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豪(佛山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 佛山 528137)
微課在高職院校體育課教學中的應用
□朱豪(佛山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 佛山 528137)
微課是從2010年開始演變的一種高效能教學手段,微課教學用視頻為載體,利用現在的一些高科技媒體手段來記錄老師在教室內外對學生教授某一個技術動作或者知識點所執行的教學內容的整個過程。尤其是全國十八大的召開更是強調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微課教學作為教育行業所關注的熱點,同時在很多地方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微課教學在體育教學中運用,可以改善學校的的教學手段,同時也可以更好使學生掌握體育基礎知識,有利于教師提高教學質量,全面發展素質。本論文首先闡述了微課教學的概念,結合微課教學的特點,剖析微課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應用的優勢,針對微課教學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提出指導性的建議,為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微課高職體育教學
體育教學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門學科,它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并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隨著教育部加快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步伐,高職院校的教師力量和教學施舍存在不足等情況,嚴重影響了教學發展的步伐,所以,為了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能常態或者更迅速的發展,教學手段創新是我們體育教師首要做的事情,利用微課教學具體獨特的優勢推廣到教學活動中去,達到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目的并能夠作出一定的貢獻。
1.1、微課教學的定義
當前,我國一些教育工作者對于微課教學的定義眾口紛紜,微課教學用視頻為載體,利用現在的一些高科技媒體手段來記錄老師在教室內外對學生教授某一個技術動作或者知識點所執行的教學內容的整個過程。大部分高校專家進行認為,微課教學是利用短短的十分鐘時間錄制的,有著很明確目標,說明一個知識點集中的小課程。2013年舉行的微課教學比賽中將微課定義為以視頻為載體,記錄教師圍繞某一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根據研究總結得出,微課教學需要滿足三個要求:一是視頻作為載體,二是圍繞某一個主題內容或步驟,二是視頻時間短。
1.2、微課教學的特點
(1)主題突出,目標準確。
傳統教學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內容繁瑣,傳統教學這一弊端,微課教學能很好的避免,教學內容主要通過用視頻對所要教授的主題內容,中心知識或步驟進行詳細的錄制或者講述,這樣的一種教學方式不僅教學效果好,而且學生更容易吸收所講的東西。
(2)用時短,內容信息少。
研究表明,高職院校學生在一節課能夠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大概在15分鐘左右,而微課教學的時間往往控制在10分鐘以內,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狀況剛好符合這一特點,可以提高學生的能動性。此外,就像平時我們用手機去拍攝一個畫面或者錄制某個短視頻,要求也不高,所以只要具備這樣的基本條件就能夠進行視頻錄制及制作,從而為教師的教學提供很大的方便和幫助。
(3)真實的情境,豐富的資源。
微課教學主要是把我們所要教的內容和場景融合在一起,模擬一個真實的場景讓學生去體會學習,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讓學生學習,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1、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微課講授的內容一般只局限于一兩個知識點或課堂的某一環節,因此會給人造成不成系統性的感覺,但是微課教學的目標人群是確定的,傳遞的知識內容也是在一定范圍內,這就使微課本身就是一個自成系統。這樣的更好的讓學生明確教學內容,更容易的明白,也更好的接受教學內容,自然而然就提升他們的學習動力。此外,強大的網絡時代更容易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滿足他們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索,課堂效率就隨之提高了。例如,在教授籃球課的時候,當講到運球、傳球等籃球技術時,只是簡單地做示范,無法讓學生及時準確的掌握正確的動作要領,但如果采用媒體手段手段來制作微課視頻,就會使籃球技術直觀地表現出來,學生也會因其直觀性而能夠明白動作要領。
2.2、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微課教學有著簡單方便靈活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很鮮明的突出主題,學生主觀能動性更好的表現出來,有效的改變了傳統教學單一,無味的教學模式,這充分體現出來了微課教學的促進作用,提高學生積極性。
2.3、有利于掌握正確動作要領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有三大球,大小球、瑜伽、體育舞蹈等內容,項目多、內容雜,在教學過程中使高職院校體育教師遇到很多棘手問題。教師不斷的進行動作示范就是為了讓學生掌握正確動作要領。學生在學習新動作時,必須從多角度感知動作,然而對于高職院校學生而言,學習動作的過程就是“看”的過程,所以對教師的專業水平以及規范的示范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這樣對學生才不會造成影響。利用微課視頻,我們可以錄制一些專業運動員的技術動作,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而且也更好的讓他們掌握。
