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摘 要: 通過介紹校園中大學生的從眾現象,剖析產生積極從眾和消極從眾的原因,提出采取班情分析、文化建設、朋輩引導、線上線下陽光跟帖等措施,加強積極從眾心理引導,將學生積極從眾心理運用到班級管理中。
關鍵詞: 積極從眾心理 班級管理 心理暗示
從眾是指個人的觀念與行為由于群體的引導或壓力,而與多數人相一致的方向變化的現象[5]。通俗地說,就是別人怎么我就怎么樣,俗稱“隨大流”。在高校大學生群體中,從眾現象主要體現為:個體由于特定群體的價值導向壓力或者群體的某種獎懲手段而做出的心理妥協現象。大學生群體年輕、思想活躍、易于接受新鮮事物,他們常常急于表現自我,顯示與眾不同,但是他們心智不成熟,很容易會在自己的認知、判斷上表現出符合公眾輿論或符合其所在的校園文化氛圍的行為方式[2]。這就是校園中的從眾現象。利用大學生的積極從眾心理做好班級管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同時是積極引導大學生形成良好行為規范,形成良好班風的重要契機。
一、大學生從眾現象分析
大學生是一個相對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生活在校園之中,但學校又不同于完全的社會。在這里,他們年齡相仿、心理相似,共同生活在一個人口密度較高的區域,共同成長成熟,共同學習生活[2]。因此,在行為模式和價值觀上很容易相互模仿學習和跟隨,從而產生從眾心理和從眾行為[2]。在班級中,學生通常的從眾現象分為積極從眾和消極從眾。積極從眾,比如學習從眾、紀律養成從眾、誠信考試從眾等;消極從眾,比如攀比從眾、曠課從眾等不良現象。
針對這種現象,我們可以看出學生的從眾現象主要來源于:(1)群體性因素。學生大部分時間都會生活在學校中,他們在學習、集體活動中通常都會以班級為單位。由于班級群體規模大、凝聚力強[3],當群體意見趨于一致性時,往往促使個人產生從眾心理,產生從眾行為。(2)情景因素。從眾“在客觀或心理上模糊的情境中,人們自覺不自覺地以他人的確定行為為準則做出與他人一致的行為或行為反映傾向”[4]。情境的模糊性與不確定性增強了人們對他人確定行為提供的信息的依賴程度,從而導致從眾心理的發生。(3)個人因素。這主要體現在學生接受的家庭教育、個人人格特征等方面。有些學生性格比較內向,做事沒有自信、缺乏主見,在受到群體的無形壓力時,容易違心地產生與自己意愿相反的行為。
當然,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面性。在班級中,從眾的積極表現方面:有助于良好班風、學風的形成;有助于學生良好道德行為的形成;有助于學習他人經驗,避免盲目自信;有助于規避風險和取得進步。在班級中,消極的方面主要是不利于個性發展,扼殺創造力與創新能力,使人沒有主見,墨守成規,甚至有時候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二、將積極從眾心理運用到班級管理中
社會學家詹姆斯·科爾曼認為,從眾是理性行為。他認為從眾行為產生的原因是其成員經過理性的權衡后將自己行動的部分控制權轉讓給了他人[1]。在班級管理中,運用大學生的理性,暗示積極從眾。
1.運用積極從眾心理前提—做好班情分析
做好班情分析是做好一切學生工作的基礎前提。班級是大學生在校期間最重要的學習場所,每個大學生都希望能夠在各個方面融入到班級組織中。做好班級情況分析有助于了解每個同學所處的集體心理位置,有助于找到班級心理輿論中心,有助于將積極從眾心理作用發揮到最大。
2.運用積極從眾心理做好班級管理
從眾心理既可帶來積極作用,又會產生負面作用,高校輔導員應該充分利用從眾心理對大學生的積極影響,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構建一個良好的校園環境,做好班級管理工作。
第一,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加強對大學生的積極影響和熏陶。和諧、寬容、重教、重人的大學文化氛圍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具有極大的推進作用。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舉辦各具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級文化。良好的校風使學生進校便感受到無形的學習競爭壓力,產生認同感,增強從眾效果,形成良性循環。
第二,發揮優秀“朋輩”作用,由點帶面,做好傳幫帶作用,逐步形成積極從眾心理,形成健康積極向上風氣。大學生初入校園,接觸最多的是學長、老鄉、奮斗在一線的年輕的輔導員們,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對大學生的價值導向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要充分發揮優秀“朋輩”的作用,積極引導大學生參加校園文化活動,提高大學生的認識水平和判斷是非能力,提高當代大學生的獨立性、自信心和意志力,培養大學生健全的人格[4]。
第三,重視“官方組織”和“民間組織”,引導線上、線下輿論導向,號召陽光跟帖。在班級中,官方組織就是指團支部、班委的選舉建立。團支部、班委是一個班集體精神力量的核心,選好、用好、培養好學生干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風,有助于學生產生積極從眾心理,營造良好的學習風氣。民間組織是指由于興趣愛好或者地域原因而逐漸形成的組織。在班級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善于引導民間組織的輿論領導人,使其發揮積極模范作用,使群體風氣逐步趨于一致,形成積極從眾心理趨向。
做好學生的心理引導,加強心理暗示,利用學生的積極從眾心理做好班級管理。良好的班風是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抓住一切機會,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慢慢培養并形成這種班級精神,班級自然而然就成為他們的精神之源[3]。
參考文獻:
[1]呂信恩.從眾心理在大學生道德自律養成中的應用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理衛生協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
[2]李君亮.從眾心理: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點[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1.2(3):65-67.
[3]邵敏.班級管理巧用“從眾心理”[J].科教導刊,2012,11:161-162.
[4]王燕,王輝.正視大學生從眾心理與其有效利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1,12(29):28-30.
[5]儲召紅.社會心理學視野下的大學生集群行為的研究[A].第二屆中部心理學高峰論壇[C].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