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金娜++章品鋒



【摘 要】 以2009—2013年我國中小板高新技術上市公司面板數據為樣本,實證分析了CEO背景特征對企業價值的影響以及研發投入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CEO教育背景和技術背景與企業價值顯著正相關,即CEO受教育程度高和有技術背景均有利于企業價值;CEO政治背景與企業價值無顯著相關性;研發投資與企業價值顯著正相關,并在CEO教育背景和技術背景與企業價值的關系之間起到中介作用。
【關鍵詞】 高新技術企業; CEO背景特征; 研發投資; 企業價值
中圖分類號:F27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6)05-0033-04
引 言
隨著國際競爭日益加劇、產品生命周期持續縮短以及先進技術的頻繁涌現,創新已經成為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的重要論斷,進一步強調了企業在國家技術創新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CEO作為企業經營管理事務的最高執行官,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自從Hambrick and Mason(1984)提出高層梯隊理論以來,有關CEO特征的研究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該理論以嶄新的視角揭示了CEO特征對戰略選擇和決策的影響。高科技企業保持核心競爭力需要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技術創新需要充足的研發投入支持。在我國現有制度背景下,CEO對公司的戰略決策、資源分配會產生重要影響。因此,CEO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會決定企業對創新的態度,可能會通過對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來間接作用于公司價值。因此研發投入的中介作用是研究CEO背景特征與企業價值關系時需要考慮的。本文以我國中小板高新技術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分別從CEO教育、技術和政治三方面來研究CEO背景特征與企業價值的相關性問題,并著重分析研發投資在CEO背景特征與企業價值之間的中介效應。
一、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CEO背景特征與企業價值
教育可以提升認知水平,擴展思維方式,增強知識技能和管理實踐。教育水平高的CEO易于接受不確定性,面對復雜事物具有很強的綜合分析能力,在收集與處理相關投資決策信息和問題時表現出更強的能力,而且能夠更好地適應動態、復雜的經營環境和市場環境,能以客觀、理性的態度面對和處理企業投資中的問題,對于企業的運營管理有著更為系統化、體系化的思維方式。教育可以幫助個人建立社會威望和積累人脈,教育水平高的CEO能取得廣泛的社會接觸。CEO作為企業的領導者,具有專業技術背景就可以清楚地知道企業所涉及的行業的技術及發展方向,將技術與市場結合,緊跟市場步伐,滿足顧客需求,提升企業價值。高新技術企業是依靠技術發展起來的,對技術要求尤為嚴苛,倘若CEO具有相關專業背景,深諳所屬行業發展趨勢,就會使企業具有核心競爭力,保證企業可持續發展。企業價值實現是企業整合企業內部和外部資源,提高企業績效與社會影響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資源的獲取至關重要?,F有研究表明,CEO的政治關聯對企業價值有一定的作用。CEO的政治關系對企業價值的影響首先表現在信息優勢,可以為企業提供新穎、不易獲得的內外部信息,例如行業現狀以及政策法規走向等;其次,政治背景可以幫助企業更加便捷地獲取資源,例如融資優惠、稅收減免,有助于企業獲取銀行的長期貸款以及低稅率貸款,而當企業出現財務危機時,更容易獲得政府的救助,例如獲得緊急融資等,從而為企業帶來更高的增長率和績效,增加企業價值。因此,本文提出假設1—假設3。
H1:CEO教育背景與企業價值顯著正相關。
H2:CEO技術背景與企業價值顯著正相關。
H3:CEO政治背景與企業價值顯著正相關。
