程中,首先利用課件與學生自主探究相結合的方法,幫助學生學習生物多樣性的基本概念,建立起有關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的生物學知識體系。然后,教師圍繞學習主題——保護生物多樣性來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有選擇地進行自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多人協作、網上查閱資料等方式來解決相關問題。接著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進行總結,教師再作總的評價,進行理論升華。最后,對學生進行在線測試,針對及時反饋的信息,查漏補缺。學生在愉悅的學習活動中大膽參與、積極思考,大腦思維高度活躍,從而使問題以最快的速度、最清晰的思路和最靈活的方法得以解決。
6 教師巧用多媒體解決實驗難題
生物學科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但在生物實驗教學中,由于受到學校設備、場地、實驗材料等條件的制約有些實驗不能完成,或有些實驗操作時間長、步驟繁瑣,效果不明顯。如果教師能充分利用多媒體來指導學生的實驗操作,則會取得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如“用顯微鏡對口腔上皮細胞的觀察”實驗時,筆者在講臺上做示范,把多媒體與顯微鏡演示組合,把觀察物投影到大屏幕上,使學生有了感性認識后,再做實驗就會心中有數,順利完成。再如“質壁分裂離與復原”實驗時,學生通過觀看課件、形象的動畫,將整個過程盡收眼底,比單純的觀看顯微鏡效果要好得多。顯然,在實驗教學中通過結合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使微觀的內容宏觀化、抽象的內容具體化,使生物實驗教學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大大提高實驗效果。
參考文獻:
[1] 人民教育出版社等.高中生物必修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 何克抗.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 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4] 張立新,張麗霞.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教程[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