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運鼎
【摘 要】闡述“五步三環節”教學方法。“三環節”是指課前、課中、課后,與傳統的課前預習、上課聽課、課后復習有很大的不同;“五步”是指課中的五步,即學生獨立學習、小組學習、展示點評、過關檢測、整理學案。詳細講解“五步三環節”教學法的具體步驟和實施過程,并對此進行探索。
【關鍵詞】五步三環節 自主學習 教學模式 教學環節 精細技術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1B-0104-02
那坡縣是邊境縣,經濟發展水平不高,文化教育深受經濟發展水平制約。但是作為高中教育來講,不能把教育發展完全交由經濟來帶動,應該樹立“教育先行”的理念,讓教育促進經濟發展。
學校在“以人為本,為邊陲兒女的成功人生奠基”的辦學理念指導下,從2008年起,學校提出學習洋思中學、學習杜郎口中學的成功經驗,開始嘗試摸索教學改革,從2011年開始推行“自主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改革,主要師從山東昌樂二中的“731”課堂。經過多年來的學習、探索、研究和總結歸納,形成了學校現行的“五步三環節”自主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三環節”是指課前、課中、課后,與傳統的課前預習、上課聽課、課后復習有很大的不同,“五步”是指課中的五步,即學生獨立學習、小組學習、展示點評、過關檢測、整理學案。
下面介紹學校“五步三環節”教學的具體做法。
一、教學準備
分學習小組。班主任會同各學科科任教師綜合考慮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能力、學習成績等情況,把班內學生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組6人到8人,每組指定一名組長,一名記錄文員,另外,每堂課還要臨時指定展示員和點評員。
教研組、學科備課組教師提前一周集中,利用兩節課的時間集體備課,根據本學期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科進度進行備課,并準備好課本、教師用書、配套資料等多種教學參考資料,由備課組長填寫集體備課記錄單。
二、一課三環節:課前、課中、課后
(一)第一環:課前
1.課前教師活動
(1)起草導學案。由集體備課進度表指定的教師提前學習,負責起草本課導學案,并打印初稿。
導學案是自主高效課堂的總抓手。導學案要充分體現“導學”功能。導學案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按照“五步三環節”的要求來編制,格式體例穩定統一,注意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對于基礎不太好的學生預習檢測、探究問題、課堂檢測以及達標驗收題等內容要考慮學生層次,問題和練習題按先易后難的順序編排,達標驗收題標上A、B、C選做級別。
(2)集體備課研討初稿。集體備課先由主備人解讀課程目標、內容和方法,說明導學案的編寫原理、意圖、過程和特點,提出本課的重點、難點和疑點,接著組內成員深入思考,逐一發表意見,探討解決方案,最后確定最佳方案。主備人記錄大家的見解。集體備課具體工作如下:
①教學內容。研討下一周期的教學內容,按集體備課進度表的分工,由主備人對個人所負責的章節內容、導學案初稿做解讀,特別說明自己負責課題內容重點和難點、常考點、易錯點,說明導學案設計的意圖和所選練習題訓練功能,提出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的方法和技巧,如何體現自主高效課堂的學生主體地位。參加集體備課的其他老師各抒己見,提出修改和補充的意見,確定最終導學案,備課組長審核簽字,年級領導簽字,主備人交文印室印刷。
②布置周計劃。根據集體備課進度、實際教學進度、章節內容、周學時等,確定主備人,將備課任務分配到主備老師。主備人根據任務安排提前研讀教材,確定教學目標,編寫導學案,為下一周集體備課準備好導學案初稿,并做好備課發言準備。
③安排研究公開課。結合教研組工作計劃,提前一周安排研究公開課的執教教師,并確定上課班級、時間、節次等,上報學校教研處。
(3)印發導學案。主備人把導學案復印好,領回放到固定的位置。年級可以統一確定各學科導學案存放位置,方便老師和學生領取。
2.課前學生活動
各班的學習班長每天到固定位置領回本班的導學案并分發給同學,人手一份。
同學們按照導學案的“學法指導”要求,得用晚上的自習時間預習,并完成導學案中“預習案”的任務。小組長檢查驗收本組成員導學案的預習效果,收集疑難問題,以備上課研討。
(二)第二環:課中,即堂上,一堂分五步
1.第一步:學生根據學習目標獨立學習