(二)研發投入與企業價值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企業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科技實力的提升成為獲勝的關鍵。企業提升科技實力需要合理配置資源,加大研發投資,進而增加企業價值。高新技術產業競爭激烈,創新是企業搶占市場份額,擁有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而作為創新的關鍵,研發投資為企業創新提供健康、持續的保障。企業利用研發投資,引進國內外先進設備、工藝以及管理經驗,對工人進行培訓,增強技術水平,提升企業的整體創新能力,形成規模經濟,使企業實現研發、制造、銷售一體化,增強企業的生產效率,提高企業價值。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設4。
H4:高科技企業研發投入與企業價值顯著正相關。
(三)研發投入的中介作用
研發投入是企業創新的源泉,是企業在日益加劇的市場競爭中保持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因素。CEO作為企業的戰略制定者,決定著企業的資源分配,這是其認知基礎和價值觀的反映,而CEO的認知基礎和價值觀一定程度體現在個人背景上,因而其背景特征不能忽視。研發活動的順利執行,需要CEO的支持,并配以大量的資金保障。學歷高的CEO思維更加敏銳,善于收集與分析投資決策信息,辨別投資風險;具有技術背景的CEO可以了解技術走向,把握市場脈絡,發現創新機會;政治關系可以使企業獲得政策優惠、信息優勢,降低投資風險。企業內外部信息經過CEO個人價值和認知結構過濾后,形成系統化和體系化的決策依據,通過內部整合和吸收,制定企業戰略,合理配置研發資源,從而提高企業價值。企業進行研發活動時,研發資源的配置,自主研發的積極性以及創新的效率都會受到CEO背景特征的影響,因此,企業研發投入聯系著CEO背景特征和企業價值。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設5—假設7。
H5:高科技企業研發投入在CEO教育背景與企業價值關系中起中介作用。
H6:高科技企業研發投入在CEO技術背景與企業價值關系中起中介作用。
H7:高科技企業研發投入在CEO政治背景與企業價值關系中起中介作用。
二、研究設計
(一)變量定義
1.因變量:企業價值不僅代表企業現有盈利能力,也反映企業未來的成長潛力。目前,關于衡量企業價值的指標主要有ROE、ROA、托賓Q等。本文認為財務數據具有人為操控性,相較于ROA、ROE等指標,托賓Q值更能體現企業真實價值。故本文選用托賓Q值來衡量企業價值,符號用TQ表示。
2.自變量:(1)CEO教育背景(Educ):用CEO受教育程度衡量,其計量標準為“大專以下學歷取值為1,大專學歷為2,本科學歷為3,碩士學歷為4,博士及以上學歷為5”。(2)技術背景(Tech):其計量標準為“如果CEO具有技術職稱取值為1,否則為0”。(3)政治背景(Pc):借鑒Faccio等的研究,其計量標準為“如果CEO曾擔任或正擔任政府機構官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取值為1,否則為0”。
3.中介變量:研發投入(Rd),本文采用研發投入強度(研發費用/營業收入)這一廣泛使用的指標來衡量企業研發投入。
4.控制變量。在參考國內外相關研究后,本文選用以下控制變量。公司規模(Size),用“年度總資產取自然對數”表示;資產負債率(Lev),用“公司年末總負債比年末總資產”表示;公司年齡(Age),為“公司IPO日至當年時長”;股權集中度(First5),用“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之和”表示;年度變量(Year)和行業變量(Indus)。
(二)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本文以我國深市中小板高新技術企業為研究對象,選擇2009—2013年非平衡面板數據進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如下篩選:(1)剔除研究區間內被*ST、ST的樣本公司;(2)剔除本文研究所需數據缺失的樣本公司;(3)剔除上市不滿一年的樣本公司。最終確定1 261個有效樣本。本文數據主要來自于國泰安數據庫(CSMAR);其中,CEO政治背景數據是通過整理國泰安數據庫中高管資料,經由手工方式搜集并與百度網頁資料核對獲得。研發投資數據經由人工從年報中搜集獲得。行業分類下CEO不同背景特征分布情況如表1所示。
(三)模型構建
本文借鑒溫忠麟等(2005)驗證中介效應的步驟,設定如下模型。
其中,模型(1)用來驗證H1至H3;模型(2)用來驗證H4;模型(3)(4)聯合模型(1)(2)可用來驗證H5至H7。在上述模型中,Background表示CEO背景特征:教育背景(Educ)、技術背景(Tech)和政治背景(Pc),可分別將對應的CEO背景特征代入模型進行檢驗。
