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忠
【內容摘要】目前,我國農村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剛剛起步,由于各種原因,心理咨詢室的設施不到位、人員配備不合理、工作開展流于形式等問題普遍存在,如何讓心理咨詢室落到實處并取得教育實效,是值得我們共同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心理咨詢室 ?現狀 ?探索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加強學校的心理咨詢工作已經刻不容緩。而學校心理咨詢室是為學生提供心理服務的固定場所,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也是學校辦學標準中的一項重要指標。
教育部2012年12月7日《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要普及、鞏固和深化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加快制度建設、課程建設、心理輔導室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積極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建立學校、家庭和社區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和協作機制,全面推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發展”。“要加強心理輔導室建設,切實發揮心理輔導室在預防和解決學生心理行為問題中的重要作用;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建立一支科學化、專業化的穩定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那么,截止目前各校的心理咨詢室建立及運行情況如何呢?
一、心理咨詢室建設現狀
就甘肅省張掖市地方中小學的心理咨詢室建設情況來看,教育主管部門普遍比較重視,有相應的制度和督促檢查措施。各校心理輔導室的配備基本可達90%以上,但是標準化心理咨詢室的覆蓋率只有10%不到,普遍存在建設面積不達標、設施不到位、人員配備不符合規定的情況,90%以上學校基本不設專職輔導教師,兼職輔導教師也由于自身工作任務和工作時間等的限制,輔導工作基本等于形同虛設。《綱要》指出:“各地各校要制訂規劃,逐步配齊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專職教師原則上須具備心理學或相關專業本科學歷。每所學校至少配備一名專職或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并逐步增大專職人員配比,其編制從學校總編制中統籌解決。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要健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職務(職稱)評聘辦法,制訂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職稱)評價標準,落實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職務(職稱)評聘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目前,大部分學校有兼職教師,但沒有心理輔導教師的相應評價標準和待遇。
二、原因分析與反思
1.部分學校主管領導不重視
大部分中小學校長認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穿插于平時的教學工作中,也可以由班主任、思想品德課教師和學校主管學生思想工作的部門代為開展,將教學工作、班主任工作和德育輔導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混為一談,不重視輔導場地的建設和設施配備,不重視心理輔導教師的培訓提高。學校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流于形式,教師自身的心理問題也得不到重視和解決,影響了教學工作的開展,甚至影響了對學生的教育效果。
2.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宣傳不到位
大部分學校的師生,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認同,對心理輔導工作不接受,認為自己的心理問題不需要通過專門的機構和活動來疏導解決,就算有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感覺走進心理咨詢室也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所以對咨詢室望而卻步,導致各校咨詢室門可羅雀,輔導工作形同虛設。一部分學校雖然有相應的組織機構,但工作沒有落到實處,不能常態化、系統化,不能及時解決問題,致使大家認為,所謂心理咨詢,無非是做給上級領導和檢查部門看的一個擺設而已。
3.心理輔導老師自身的問題
目前各校配置的專兼職輔導教師有自己的代課任務和班主任工作,時間少,精力跟不上,加之大多沒有經過專門的培訓,缺乏專業知識和操作經驗,就算開展輔導工作,效果也不會立竿見影,加之來訪者對心理輔導的認識不夠,認為心理咨詢應該和打針吃藥一樣,要求效果立竿見影,一旦短期內看不到成效,就會失去希望,不再求助和來訪,因此,要在師生中形成良好的影響和吸引力任重而道遠。
三、措施探索與實施
首先,加強對各校主管心理健康工作的領導的培訓,使其認識到此項工作的重要性,轉變觀念,在實際工作中能統籌安排,大力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從場地設施的配備,到心理輔導教師的培訓、待遇等,都應該有可行的措施和規定,“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計劃,納入學校督導評估指標體系之中,教育督導部門應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項督導檢查。教育部將適時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創建活動。”
其次,學校專兼職心理輔導教師要注重宣傳工作,精心組織和安排心理輔導活動,拓寬活動范圍,擴大影響的范圍。除了開展個別心理輔導外,不定期組織開展團體輔導活動,如:新生入學的適應性訓練、考前焦慮的團體輔導,畢業生升學與就業團體輔導,構筑青春安全屏障等活動。還可以聯系家長進行親子教育活動,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心理輔導,對班主任進行培訓等,使他們在日常教育中合理貫穿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形式。
第三,開通心理咨詢網站,將心理輔導工作細化到每一個角落。網絡的隱蔽性,使有心理咨詢意向的來訪者不必直接面對咨詢師,可以避開眾人猜忌的的目光,更好地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
心理咨詢室的建立是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它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部分,心理咨詢工作不是件急功近利的事,特別是在我國,由于學校心理咨詢至今發展時間不長,一切尚初上軌道,它需要心理咨詢工作者、學校領導、教師、家長、教育行政部門乃至全社會的共同關懷和扶持,使其不斷發展和完善,更好地為提高廣大青少年的心理素質服務。
(作者單位:甘肅省山丹縣南關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