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生物課堂為例,分析其課堂教學有效性,分別從把握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注重發展性與創新性、緊扣知識技能統一與面向全體學生三個角度談實施原則;從教學備課環節、教學過程環節、教學評價環節三個方面談實施措施,以為提升課堂有效性服務。
【關鍵詞】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實施原則;實施措施
有效性是課堂的靈魂,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關鍵點,如沒有有效的教學,那么學生的課堂將無從談起,因此,如何的構建課堂有效性成了核心話題,現以自身所教授生物課程為例,談下教學有效性的實施原則及措施,以供教育者參考。
一、實施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原則
其一,把握好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原則。教師的真正意義是啟發引導學生自主積極的學習,彼此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引路導航,因學生個體差異及身心發展規律的制約,決定了學生不能離開老師的主導作用,獨立的靠自己去掌握知識,所以,強調在教師主導作用的參與下,積極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主體能動性是有必要的。課堂的教學過程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想要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就必須提高學生自主參與意識,將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充分的調動起來,真正做到主動參與,全程參與,以主人的意識投入到學習中,做學習的主人而不是被動的奴役學習者。因此,堅持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原則,有利于課堂有效性的實現,也有利于學生潛力的發掘。
其二,注重發展性與創新性的原則。教師的一切工作都要圍繞學生主體發展而展開,學生的學習過程本身就是自我實現、自我發展的過程。教師在圍繞學生開展教學工作時,要切實可行的構建符合學生自身發展水平和學生認知結構特點的課堂,才能利于學生長久發展。在生物課堂中有很多實驗性的課程,其實驗就是學生自主創新思維活動的過程,在這過程中要靈活突變、革新破舊,要勇于樹立創新觀念,要標新立異敢于質疑。在此過程中教師也要努力的創設與發掘,具有科學性、創造性的內容,多角度、多樣式的設計和組織實驗,為學生營造解決和創造性的情境,以此鍛煉學生創新能力。
其三,緊扣知識技能統一及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在生物課堂教學設計中,要遵循學生認知規律,使學生在學習中掌握知識與技能、認知與發展的能力,鑒于生物課堂教學動手實驗的特點及考慮學生適應社會及未來發展的需要,必須將整體教學過程中的知識掌握與技能訓練、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等融合起來,進行科學合理的組織實施。學生是可愛的,是帶著夢想走進校園的,雖個體綜合差異,教師也不能另眼相看,要本著為全體學生服務、為全體學生著想的原則,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個人特點品性,來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使學生綜合素質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大幅度的全面提高。但也不能搞平均主義,要把握好生勇沖刺,差生猛勁追的態勢,不落下一人的觀點,努力的提升他們每個人的知識技能、情感德行,正真做到學生全方位的發展。
二、實施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第一,備課是教學有效的核心保障。備課是在一定的時間精力等投入下,形成鮮明有個性、創意有亮點的教學設計,教師備課除了常規的教案寫作,還要從學生、教材、教師自身等角度入手,深入有效的整合與開發課程資源,充分有效的優化教學方案。要備好課,教師就要不斷的完善自身生物專業知識,學習前沿的教育理念,要明確教什么、怎么教;考什么、怎么考;哪些是重難點、哪些是簡單了解,只有掌握這些信息才能很好的實施教學。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就要深入的與教材對話,備教材與用教材,將書本上的知識與課本外的知識整體的聯系起來融會貫通。備課就不能脫離學生,很多教師只備教材不備學生,不考慮學生學情而定位不準,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了解學生,要針對性的備學生,考慮他們的能力發展,考慮到他們的實際情況,做到因材施教。生物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尤其實驗部分,有很多環節的生成是臨時的,所以教師在備課前,就要將這生成提前預設出來,做到充分的準備,制定相應的對策,保證特殊情況的出現而得心應手的應對生成問題。
第二,教師要注重對教學過程有效的調控。教學過程的有效性是多元素構成的,其中要注意真實的構建問題情景,必須設計跟學生生活相關的問題,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并將問題緊扣生物課堂內容,而后將問題置于生動有趣的情境中。生物課堂教學過程就是探究性學習過程,就要創設良好的探究環境,靈活多樣的組織探究形式,積極熱情的將學生帶入進來,促進學生之間彼此的探索交流。課堂環節中知識的鞏固與加強,不能缺少練習,要保證課堂有效性就要精心設計課堂的練習,形式要多樣,能調動學生參與學習,能發揮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課堂時間的有效性也要保證,課堂上教師語言簡潔明了,能說清楚就可以,不要說與課堂無關的內容,從而浪費時間,耽誤教學任務的完成。
第三,教師應該注重在教學中對學生探究能力和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問題的評價,生物課堂是實踐性較強的,因此教師在評價時不能停留在對知識點的簡單描述點評上,而要注重對學生的觀察能力、邏輯能力、實際應用能力的評價上,評價的形式也要多樣,不能簡單的用好、不錯、很棒等語言來評價。同時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也不能忽視,不要只注重結果的評價,要對他們的參與度、信心、合作意識和獨立思考的習慣等,都要給積極評價,以此來激勵他們參與生物教學活動中。
【參考文獻】
[1]錢順虎.對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3(5):173-173
[2]王加飛.現代教育背景下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策略探析[J].內蒙古教育,2013(12):36-36
[3]陳華杰.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90
[4]孫亞玲.課堂教學有效性標準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
董艷麗,哈爾濱師范大學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