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輝++李運輝++王勤
摘 要: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管護問題已經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從“五個強化”提出了措施和途徑,旨在落實政府的主導地位,突出學校的主體作用,強化家庭的監管責任,整合社會各界力量,逐步構建“覆蓋全體、保障有力、關愛到位”的留守兒童教育管護體系,力促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管護工作取得實效。
關鍵詞:留守兒童;組織機制;家庭責任;幼兒活動
當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管護問題已經成為一個教育難題和社會問題,為有效破解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管護難題,我們通過調查研究,提出“五個強化”措施和途徑,力促每一個留守兒童“安全有保障、生活有幫助、學業有人教、親情有呵護、心理有依靠、活動有場地”,保證廣大農村留守兒童平安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強化組織機制
1.要以縣級黨委、政府為主導,抽調宣傳、教體、財政、婦聯、綜治、團委、民政、公安等部門及鄉鎮人民政府為責任單位,成立“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統籌協調全縣留守兒童教育管護的各項工作。
2.要建立聯席會議機制。領導小組要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研究問題,制定對策,分頭分類解決留守兒童的關愛問題。
3.建立激勵保障機制。把留守兒童教育管護工作列為政府民生實事內容,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優先安排,優先保障。
4.建立安全應急機制。留守兒童在校、在家發生突發事件,依法迅速采取適當的救助或處置措施,并立即告知其法定監護人或家長,并及時報告相關部門。
5.建立社會互助機制。鄉鎮、村組(社區)要鼓勵倡導熱心群眾組成“生產互助小組”,在夏收秋播等農忙時節,幫助留守兒童家庭渡過難關。
6.建立督查考核機制。縣委、縣政府要把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納入對各部門(鄉鎮)主要領導履行教育工作職責評估和考核范疇,獎優懲劣,建立長效機制,確保工作實效。
二、強化陣地建設
1.用好青少年活動中心。借助縣(區)青少年活動中心,以城區學校為依托,針對留守兒童,積極開展豐富多彩、怡情益智的教育實踐活動。
2.辦好“留守兒童之家”。持續加強鄉鎮中心“留守兒童之家”創建工作,健全完善工作制度,督促指導用好用活各類設施,加強日常維護,保障設施設備完好、功能齊全,提高運行效率。
3.建立普及村組(社區)留守兒童服務站。要利用農家書屋、村民活動室等現有資源,建立村組(社區)留守兒童服務站,統一添置、配發活動設施,安排專門人員,組織開展留守兒童“雙休日”和節假日關愛教育活動。逐漸建成縣區有青少年活動中心、鄉鎮有留守兒童之家、村組(社區)有留守兒童服務站的三級聯動服務網絡。
三、強化關愛隊伍
1.建立留守兒童教育管護隊伍。發揮學校的主陣地作用,完善在職教師結對幫扶留守兒童制度,做到關愛全覆蓋。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定期開展談心活動,注重對留守兒童進行學習輔導、生活關心、心理疏導。
2.建立“代理家長”隊伍。組織全縣機關事業單位干部職工、村組社區干部、大學生村官和“五老”(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人員做留守兒童的代理家長,主動履行家長義務,正確引導孩子成長。
3.建立留守兒童志愿者服務隊伍。組織教育、衛生、文化、團委等部門干部職工、假期返鄉大學生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等攜手成立志愿者隊伍,定期深入學校、村組、社區、家庭為留守兒童提供知識傳授、健康保健、心理輔導、安全教育、經濟資助等方面的志愿服務。通過建立三支隊伍,構建起留守兒童的學校管護、代理幫護和社會呵護網絡,使留守兒童共享藍天,快樂成長。
四、強化家庭責任
1.強化宣傳引導。加強對留守兒童監護人的法制教育,告知家長撫養教育孩子的法定責任和義務,教給家長家教知識和方法。依托“家長會”“家長學校”,聘請優秀家長現身說法,通過算“家庭團圓賬”“子女成才賬”等方式,教育引導外出務工家長端正家教觀念,強化責任意識,盡量返鄉就業創業。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家長帶孩子在務工地就近入學。
2.拓寬就業渠道。對有就近務工愿望的困難家庭留守兒童家長,做好就業幫扶工作。勞務部門每年提供100~200個縣內務工就業崗位,開展務工信息與留守兒童家長對接活動,既能實現家長就近就業,又能解決孩子監管問題。
3.扶持返鄉創業。全面落實省、市、縣鼓勵農民和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的有關政策規定,以強化創業培訓、提供小額擔保貸款、推薦創業項目、做好創業指導服務為重點,鼓勵他們在農副產品加工、種植養殖行業領域創業就業,同時鼓勵農村勞動力以多種形式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帶動農村勞動力創業就業。
五、強化載體作用
1.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實踐活動。包括“溫馨提示活動、愛心結對活動、親子交流活動、愛心助困活動”等活動載體多層面走進留守兒童的生活。
2.開展多種形式的“關愛幫扶行動”。(1)開展維權保護行動,建立農村留守兒童維權中心,開通留守兒童維權熱線電話。(2)開展就學普查行動,完善農村留守兒童的就學狀況動態監測機制,加大義教執法檢查,確保農村留守兒童的受教育權利。(3)開展校園周邊環境凈化行動,嚴厲打擊各類侵害師生人身、財產安全的違法犯罪活動。(4)開展“聯村聯戶”幫扶留守兒童行動,堅持把留守兒童關愛教育工作與“雙聯”工作緊密結合,組織幫扶單位全面掌握留守兒童學習、生活、心理等現狀,制定切實可行的幫扶方案和措施,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5)開展“百家團圓”行動,寒暑假組織百名留守兒童前往父母務工地與父母團聚,讓農村留守兒童開闊視野、增長見識,體驗父母在外打工的艱辛,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緩解“親情饑渴”。
參考文獻:
鄒長華.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及教育對策[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06(01):71-72.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