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根明
【摘 要】在體育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體育教學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課題,也是當前體育研究者和工作者普遍探討的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啟發學生全體參與、區別對待每一個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生主體觀念、營造和諧課堂環境提高學生的積極性、給學生創造自由展示的課堂時空是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基本策略。
【關鍵詞】體育教學;學生主體;教學策略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提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主體地位,要求教師掌握新的教學觀念,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傾向,突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真正確立學生在課程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自覺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開發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的交給學生。
一、教學中對學生主體地位的認識
1.學生是具有獨立自主性的主體。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一切活動不能由別人代替,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自主練習,而不是告訴學生該做什么、怎么做,要使學生能在教學中感覺到必須對所學的內容做出選擇和判斷。學生主體地位一旦得以實現,學生掌握技能的熱情會得到充分的調動。
2.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主體。在教學中如果學生能主動配合教學,積極參與教學過程,這會使得課堂教學更有實效性。所以,體育教師若能讓教學過程成為“教師啟發誘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和自我教育”的過程,那么,學生便會在體育教學中“真正享受自由”。
3.學生具有創造性的主體。創造性的產生在于思維的活躍性,而學生思維的活躍有賴于學生身心的積極參與,這就必須建立一個寬松、和諧、民主的教學環境。所以教師應做到:a在教學中要善待學生質疑,鼓勵學生的求異思維;b要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教育他們不要輕信盲從。如,在準備活動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創編游戲和徒手操,教師只要講清創編的原則及注意事項即可,內容不必限制,并給予引導和指導,這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和創造性的發展。
4.學生是具有發展性的主體。學生的可塑性很強,他們有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的內在要求,他們從失敗到成功有一個過程,教師要幫助他們正確認識學習過程中的障礙和挫折,以便使學生主體不斷完善。所以,我們要認識到:a學生是身心各方面尚未成熟的主體,需要通過教學來促進完善;b學生在技能的掌握和興趣的形成等方面具有潛能或多方向性;c學生在練習中難免會遇到困難和挫折,教師要引導他們正確面對。
二、如何使學生主體地位在教學中得以實現
1.樹立正確的學生主體觀念,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摒棄就教而教的觀念,使學生由被動的、靜態的學習轉變到主動的、動態的學習。牢固樹立“只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得以發揮”的觀念。學生的主體意識經常會處于不穩定階段,部分學生由于缺少學習體育的良策及刻苦精神,往往屢遭挫折。這時,學生會產生“我本來就不是學體育的料”等自暴自棄的消極意識;也有的開始時求知欲很強,對自己的期望值很高,但經過多次練習或比賽,發覺顯示結果與目標有相當距離時也會情緒低落,進取心銳減。這時,教師應努力從“教”的角度去喚起、增強學生“學”的意識,使學生由潛在的發展主體轉變為現實的發展主體。具體地說,教師應及時總結教學經驗,讓學生知曉體育學習的目標,并制定適合學生各自特點的學習策略,鼓勵學生自覺克服困難,主動參與鍛煉,使他們真正成為體育教學的主體。
2.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共同活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雖然教師有著極其重要的主導作用,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并不是一種依附關系。事實上教師的主導作用只有通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體現出來,收到實際的教學效果。這就需要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不僅使教學過程生動活潑,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可以通過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正確對待學生的表現欲、利用反饋信息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設計新穎的教學方法、利用競賽方法,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
3.啟發學生全體參與,是確立學生主體的基本前提。離開了活動就無所謂主體,教學離開了活動就不可能解決任何一項教育、教學、發展的任務。其中活動發生的機制為:主體-參與-活動,學生參與活動說明了學生對活動的親自性、卷入性,它表征著學生對教學活動的態度與方式,決定著活動方向、性質及結果,決定著活動的始發和質量。因此我們在體育教學活動中要激發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教學過程講,對個體來說,參與的過程就是活動過程,參與結束,教學活動就結束;對于集體活動而言,個體參與的結束,不等于整個活動的結束。在教學中可有以下主要措施:(1)我們在體育教學中,要重視教學活動的設計,使活動對學生有吸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體參與教學。(2)要把學生的個體活動和小組活動、集體活動結合起來,促進全體參與和提高整體的教學質量。
4.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體育課程教學中,要充分注意到學生在身體條件、興趣愛好、運動技能、男女性別在不同時期發育特點、心理狀態等等,根據這種差異性確定學習目標、教學組織形式、有彈性的學習內容,使每個學生在各自身體基礎上得到發展,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樂趣,增強自信心,促使他們自覺主動參與到體育運動學中去。
總之,只有正確認識和理解在體育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觀念,教師才能充分地認識學生各方面的情況,努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使自己的教學方法適合于學生的發展,學生才能得到全面發展,從而使教學質量得到真正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