三、實證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從表2可以看出,我國高科技企業的研發投入均值為6%,而其他經濟發達國家,該項指標已達到10%左右,說明我國高科技企業研發投入強度距國際水平還存在一定差距。CEO的平均教育水平為3.37,說明我國高科技上市公司CEO整體學歷層次較高。具有技術背景的CEO比例達到49%,有政治背景的CEO占比為17%。資產負債率均值為0.29,說明我國中小高科技企業資本結構控制得較為合理。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之和的均值接近60%,說明相較于公司治理結構更為完善的西方發達國家,我國上市公司股權集中度偏高。本文還對研究變量做了皮爾森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研究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都小于0.4,表明模型中各變量不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問題,限于篇幅,皮爾森相關性分析結果未列出。
(二)回歸分析結果
1.表3中的回歸結果可以用來檢驗本文的前四個假設。首先,從列(1)可以看出,CEO教育背景與企業價值呈顯著的正向關系(β=0.145,P<0.01),H1得到驗證。說明具備良好教育背景的CEO,其認知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很強,也更具有戰略眼光,在進行決策時更能著眼于企業的長遠發展,有助于提高企業價值。其次,列(2)的結果表明,CEO技術背景與企業價值呈顯著正相關(β=0.1457,P<0.05),H2得到驗證。說明技術出身的CEO,可以有效地把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發揮出領導者的技術職能,對生產活動的指導會更加明確,有利于企業價值。再次,從列(3)中能看出,CEO政治背景(Pc)的回歸系數為正(β=0.084),但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H3沒有得到驗證。對于這一結果的解釋是,CEO的政治背景雖可以幫助企業獲取稀缺資源或得到政府政策上的支持,進而為企業帶來諸多利益,但維系這種關系需要企業為此付出一定代價,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企業價值最大化。正是政治背景的這種兩面性導致CEO政治背景與企業價值之間的關系并不十分顯著。最后,從列(4)可以看出,研發投入對企業價值呈顯著的正相關,表明研發投入可以提升企業價值,故H4成立。該結果表明,研發投入是改善企業績效的主要驅動力之一。
2.依據溫忠麟等(2005)檢驗中介效應的方法,發現CEO政治背景對企業價值無顯著影響,說明其不滿足中介效應的檢驗條件,即H7不成立。而CEO教育背景和技術背景均與企業價值呈顯著正相關,且研發投入對企業價值也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鑒于此,則可以對研發投資在CEO教育背景和技術背景與企業價值關系之間的中介效應做進一步檢驗。表4為研發投資中介效應檢驗結果。
從表4中列(1)和(3)可以看出,CEO教育背景(Educ)和研發投資(Rd)的回歸系數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說明研發投資在CEO教育背景與企業價值的關系之間起到部分中介效應,即H5成立??赡艿脑蚴?,教育水平高的CEO,更加重視企業創新,會通過加大企業研發投入,進而提升企業價值。從表4中列(2)和(4)可以看出,CEO技術背景(Tech)和研發投資(Rd)的回歸系數均在10%的水平上顯著,即研發投資在CEO技術背景與企業價值的關系之間起到部分中介效應,H6成立。說明具有技術背景的CEO更重視技術創新,進而以此提升企業價值。
四、結論
本文以2009—2013年我國高科技中小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考察了CEO背景特征與企業價值的關系,并研究了研發投資在其中的中介效應。得到如下結論:(1)CEO教育背景和技術背景對企業價值具有顯著正向影響,且研發投資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表明教育水平高的CEO可以更好地適應激烈的競爭環境,樂于挑戰和創新,從中識別更多投資機會,從而加大研發力度,提高企業價值;有技術背景的CEO,在市場機會發掘以及新產品研發的過程中,具有針對性,因其比較了解新產品開發流程以及技術創新后果,他們在進行資源分配以及作出戰略決策時,會傾向于研發創新,重視企業在新領域的探索。(2)CEO政治背景與企業價值為不顯著的正相關。這主要因為政治關聯既可以給企業帶來好處,如稅收優惠、融資便利、市場準入、政府支持以及產權保護等,又會使企業在獲得關聯收益時付出一定代價。正是因為政治背景的這種兩面性,使其對企業價值的影響并不顯著。
