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財
摘 要: 在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有利于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學生發揮主體作用的學習環境,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水平的差異性,充分利用課堂傳授較多的知識,引發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作適時適度的評價,為學生提供生動活潑和富有個性的數學學習活動過程。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學 備課 教學方法 個體差異性
社會每天都以不同的面孔出現在我們面前,科學技術的進步使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而科學技術的發展所依賴的教育,更應該在這社會變遷中起著領跑的作用。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學習教育教學理論,不斷學習專業知識,快速吸取先進的理念和經驗,使自身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得到提高,避免在教學中走彎路。因此,教師加強課堂教學后的反思是很有必要的。通過教學反思,我們能對教學的優缺點進行比較,對發展學生智力的得與失加以衡量,使學生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
一、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和重視備課環節
教師要上好一節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完成課前備課環節,課備得充分與否是決定能否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一方面,要通讀教材和教學大綱,對教材中知識與技能教學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重點、難點,以及知識結構有充分的解讀。另一方面,要根據學生的生活環境、年齡特征和知識水平,對班級學生學習數學的現狀進行分析,針對各單元的知識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內容是了解、理解或掌握等不同目標層次,在教學中采取相應的教學措施。最后,教師對整堂課的教學過程進行梳理形成教案,理清教學思路,明確教學目的,體現課堂各個環節,設計課堂導入、怎樣探究講解新知識、怎樣引導學生積極合作參與課堂教學、怎樣精心選擇課堂練習實現知識的強化、怎樣做好課堂知識講授的整理總結。例如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這節課時,我先確定理解和掌握百分數的意義為教學重點,而區別百分數和分數為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接著聯系學生日常生活實際,通過復習導入新課,把百分數的概念講解清楚,結合教學案例讓學生懂得百分數與分數之間的區別,正確掌握百分數的讀寫方法,最后布置適量的練習對新知識加以鞏固。這樣,我在備這節課時把數學與身邊的生活相聯系,學生容易在數學學習中對數學產生興趣。
二、根據學科特點和學校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生活環境、年齡特征和知識水平開展教學工作。鑒于我校是一所特殊學校,學生的素質水平參差不平,所以要重視教師的講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對不同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輔導,提高傳授知識的實效性,同時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接著要領會教學大綱的精神,對數學教材的特點和編寫的意圖進行全面解讀,結合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目標,然后再做好體現學生主動性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得以充分發揮,在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中感受數學、了解數學、應用數學,達到運用數學知識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目的。例如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這節課,我先引導學生思考:3斤是10斤的幾分之幾?43公里是100公里的幾分之幾?說出一袋蘋果是斤、一袋蘋果的重量是一筐的這兩個分數所包含的內容,區別出斤表示具體重量,表示比例的多少。接著導入新課,我舉了百分數的例子,鼓勵學生列舉百分數的例子,再指導學生歸納百分數的概念(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最后讓學生討論百分數和分數的聯系及區別,學會讀寫百分數。這樣,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教師要把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融入數學課堂教學
數學課堂教學要緊密地與學生的個體體驗結合在一起,把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融入課堂教學,學生倍感親切,容易接受,課堂教學參與度大大提高。因此,教師平時要多留心學生身邊的事情,用心尋找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對有關的數學問題加以收集、整理、保存,為以后的教學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同時,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投入教學實踐,在教學中學會與同學合作與交流,在感悟中有所思考、有所探究,勇于挑戰傳統、挑戰權威,敢于對習慣性的結論質疑,用數學的眼光審視生活中的事物。這樣,有利于學生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利于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彰顯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教師要對教學活動的開展進行全方位掌控,成為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執行者,與學生近距離接觸。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建立在相互依賴、彼此信任的基礎上,他們可以交流看法,提出不同的見解,共同探討共同促進,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習數學、領悟數學、體驗數學,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
四、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對學生進行不同的評價
學生作為教學中的主體,對他們進行適時、合理的評價對教學活動的開展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因此,課堂上教師要對學生良好的行為、完美的回答給予贊揚,善于使用多種激勵性語言予以鼓勵。讓學生享受獲得成功,得到贊美的愉悅,不斷提高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有利于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這樣,能夠說出答案的同學以后就很樂于在課堂上發言,講錯答案的同學自尊心也受到保護,以后也能自然而然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不同的學生個體之間存在不同的個性特征,我們不能用統一的尺度衡量每個學生的好壞、優劣,不要簡單地對結果進行評價,輕易地依據某個片段就得出結論更不可取,更不能以學習成績的高低衡量學生的聰明與否,不然的話,會使一些學生覺得自己比其他同學差,逐漸對學習失去信心,應從多個方面和多個角度審視學生的發展過程。所以,教師在評價學生時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采取不同的標準,順從學生的個體特征而自然發展,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加以關注,深挖學生的發展潛力,采取不同標準對學生能力水平進行衡量評價,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實施分層教學。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注重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參與,把學生的能力培養當做首要任務,教師要充分運用評價這個教育教學手段,讓所有學生都能夠把各自的長處展現出來,在親身體驗中學會把數學問題具體化、形象化,通過分析、綜合解決數學問題,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