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玉芳
【摘 要】如何教好數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是教學的重要目標。本文論述了如何讓學生在數學課上能夠輕松愉快地學好數學的思想和方法。
【關鍵詞】激發興趣;實踐操作;合作交流;聯系生活
如何教好數學,讓學生在數學課上能夠輕松愉快地學好數學,這既是授課藝術更是學問,從激發學生的興趣入手是最好的捷徑方法。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知識產生了興趣,那學習起來就會變得輕松許多。數學成績好的學生越學越有興趣,越有興趣越樂意學,成績就越好。如何讓中等生發展為優等生,讓差生發展為中等生,這是每一個數學老師努力想做的事情。教師應該為學生創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讓中下等學生也引起興趣,這是一條有效的途徑。為此,教師應在新課的導入上進行創新,使得學生對新知識產生興趣。例如在《從不同方向觀察立體圖形》一節,我準備了一些實物,又精心制作了課件,學生對熟悉的實物很感興趣,從正面、左面、上面三個方向看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形,學生很容易掌握,連差生也能辨認出來,效果很好。中央電視臺一個娛樂節目:墻來了!選手需按墻上的空洞造型擺出相同姿勢,才能穿墻而過,否則會被墻推入水池。類似的,有一個幾何體恰好無縫隙地以三個不同形狀的“姿勢”穿過墻上的三個空洞,則該幾何體為……學生踴躍回答,學習氣氛空前高漲,全班學生都引起很大的興趣,并且準確無誤地把正確答案選出來了,這就是興趣產生的效果。
二、培養學生動手動腦
我在講授“正方體的折疊、展開圖這一內容時”,由于圖形類似,學生很難準確地找到正確的答案,我就讓學生課前準備好剪刀,學生把正方體的展開圖依次畫在紙上,然后用剪刀剪下,在進行折疊,學生四人分為一組,相互配合,在操作中找尋答案,在娛樂中尋找學習的途徑,效果事半功倍,比老師在前面講半天好多了,以此引導學生做幾何體的展開圖時,都可以用剪紙拼圖法。有些東西看過了可能會明白,但很容易忘記,只有做過了才會真正理解,印象深刻,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實踐操作,力求把教學內容設計成物質活動,讓學生體驗做數學的樂趣。
三、激發學生多參與
在數學教學中,由于每位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不同,在探究新知識的過程中每位同學的思維方式也不相同,這種差異性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而小組討論正是開發和利用這一資源的有效途徑,它不僅可以促進學生之間進行資源共享,培養合作交流能力,而且還可以促進學生不斷反思,不斷完善自己的認識,互相取長補短。教學中,重視引導每個學生都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使每個學生都獲得學習的快樂,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數學學習中,要善于觀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要善于引導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應用于生活實際,既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能讓學生切實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在學習“測量旗桿的高度時”,我把課堂搬到室外,同學們利用陽光測同一時刻旗桿的影長、人影子長和人身高,從而計算出旗桿的高度。初步感受生活中數學的奧妙,而后又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測量計算出教學樓的高度,同學們積極踴躍,積極探討測量方案,體會生活中如何運用數學,體會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在我們的生活中。整節課學生“玩”的很開心,大課堂氣氛很活躍,改變了以往枯燥乏味的被動式課堂教學,每一位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學習熱情很高,學生在實踐中圓滿完成學習任務,這樣的數學課堂,讓同學們深刻體會原來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而且離得很近,對數學逐漸產生親切感,從而增強了同學們主動學習的愿望。再比如“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好多關于商場購物打折問題、打出租車記程收費問題、球賽積分問題…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身邊處處有數學。
新時代要求我們教師要勇于創新,大膽實踐,讓學生在自主中探究學習,在實踐操作中發現,在合作交流中獲取知識,在實際生活中體驗,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體驗數學的魅力,多方面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動機,讓學生充分體驗數學學習,學會自己去發現和欣賞創造數學的魅力,從而學好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