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星
摘 要: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深入,初中數學教學需要在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實現對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的培養,以在提高數學學科教學質量與效率的基礎上,落實素質教育的全面要求。然而,受應試教育體制的長期束縛,初中數學學科教學問題凸顯,難以實現對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的有效培養。基于此,本文首先闡述了初中生數學學習能力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其次為初中教師如何借助課堂教學實現對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培養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 數學課堂教學 數學綜合能力 培養策略
引言
基于應試教育體制的長期束縛,初中數學教學長期以來局限于灌輸填鴨式教學模式中,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形式下,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難以被激發,課堂氣氛較沉悶,整體上的教學質量與效率偏低。而在素質教逐漸深入的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需要提高對培養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重視程度,以全面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創新教學方法,進而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的同時,借助課堂教學確保學生具備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實踐與創新的能力。
一、當前初中生數學學習能力的現狀與所呈現出的問題
在教改全面深入的背景下,當前初中數學學科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逐漸實現了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的轉變,試圖通過全面教學模式的創建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并落實教改的全面要求。但是,從初中生現階段數學學習能力的現狀來看,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并不強,在實際解題過程中思維靈活度較低,且尚未抓住該學科解題的技巧,而自身學習能力的不足則成為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最大障礙。具體而言,所呈現出的問題如下:第一,數學學科基礎不扎實,難以實現良好的過渡與銜接。小升初后,對于學生而言,初中數學的難度較大、邏輯性較強,同時知識面寬且復雜,在實際解題過程中,一題多解的形式致使學生現有的思維能力難以應對;加上對原有知識掌握的不扎實,在這一過渡階段學生難以實現“融會貫通”。第二,學生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注意力不集中,對數學學科的興趣與積極性不高。升入初中以后,面對邏輯性較強的數學學科時,學生的心理壓力大,被動接受知識會致使學生對該學科失去興趣,加上學習目標不明確也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與積極性。第三,題海戰術下,學生存在嚴重的“應付”心理。數學學科的學習需要不斷鞏固與練習才能夠實現對解題方法的掌握,進而實現對知識的理解與吸收。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要進行盲目的訓練與練習,基于題海戰術下學生被動消極地“應對”知識的挑戰,使得學生逐漸出現“應付”心理,難以以自身主觀積極性實現對問題的吸收與理解。同時缺乏知識的歸納與總結也使得學生難以扎實地吸收知識,具備數學解題思維與能力。
二、當前初中數學學科借助課堂教學培養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實現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的更新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與分析問題的能力。
在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初中數學教學長期以來都是以教師為課堂教學主體展開教學活動的,學生處于被動地位,自身的積極性難以被激發,同時師生間也缺乏良好的溝通與互動,這種“守紀律”的課堂模式下學生的思維模式被固定,“照葫蘆畫瓢”成為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主要方法,學生的能力素質難以得到有效培養。而在當前的教學環境下,初中數學教學需要以實現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的創新為基礎,明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以全新的教學方法實現教學環節的創新設計,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激發學生的探索求知欲,提高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二)在探究過程中實現對學生實踐與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實現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是當前素質教育的一大要求,也是我國目前對人才的一大要求。在數學學科教學中,實現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能夠促使學生以發散性思維的運用探究問題,實現對問題解決的同時,確保學生能夠運用多種方式進行解題,以具備數學學習能力。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解題思維被束縛在相應的例題模板中,這也是很多學生在教師講完例題之后能夠實現對相似問題的解決,但是一旦換另一種提問方式就無從下手的原因。因此,為了打破這一思維模式的束縛,就要求教師要注重探究式問題的設計,促使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尋找解題的靈感,逐漸形成創造性思維能力,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與綜合素質。
(三)注重體驗式教學模式實現對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學生能夠通過這一體驗式教學模式充分運用自身的思維能力,在思維拓展的過程中實現對問題的分析與解決,進而逐漸掌握學習數學學科的方法,具備較強的數學學習能力。為了促使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并且能夠積極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需要教師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出能夠進行獨立思考探究的題目,通過知識難易程度的逐層遞增促使學生利用自身的思維能力去推導,進而逐漸具備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比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某些問題讓學生到講臺上演示解題推導的過程,并且一邊解題一邊講解。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在良好的互動環境中展現自己,激發學習興趣,實現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四)注重問題的設計及知識點的總結。
教師可以通過巧妙的問題設計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分析問題,帶著興趣主動探索知識的解決途徑;同時教師還需要注重知識點的總結與概括,在此過程中要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主動總結相似數學問題的解題思路,通過歸納總結的方式確保學生能夠在記憶中生成一個知識關聯網絡,在強化學生記憶的同時也實現了對學生歸納總結能力的培養,確保學生在實際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能夠掌握解題技巧。比如:在習題課中,針對一道多種解法的數學題,教師可以首先講解一種解題思路,然后讓學生試著探究還有哪幾種解題方法,在得到多種解題方法之后引導學生明確最簡單的解題方法。在試卷評析課中,要抓住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明確學生的薄弱點,將所涉及的知識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并引導做好錯題修改筆記,為確保學生更好地內化吸收知識奠定基礎。
(五)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實現對學生實踐探究能力的培養。
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歸根結底是為了實現對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只有學生實現對知識的活學活用,才能夠真正將知識轉化為一種能力。數學知識本身就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連,通過實際生活問題的融入,能夠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問題,進而為學生實現對知識的活學活用奠定基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應用型問題的設計,確保學生能夠通過數學模型的構建實現對問題的解決,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
結語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為了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并實現對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教師需要在明確當前初中生數學學習狀態的基礎上,借助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的更新,探究與體驗式教學方法的應用,問題的設計,以及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方式,實現對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劉佳.淺談初中生數學建模能力的培養[J].福建輕紡,2014,11:50-54.
[2]陳佩蓮.初中生數學綜合能力的培養策略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4,01:30.
[3]蘭德新.數學教學中培養初中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探索[J].南平師專學報,1995,04:71-74.
[4]向小偉.淺析初中數學教學中的綜合能力培養[J].現代交際,2010,12:170.
[5]練德芬.如何培養初中生的數學綜合能力[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2,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