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亞娟
摘 要: 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在課堂中貫徹新課改理念,改進創新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水平并實現新課改的教學目標已成為廣大教師的研究重點。高中歷史是高考科目之一,教師以新課程改革為指導,注重將新課改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導入高中歷史課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實踐,有助于學生加深理解知識點,有利于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并熟練掌握,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及更好地沖刺高考。作者分析了新課改下高中歷史課堂導入的對策。
關鍵詞: 新課程改革 高中歷史 教學理念
1.引言
貫徹執行新課程改革,改進教學方法,改變教育理念是各個學校和廣大教師的一項重要工作,教師的課堂教學承載了無數期待與盼望。新課程改革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重視學生的獨立思考,重視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教師開展實踐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要求教師的教學朝著培養社會需要的創新性、復合型人才發展。正確理解、認識新課程標準,并將新課程改革的各項因素融入高中歷史,有利于促進教學改進,有助于促進高中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一項重要工作。
2.高中歷史課堂導入新課程理念的對策
2.1教師注重導入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是指導教師進行各項教育工作的根本原因,影響到教師設定教學方案和實施教學的各項行為,新課程改革的各項理念與傳統教學理念相比較,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教師應深刻明白新課改的要求,改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在傳統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往往注重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為了讓學生牢記知識點,讓學生進行死記硬背,忽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合作能力,課堂實踐較少,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因此,高中歷史教師的教學應當把學生當做課堂的主體,加強課堂實踐。例如教師在進行《新中國初期的外交》的教學時,可以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學生扮演教材中闡述的各種角色關系,教師讓較活潑外向的學生擔任組長,以起到組織同學積極參與課堂實踐的作用,讓學習勤奮的學生擔任副組長,以起到給予同學更多知識見解的作用。小組在扮演之前先進行交流、探討,教師在課堂中視聽了解,適當給予學生一些建議或指導,這樣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而且可以提升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2教師注重導入新課程改革加強教學實踐的要求
高中歷史是對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了解過程,教材內容涵蓋大量的朝代發展和衰亡的信息,包含大量的英雄人物事跡,也有不少的知識理論,具有一定的枯燥性、乏味性,教師應當在課堂中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1]。例如教師在進行《辛亥革命》教學時,教師可以播放《辛亥革命》這一電影,以及經過教師篩選的相關的一些視屏資料,讓學生直觀地了解這一歷史事件。圖像、音樂、動作可以給學生更多的視覺和聽覺震撼,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體會當時的歷史背景,有利于學生對知識內容的記憶。教師通過歷史事件的還原播放,然后進行詳細的講解或課堂提問,容易使學生對某個知識點或者某個時代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增強自主學習性,有助于教師實現教學目標。或者教師可以舉行辯論比賽,讓學生就所學知識內容進行辯論,一方為這一歷史事件對促進社會發展或導致當時時局改變的利處,另一方為這一歷史事件對促進社會發展或導致當時時局改變的弊處,教師選出雙方觀點的組織者,組長可以進行招募隊員,組員之間可以查閱資料,在下一課時辯論。
2.3重視導入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教學理念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因此教師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應當貫徹執行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注重引導學生學習,或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合,并學以致用,達到“舉一反三”的水平[2]。例如教師在完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章節知識后,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比賽,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采取通過游戲抽簽的方式讓學生對課本的各節知識點進行概括總結,如果其他組員有不同意見可以進行補充,或者讓其他組學生進行點評,教師適時進行指導。這樣不但可以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助于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加深對各知識內容的記憶程度,而且可以讓學生了解教材章節內容之間知識的相互聯系,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因果關系思維與邏輯思維能力,有助于讓學生自主進行合作學習。
3.結語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導入新課程改革理念,進而不斷創新教學方式,不斷改進教學方案,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教學目標,加強課堂實踐環節,緊跟新課程改革步伐,并且注重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以及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熟練掌握教材內容的同時,朝著社會需要的創新性、復合型人才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瑞娟.論新課程改革下歷史教學中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D].河南大學,2014(08):112-113.
[2]晏偉鋒.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優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07):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