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芳
摘 要: 作者結合近幾年學校開展小學科學教學及科學探究活動的經驗,從激發學生科學探究興趣開始,善用評價激勵語言為學生營造科學探究氛圍,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讓學生走上一條正確的科學探究性活動之路。
關鍵詞: 探究興趣 營造氛圍 組織引導 創新思維
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親身經歷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這不僅標志著該課程從單一的學科教育轉移到學生科學素養培育上,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要飛躍和教學雙向方式要變革。科學課內容不但多科性,而且觀察與實驗具有多樣性。列夫·托爾斯泰說:“如果學生在學校里的結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會創造,那他一生將永遠是模仿的抄襲。”面對二十一世紀人才,我們必須重視創造型人才的基礎教育,從培養科學探究品質、科學探究思維能力和科學探究精神、科學探究動機等基本素質開始教育,這是培養未來發明者、科學家的啟蒙教育。世界的發展與進步離不開科學探究和發明,我們不應該把人才視為現代化技術的附屬品,而應該看成主宰。探究能力是學生科學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探究能力是我們進行科學教學的任務之一。這里借此談談幾點膚淺的看法。
一、創設生動情境,激發科學探究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導入可以是給學生看一段教學片段,教師利用多媒體等工具,把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游戲、謎語等運用到課堂中,使學生親身參與其中,使枯燥的問題變得很有意思,學生的參與意識大大增強。如教學《磁鐵》時,在輕松的樂曲聲中,屏幕上展示一幅美麗的百花園,然后拿著一只用曲別針夾住的紙蜜蜂問學生:“誰能讓這只蜜蜂在百花叢中飛舞呢?”幾個學生爭先恐后地到臺上嘗試,都以失敗告終。這時,我說:“我也來試試,看行不行!”全班同學都睜大了眼睛,等待著我的失敗。當我把藏在手中的磁鐵放在畫板后輕輕地動,蜜蜂隨之飛舞時,學生十分好奇,都想探究其中奧秘。于是讓學生仔細觀察,當弄清楚原來是小小的磁鐵在作怪后,我再激發興趣,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磁鐵可以吸哪些東西呢?讓學生動手實驗,通過自己探究弄清磁鐵的基本特征。如果說科學探究能力是科學活動資源,那么,興趣則是科學探究的火種,依靠它,可以燃起熊熊的動力之火。
二、善用評價激勵,營造科學探究氛圍
小學科學教學評價是一種多元激勵性評價,通過評價,可以激發學生興趣、鼓勵學生好奇與探索精神,使學生對科學學習始終保有愉悅的情感體驗。對此,我在課堂中常用評價激勵語,如“高剛同學坐得真端正!注意力真集中!”“你很像一個小老師,不僅管好了自己,而且把自己的小組管理得很好!”“你真行!真棒!真是好樣的!”“老師發現你不僅聽得仔細,說得也很好!”“你的想法很有創見,這非常可貴,請再熟練地做一遍!”“傾聽是分享成功的好方法,看劉玲同學正在分享大家的快樂,我相信她已經有了很多收獲。”“你知道得真多!知識真豐富!大家要向你學習!”“能提出這么有價值的問題,真了不起!”“我知道你能行!”“你真聰明!想出了這么妙的方法,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學生!”“你的回答真是與眾不同啊,很有創意,老師特欣賞你這點!”“你真像位小科學家,有這么多重大發現!”“了不起的發現,再用精彩的方式介紹給大家,大家就更佩服你了!”等等。對于學生的回答,無論恰當與否,教師都應及時做出評價,一個充滿贊揚的眼神、一個表揚的輕輕手勢、一句鼓勵的話語都能使學生心潮澎湃,甚至對他們一生都有影響,這點我在教學中已頗受至深。我還結合實際實施了“兩會兩能”評價法,就是上課時會聽、會看、能說、能做。科學課學習活動中,學生首先進行自評,自己認為做到了,就可以到課代表那兒要求加一顆星,當然要結合學生互評。從實踐看,實行這種激勵性評價,學生心中會始終涌動一種精神力量,誰也不甘落后。學生好動的少了,舉手的多了,回答問題的質量高了,主動參與意識強了,動手做出來的東西也好看了。
三、優化師生關系,營造良好探究氛圍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導致心理自由,才能導致學習創造性。”教學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學生學習興趣高低,因此,建立平等、民主、友愛的師生關系,創設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是學生主動探究的前提條件。這就要求教師開放教學環境,優化師生關系,將課堂還給學生,將自主還給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研究科學,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發表獨立見解,敢于與教師爭論,與同伴爭論,營造積極、向上、自然、和諧的探究氛圍。
四、合理組織引導,培養學生合作能力
傳統實驗課教學中,比較普遍采用的是教師講實驗內容學生聽,教師演實驗方法學生看,教師提問實驗結論學生答的“滿堂灌”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和創造,不利于主體精神培養。針對這一現象,我在小學科學實驗課教學中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讓學生通過閱讀、研討自己設計實驗。具體做法:把實驗目的、名稱、器材、步驟、現象、結論等要素設計成空白實驗報告提供給學生。學生在自己小組中閱讀、思考、研討,共同填寫實驗報告,等于自己設計實驗,自己進行操作、觀察、分析,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認真閱讀教材,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熱烈的討論,他們互相補充,互相幫助共同填寫有關內容,教師巡堂只做啟發和點撥。確定了實驗步驟后,各小組按照自己確定的方法獨立操作、記錄和分析。
五、創設創新思維,建立新型探究關系
現代學生觀是把學生看做有獨立人格的人,尊重愛護他們,使他們身心得到健康發展。這樣學生才能敢想敢說,敢于發表獨到見解,敢于標新立異,得到創新后愉快情感體驗。
教師要多鼓勵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廣泛交流,放下教師的架子,與學生共同參與觀察探究活動,在交往中提倡相互尊重、信任、理解、支持、合作、幫助,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多運用鼓勵性評價。
科學探究百花齊放、形式多樣,思路是無窮的。總之,我們應以科學觀點教好科學課,以發展的眼光對待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