上課開始后,檢查導學案,驗收學生自學效果。讓學生把在預習中發現的問題、產生的疑惑整理出來,由各個組長匯總。對各組組長收集到的問題進行分析、診斷,快速調整學習目標、確定教學方案。教師重新解讀課題學習目標。學生根據學習目標再次檢查自己的自學效果,用第一種顏色筆標出疑惑點或重點問題,并嘗試思考探究案中的問題。
2.第二步:組內對學、群學
組內同學交流問題,首先是一幫一對對學、對對教,如有仍然解決不了的問題,再提交小組,由組內全體同學共同探討,設法解決。
教師預設幾個具有內部聯系的問題,寫到導學案中,就是所謂的“探究案”,讓學生思考,逐步深入,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如果碰上新生成的問題,教師根據問題的價值確定是否繼續給學生時間討論。
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走到學生中間,傾聽學生的討論內容,掌握討論問題的程度,了解討論方向是否正確,留意小組中哪位同學表現最好,哪位同學學習有困難或者參與程度不高。教師提醒學生一邊討論一邊做記錄,特別是組內形成的決議,要做好比較簡潔而精準的筆錄,以備展示時用。
3.第三步:展示點評學習成果
在探究的過程中,老師根據班級課程的順序,承接上一節課的安排,或者巡視過程中觀察到的情況,給各學習小組分工,準備展示。先讓各小組在組內展示各自在學習研討中的收獲。但由于時間的原因,不可能人人發言,面面俱到,注意把握好。然后,針對集中的問題,重點的問題,讓學生競爭展示,可以到黑板上板演或用實物投影。展示過程中組內學生要相互幫助、相互補充,發揮團隊精神,各組之間即要相互競爭又要相互鼓勵。
當學生討論時間過半時,老師點名不同層次的學生展示,讓學生自愿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注意,開始是可以確定組別,熟練以后不再需要確定組別,讓學生開展組與組之間的良性競爭。
學生展示小組學習成果,按照展示學生的層次、準確度、達成度、音量效果、肢體語言的成熟度等進行評分,積極鼓勵。
展示之后,由更高一級層次的同學負責點評,老師同樣要對展示的正確與否、音量、書寫規范程度、關鍵的知識點和規律方法等進行點評并打分。
4.第四步:精講點撥
老師根據調查的情況和學生展示點評過程存留的問題,進行問題歸納匯總,快速設計出解決方案。可以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再討論,或可由老師精講、總結。
課堂的精彩部分設計在這個環節,老師要善于借題發揮,啟發學生思維,引導突破思維瓶頸,鼓勵學生大膽發表意見,對發言、補充、提出質疑、精彩釋疑等各方面的學生進行關注、調控和鼓勵,適時、精當地利用過渡語來連場。同時也要注意對講解不到位的地方進行補充,對偏離主題的地方要點撥,調動、激勵學生,及時對個人、小組給予評價,營造和諧的氛圍,創造競爭的環境。
5.第五步:達標檢測
學生自學、合作學習探究問題結束后,老師根據學習的內容讓學生總結或者親自總結本課內容,逐條回顧對照學習目標,整理拓展的探究成果,總結學到的學習規律。
接著,老師向學生出示提前準備好的檢測題,讓學生進行學習效果檢查。一般地,試題量少,難度不大,主要是本節課所學的基本知識。這也是對本節課進行總結與回顧的一種方式,由老師給出答案,讓組內學習結對子對照答案進行互評,把練習結果向組長匯報,老師點評。
(三)第三環:課后,整理學案,鞏固提升
課堂教學結束后,老師指導學生對照課時目標對整堂課進行總結,寫出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對應用到的方法和規律進行精當地概括。對全班同學進行評價,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學生個人進行表揚激勵,對學習的達標情況做客觀的評價。
在導學案的后面部分,老師設計了一些針對性比較強的習題,讓學生課后完成,鞏固基礎,提升能力。習題要有層次性,并且在題號旁邊標上“A層、B層、C層”字樣,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選做,人人有任務,人人都有進步。
新課教學雖然結束了,但是學習還沒有結束。老師要督促同學再次從頭到尾把導學案學習一遍,用另外一種顏色筆在導學案上做標記,寫出自己的收獲。讓各小組長把導學案收齊,交給科任老師,檢查、批閱,發回給學生。學生把導學案分科分類,按照教學進度的時間順序整理裝訂成冊。
除了要學生課后練習、整理導學案外,教師也要對課堂教學進行反思,總結成功的經驗和找出不完美之處,并把這些寫到教師自己的教學筆記上。在下一次的集體備課會上,教師把這些教學反思拿出來分享,以便共同提高。
每天由學校(或個人自由)統一安排兩個小時的晚自習,讓學生自己到指定位置領取導學案,預習下一次課內容。讓學生獨立預習課文,并完成預先習題。下面為五步三環節教學方法操作流程表。
以上教學技術是學校在處理自主學習教學模式中各個教學環節的方法,在此拋磚引玉,以共同提高。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