3.1、面對面進行示范
微課教學可以很好的展示整個動作的流程及每個環節,相當于老師面對面教授學生,但是微課可以直觀讓學生體會到動作的每個細節,更好的記憶和掌握動作要領。例如,在籃球項目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電腦制作一個Flash動畫,把籃球投籃中的持球、起跳、舉球、出手、壓腕、播指等環節進行動畫模擬,同時利用圖畫闡述在投籃注意的事項及動作要點,從而使學生很快掌握關于投籃的相關知識。
3.2、化難為簡,增強學生理解能力
利用微課教學手段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清楚地展示在學生面前,放慢動作快速、把復雜的動作分解,這樣就有助于學生對知識更好的領會。比如,在進行籃球教學中過程中,有一些專業術語讓學生很頭疼,比如行進間的高手上籃、跳投等,對這樣的術語出現時學生當時就會出現反應很迷茫、很無奈不知所措的情形,同樣我們大部分教師在給學生做一個動作示范的時候常常會有不準確的動作或帶有個人特色的情況,所以,通過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的教學內容時,這樣的一種教學規范性更準確,有助于學生很直觀,形象的接受和理解。
3.3、有利于教師迅速有效的更正學生動作
教師為了方便學生掌握正確動作,在傳統體育教學中,經常會在示范動作時同時向學生展示出錯誤動作,學生很容易犯下多種多樣的錯誤,很難在規定時間內全部示范,要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利用微課就是個一個很好的教學方式。比如,在籃球教學中,防守的腳步動作教學可以利用微課教學來完成,提前把相應的課件做好,在課件中,教師必須先展示正確的動作,然后把正確,錯誤動作都展示出來,讓學生去分辨哪些是對的,這樣學生能很好的糾正自己錯誤動作了。
4.1、教師和學生對微課教學目標不明確
在目前的體育課來說,大部門體育教師只是通過微課來教學,不能明確通過這個達到有效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然而,部分教師只重視微課教學的形式,而忽略了采用微課教學模式的目的,因此舍本逐末,把大部分精力花費到視頻的制作上,只求課件精美而忽視了其內容,教學預期的教學效果也無法達到,學生不能學到知識。
4.2、微課教學設施不齊全
就本學校(佛山職業技術學院)教學設施來說,大部門比較陳舊,對于制作微課教學的配套軟件,硬件設施不夠。很多部門都是一兩套,幾十個老師輪著用。學校引進的教學軟件等一些不能很好的達到教學效果,所以說嚴重影響學校的一個教學效果。
4.3、體育教師制作微課教學視頻水平有限
微課課件的制作是一個技術活需要有電腦基礎和基本功的,就本校的教師而言,很多教師缺乏這方面的技術,同時學校也有很多老教授都很少試用這樣的東西,他們一貫沿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所以說我們要掌握先進的技術和教學手段,微課教學對于很多老師來說不夠重視,一直認為通過自己的經驗加上一些簡單的視頻教學就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此外,也有一些教師制作的課件過于死板、枯燥,無法適應學生的心理,只是通過視頻來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是換湯不換藥無法滿足教學的發展需求,本質上得不到改變的話,學生更是學不到知識的。
5.1、教師方面
教師應該明確使用微課輔助體育教學的根本目的,同時認清微課輔助教學的優勢,在制作課件時,教師應注意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需求,不要只是為了使用軟件而使用,所做的課件也應該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做到示范準確、圖文并茂,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微課輔助教學方式的優勢,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5.2、學生方面
學生以學習為主,要明確微課教學的目標和方向,積極主動的學習課堂上教師所教授的知識,同時也可以把視頻放在用電腦、平板、手機等通訊中進行課外學習及練習。
5.3、學校方面
學校是主體,大部分學生對于網絡時代是很感興趣,在微課這塊需要加大投入,給學生提供一個微課制作的平臺,同時提高學校老師的制作微課視頻和教學的水平,定期的進行培訓學習。
教學作為我國教育改革的重點,隨著現代化教學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適應當代教學發展的要求,只有通過現代的話教學模式才能適應教學的發展,比如微課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受到廣泛的關注,同樣在我國高職院教學的發展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體育課教學中,合理,正確的使用微課教學,可以更好的達到教學效果,教學質量更好,學生的積極性也高,自然而然學生就可以牢固的掌握知識,從而達到教學真正的目的。
[1]孫葉熹.把微課帶到我們身邊—淺談體育微課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上旬,2014(10).
[2]王子樸.學校體育微改革[J].體育教學,2013(3).
[3]楊紹昌,胡俊.微課在大學體育課程中的促進作用[J].現代企業教育,2015(2).
[4]方繼東.微探成功體育教學理念在中職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4(5).
[5]張立棟.新課改下高中體育教學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策略探析[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3).
[6]黃海.微課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z1).
[7]李薛.研究基于案例教學的體育教學技能微格訓練實驗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3(8).
[8]譚建.新課標下高中體育教學轉變與有效實施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3(z1).
G807
A
1006-8902-(2016)-06-L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