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恩峰
摘 要: 針對數學教改中存在的數學新課改精神落實不到位,忽視對學生自學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教改過程中方向不明,部分學校教改過程不能堅持到底,文章提出數學教改應采取的措施。
關鍵詞: 新課改 數學教學 問題分析 改革對策
近年來,通過數學新課程改革的實行,給基礎教育注入了生機和活力。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推行過程中暴露的問題也不少,筆者近年來對我國數學教改的理論與實踐做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和分析,發現在取得教改成果的同時,其中也出現了很多有必要提請教育界人士引起重視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從根本上加以解決,數學課改便難以走上正軌。下面筆者對數學新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了闡述。
一、數學教改中存在的問題
1.數學新課改精神落實不到位。目前,通過數學新課標的學習,不少教師重視新課改的指導精神,盡管也提到了思想教育和能力的提高,但大家的著眼點只在知識。在課堂教學中依然是從概念到概念,就知識講知識,不能把知識與應用、知識與能力結合起來,只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只注重落實知識性的目標,忽視《課程標準》規定的三維目標的落實。例如,在講初一年級有理數運算時,由于只注重得出正確的結果,強調運算法則、運算順序,而對生活中列舉事例不夠,更是對整體的運算律或簡化運算注重不夠,而把數學引入生活中對發展學生運算能力卻更重要。
2.忽視對學生自學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目前數學教改活動中的一個突出問題便是重視知識和解題技能的傳授,而忽視了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現象。由于受到升學率的沖擊,在中高考指揮棒的指揮下,迫于各種社會壓力,目前教改實踐中很多采用的是灌知識,講題型,沉溺于題海,教改老師有口難言,學生疲憊不堪。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被忽視的問題。
3.教改過程中方向不明,缺乏創新或急于標新立異。一些教師對教改的認識不足,因此在教改問題上方向不明,對于教學、教研、教改問題上不能正確處理這三者的關系。此外,有些教師缺乏創新精神,不作深入思考,便將別人的教改經驗盲目地加以移植,結果只能導致失敗。在教改問題上,有些教師由于理論知識不豐富,缺乏嚴謹的治學精神,急于標新立異,故弄玄虛,開口便是“什么法”或“什么式”等。
4.部分學校教改過程不能堅持到底,易受外界左右。在教改過程中,有些教師在教改上付出了艱苦的勞動,并且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正當他們準備大顯身手的時候,卻被上級委以校長、主任之類的行政職務。這樣經常外出開會、學習,忙于行政事務,在業務工作上用非所學,結果兩敗俱傷?;蛘咭坏┤〉靡稽c成績,便到這里作報告,那里介紹經驗,最終使教改成為曇花一現。
二、面對數學教改出現的問題應采取的措施
要使教改能順利地按計劃地進行,達到預期目的,必須尋求教改中出現的問題,對出現的問題作出分析并采取措施,使數學教改得以順利進行,從而達到預期目的。筆者認為,采取解決的措施可以從如下方面著手:
1.教師必須加強理論及業務的學習。對教師而言,加強理論及業務學習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理論的模糊必然導致實踐的盲目,教學中的無效勞動主要是由于理論上的偏頗所致。首先,教師要加強哲學的學習,教改過程中要以辯證的觀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其次,教師要加強教育心理學的學習,要使教改取得成功,必須在教育科學理論的指導下才能得以進行,否則便不能使教改達到預期目的。在業務學習方面,教師要不斷加強本學科的學習,還應了解數學學科的最新發展與動向,這樣才能與教材同步,與學生同步,與時代同步。
2.教師應加強對教學法的研討。要使教改取得成功,教師必須熟悉各種數學教學法及其特點,并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目前各地教改在教法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總結出了很多各具特色的教學方法。
3.教師必須端正思想,提高認識。教改是教育事業的百年大計,它需要教師付出的不僅僅是一年或幾年的勞動,而應當是十幾年、幾十年甚至是終身的求索和奮斗,教師要有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知難而進。教師教改的方向要明確,目標宜具體:要通過教改實驗使學生在較少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獲取知識,促使學生的各項能力得以全面發展。
4.同科教師通力協作,聯合攻關。個人的時間、精力和知識畢竟是有限的,要使教改活動能順利實施,同科教師要通力協作,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使全體教師能參加教改,聯合攻關,有利于教改向縱向深入發展,這就必須杜絕和防止文人相輕,同行相嫉妒的不良現象,老教師不要以有較豐富的實踐經驗而自居,青年教師不要因為有較多的理論知識而自傲。
5.教師講解中要注重對學生推理能力的培養。新教材在九年級下冊才正式引入證明,三段論式的演繹推理正式開始。因此,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訓練的時間太短,學生演繹推理能力達不到要求,這將給學生以后的數學學習帶來不利。如我市某年數學畢業卷的壓軸題是:△abc是⊙0的內接等邊三角形,d為⊙0上的一點,ad與bc相交于e,連接bd,ae=4cm,ed=lcm。求:(1)∠d的度數;(2)ab的長。該題應是一道較簡單的題目,但評卷后的抽樣統計結果是:該題得分率為28.6%。確實反映出學生的演繹推理能力薄弱。因此,在學生推理能力的培養上,我們提出以下建議:一是在八年級《四邊形》一章開始,加強學生說理能力的培養;二是在搞好實驗、合情說理的前提下,滲透演繹推理;三是將《證明》一章的教學提前;四是加強幾何分析法的教學,提高學生演繹推理能力。
面對數學新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要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加強理論及業務的學習,加強對教學法的研討,端正思想,提高認識,同科教師通力協作,聯合攻關,注重對學生推理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數學教學中不斷提高各種能力??傊?,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我們要轉變教學方式,優化師生關系,注重學生的發展,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探究的興趣,讓學生在數學教學中不斷提高各種能力。
參考文獻:
[1]欒謹崇.創新教育與教學模式創新[J].黑龍江教育,2004(10).
[2]陳永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初探[J].廣東教育(教研版),2009(05).
[3]吳華.談CAI在數學學科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教育學報,1998(01).
[4]黃榮金,金黎芬.中學計算機輔助數學教學的現狀調查及其思考[J].數學教育學報,1999(01).
[5]李剛.計算機輔助教學與數學多媒體課件的制作[J].數學教育學報,19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