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爭艷
【摘 要】闡述運用思維導圖進行預習、授課、復習、審題的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導”出了化學的精彩。
【關鍵詞】高中化學 思維導圖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1B-0146-02
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推進,運用思維導圖教學已經成為教師教學的主旋律,思維導圖逐漸受到廣大教師的青睞。學生也可以利用思維導圖進行知識的預習、知識的總結和題目分析等,只要運用得當,思維導圖會是化學學習的一大助力。下面就思維導圖在化學中的應用提出幾點看法,希望能對教學有所幫助。
一、預習新知,明分主次
課前預習是每一位想上進的學生都會做的準備活動,許多學生雖然懂得預習這個道理,但是他們卻沒有合適的方法,只能盲目地看看下節課所要講的課本內容。面對這種情況,老師需要注意給出學生一些建議。
一般而言,學生對新知識進行預習時,只需要對老師即將授課內容的主次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即可,因此利用思維導圖的方法進行預習是比較合適的。例如預習“元素周期表”時,學生可以簡單畫出一節課的知識結構,關注不懂的知識重點,將基礎知識掌握住。
例如,(人教版化學《元素周期表》)2007年3月21日,我國公布了111號元素Rg的中文名稱。該元素的名稱及所在的周期( )
A.钅侖 第七周期 B.鐳 第七周期
C.錸 第六周期 D.氡 第六周期
這道題考查的就是學生對元素周期表的認識,這種題目只需要通過學生的預習就可以解答。對元素周期表熟悉的同學可能根本就不需要思考,直接得出正確答案A,因為他對元素周期表太熟悉了,任何位置都可以輕松地說出它的周期以及族等。這樣利用思維導圖簡單地畫出元素周期表的各個族的框架圖,并對相關的性質進行標注,就對元素周期表有一個大概的認識,等到老師上課時,進一步學習,這樣整個元素周期表就在心里形成了。
二、導圖授課,把握節奏
其實思維導圖對老師來說是很好的工具,在課堂上老師可以將知識進行細化,并通過導圖的形式把整個知識系統化。老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在備課的時候將導圖畫好,引導整節課的發展。
比如在講授《弱電解質的電離》這一節時,我們會發現這節內容包含很多知識,概念比較復雜。如電解質的強弱、電離平衡狀態和電離平衡的影響因素等。如果我們能夠將這些復雜的知識以一個導圖的形式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他們就能夠清楚地知道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同時也會節省出大量的時間,有利于教師把握好課堂節奏,提高課堂效率。
例如,(人教版化學《弱電解質的電離》)關于強弱電介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強電解質都是離子化合物,弱電解質都是共價化合物
B.強電解質都是可溶性化合物,弱電解質都是難溶性化合物
C.強電解質水溶液中無溶質分子,弱電解質水溶液中有溶質分子
D.強電解質的水溶液導電能力強,弱電解質的水溶液導電能力弱
這道題是檢驗學生是否掌握了這些特征,從這個導圖就可以知道部分共結化合物是強電解質,水溶液的導電能力取決于溶液中離子濃度的大小,與電解質的強弱無關。所以這道題的正確答案為C。
三、復習圖導,提高效率
在高三復習時,老師在帶領學生復習重點章節的時候,一定要做到不拖沓,才能夠有效地利用課堂時間將所有知識點都串講到。思維導圖是一些有經驗的化學老師的不二選擇,用思維導圖進行復習可以更好更快地進行概括性總結,幫助學生構成完整的化學知識體系。
例如復習“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時,筆者畫出這樣的導圖,幫助學生回憶之前所學過的知識。
例如,(人教版化學《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n mol N2 和 n mol 14CO相比較,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在同溫同壓下體積相等 B.在同溫同壓下密度相等
C.在標準狀況下質量相等 D.分子數相等
對照思維導圖就能發現,做這樣的題一定要先理解題目中的 n mol N2 和 n mol 14CO 是物質的量相等的兩種氣體,根據阿伏加德羅定律,可以判斷A正確。我們可以分析出,N2 和 14CO的摩爾質量是不相等的,其中N2 是28 g·mol-1,而 14CO則是30 g·mol-1,所以 n mol N2 和 n mol 14CO的質量不相等,即選項C是錯誤的。同溫同壓下,它們的體積相等,所以它們的密度一定不相等,即B也是錯誤的。而在標準狀況下,也就是同溫同壓下,它們只是體積相等,而質量不等,所以兩種氣體的物質的量相等,它們的分子數一定相等,即選項D也是正確的。故而得出正確答案A和D。
四、圖解審題,清晰思路
思維導圖這種方法不僅僅能用在知識的歸納和總結中,當我們在求解習題的時候也可以利用圖解來幫助審題。比如有的題目比較復雜而且抽象,僅僅利用題干中給出的條件無法清晰地分析出各種化學變化過程,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列出一個導圖,巧妙地分析題目,這樣做往往能夠使問題得到輕松解決。
例如(人教版化學《金屬鈉》)將一塊銀白色的金屬鈉放在空氣中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表面迅速變暗——“出汗”——變成白色固體粉末。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表面迅速變暗是因為生成了氧化鈉
B.“出汗”是因為表面形成了NaOH溶液
C.白色固體粉末是碳酸鈉
D.以上三個過程均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
這只是單純考金屬鈉放置在空氣中所發生的一系列反應,如果我們單單只看題目就進行解題,可能會覺得一團糟。金屬鈉的一系列變化雖然出現在大腦中,但是總會變得連接不上,出現一些誤差。所以當筆者講解這道題的時候,會在黑板上或者是 ppt 中畫出一個關于金屬鈉放置在空氣中發生反應的一張圖導,如圖3所示:
當學生看到這張圖導的時候,大腦就會變得十分清晰,對整個反應過程有一個直觀的了解。接下來就可以分析各個選項了,金屬鈉在空氣中易氧化形成氧化鈉(出現變暗的現象),氧化鈉與空氣中的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出汗,汗是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鈉再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變成白色粉末碳酸鈉),所以白色粉末為碳酸鈉。這里只有第一個是氧化還原反應,所以這道題的正確答案為D。
思維導圖是學習化學的神秘而有效的武器,不僅老師可以用來授課,學生也可以用它來進行預習等,它還可以解決一些比較復雜難懂的化學習題。基于思維導圖的這些益處,老師一定要教導學生學會使用思維導圖,用這種方法解決在日常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參考文獻】
[1]梁曉康.思維導圖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8(07)
[2]陸艷春.思維導圖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理化學習,2009(10)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