高科技企業在選拔和聘用CEO時,應對其技術背景、教育背景等基本特征進行綜合、系統性分析,使其優勢特征得到突出,才能充分發揮,為企業帶來更多價值。對于在職CEO要鼓勵深造,提供技術培訓,提高其知識水平與業務能力。要合理利用CEO政治資源,發揮其積極作用,控制關聯成本,提升企業價值。同時,完善激勵機制,針對具有高學歷或技術背景的CEO,要提高其實施創新的積極性,給予較大的資源配置的權力,利用他們發現機會、辨別風險的能力,加大企業研發投入,逐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以獲得持續競爭的優勢,提高企業價值。
【參考文獻】
[1] DETELIN S.E, WILLIAM J, PETER W.Strategic leadership and executive innovation influence: an international multi-cluster comparative study[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5,26(7):665-682.
[2] 冉茂盛,彭文偉,黃凌云. 現金流權與控制權分離下的企業R&D投資[J].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0(1): 133-136.
[3] 李小青,孫銀風. CEO認知特征對企業技術創新影響研究——基于我國高科技行業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 科技進步與對策,2013(22):141-145.
[4] HAMBRICK D. Corporate Coherence and the Top Management Team[Z]. 1997(25):24-29.
[5] 宋淵洋,唐躍軍,左晶晶. CEO特征與國際化戰略——來自中國制造業上市公司的證據[J]. 中大管理研究,2009(3): 61-77.
[6] 何韌,王維誠,王軍. 管理者背景與企業績效:基于中國經驗的實證研究[J]. 財貿研究,2010(1): 109-118.
[7] 田利輝,張偉. 政治關聯影響我國上市公司長期績效的三大效應[J]. 經濟研究,2013(11): 71-86.
[8] 于蔚,汪淼軍,金祥榮. 政治關聯和融資約束:信息效應與資源效應[J]. 經濟研究,2012(9): 125-139.
[9] 王維,鄭巧慧,喬朋華. 企業家政治關聯、研發投入與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研究[J]. 科技進步與對策,2014(18): 90-96.
[10] 何強,陳松. 董事會運作、研發投入與公司績效——基于中國制造業上市公司的經驗分析[J]. 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2(5): 65-71.
[11] KOR Y. Direct and interaction effects of top management team and board compositions on R&D investment strategy[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6,27(11):1081-1099.
[12] 韓潔,田高良,司毅. CEO變更對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研究[J].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27-35.
[13] 張盟盟,段海艷. 高管團隊特征對企業研發投入影響研究——以創業板上市公司為例[J]. 會計之友,2015(3):51-57.
[14] 馮文娜. 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與創新產出的關系研究——基于山東省高新技術企業的實證[J]. 經濟問題,2010(9):74-78.
[15] 劉振. 董事會特征對研發投資與公司績效關系的調節效應研究[J]. 財會通訊,2015(6):51-56.
[16] 喻雁. 研發支出與企業績效相關性的實證分析——以創業板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J]. 會計之友,2014(36): 58-61.
[17] 王燦,孫維章,干勝道. 政治關聯、普通員工薪酬與企業價值關系研究[J]. 統計與決策,2015(3): 178-182.
[18] FACCIO M. Politically connected firms[J]. The American Review,2006,96(1):369-386.
[19] 溫忠麟,侯杰泰,張雷. 調節效應與中介效應的比較和應用[J].心理學報,2005(2):268-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