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登位
摘 要:導入新課是教學的開端,教師選擇的導入方法以及新課導入的效果,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主動性產生積極影響。有效的新課導入方法,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保證學生在課堂時間內處于最佳學習狀態。以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為例,提出幾種常用的新課導入方法。
關鍵詞:初中數學;新課導入;教學方法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新課導入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成功的導入方法,將給一堂數學課增加色彩,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思考與討論中,激發靈感,進而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興趣。新課導入的方法很多,教師可根據教學實際需求進行選擇。
一、新課導入應遵循的原則
1.目標性
新課導入應該目標明確,根據當堂課教學的內容、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等,選擇恰當的導入方法,保證新課的教學效果。在新課導入時,會用到一些實際數學案例,應該注意與初中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這樣才能讓學生對導入的內容產生興趣,進而加強對新課學習的重視。
2.趣味性
數學學科本身具有嚴謹性與邏輯思維較強的特征,由于其中涉及很多概念、定理、公式等,因此學生學習起來感到枯燥乏味,影響學習成績。因此在新課導入環節,教師要盡量向學生展現直觀的數學知識,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也有樂趣,通過設置懸念、風趣引入等方法,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進而深入探究數學的內涵。
3.互動性
新課導入中遵循互動性原則,就是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要注重與學生相互交流、相互溝通,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最終落實教學目標。通過良好的課堂互動,能夠讓學生積極思考并主動發言,提高教學效果。
二、新課導入的常用方法
1.開門見山導入方法
“開門見山”是一種直接導入的方法,即上課之前教師就明確告知學生當堂課的學習內容、學習目標及學習方法等,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一般情況下,如果當節課的內容與以往已學知識較為接近,則可采取開門見山的形式點明主題,調動學生掌握新知識的欲望,進而集中注意力。例如,在學習“圓的面積”時,學生已經掌握了正方形面積計算和長方形面積計算等基礎知識,那么教師在上課時就無須再贅述與“面積”相關的知識點,而應直接引導學生一起討論如何計算圓的面積,簡單介紹概念并板書講解,就可進入該節課的主題,簡單明了,學生更易于接受。
2.實踐操作導入方法
進入初中階段,學生開始系統性地接觸數學知識,并且逐步構建完整、專業的數學知識體系,學會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但是由于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學習經常會感覺到有難度,影響了學習的積極性與學習的效果。針對這一實際情況,在新課導入環節,教師可帶領學生一起動手操作,將抽象的數學問題用具體的方法解決,化解知識難點,便于學生接受并理解全新的知識點。例如,在學習“圓錐體”一課時,教師想讓學生了解圓錐體的表面圖,如果單純地進行理論知識講解,學生一時無法想象立體圖形轉化為平面圖形的效果。那么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準備一個圓錐體的紙片,在課前將紙片剪開并攤平,觀察從立體圖形變為平面圖形的過程,總結圖形變換規律,學生對知識點有了初步接觸和了解,同時研究圓錐體的興趣大增,教師可在此時引入新課教學。
3.新舊知識相結合導入方法
新舊知識相結合的方法,在初中數學的新課導入中較為常用,也就是利用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點獲得新知識。例如,在學習“圓的對稱性”時,教師可先讓學生闡述以往學過的有關“軸對稱”的知識,并且動手操作,將圓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折,讓圓形的左右兩部分重合,即沿著直線的兩個半圓就是軸對稱圖形。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引入“圓的對稱”的研究,讓學生嘗試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體現了數學知識的邏輯性與銜接性,更利于學生構建數學知識體系,比起生搬硬套的引入方法效果更好。
4.生活化教學導入方法
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切入點,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為學生創造一個生活化的學習情境,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與數學知識應用的重要性,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根本保證。例如,在學習“直角坐標系”時,教師可在課前提出這樣的問題:同學們最近都在電影院看了哪些電影?學生紛紛回答,熱情高漲,教師再繼續提問:你們在電影院如何選擇座位?又怎么準確找到自己的座位呢?學生聯系自己生活中的實際,提到按照“幾排幾號”的方法確定自己的座位,也就是現實中的直角坐標系應用,教師再引入新的知識點則水到渠成。
5.多媒體技術導入方法
現代教育技術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運用,能夠節約大量的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保證教學效果。通過應用多媒體設備,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以圖片、動畫等具體化的形式體現出來,還可通過PPT課件展現某個知識點的變化過程,給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例如,在學習“橢圓形”時,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現生活中常見的橢圓形物體,如橄欖球、魚盤、油罐車的油箱等,讓學生觀察橢圓形的特征,再利用“幾何畫板”動態體現橢圓形的動點軌跡,讓學生在紙上嘗試畫出橢圓形,切實感受橢圓形的特征,學生在動手、觀察、思考的過程中,對新知識產生了興趣,在教師講課時學生會自覺集中注意力并融入課堂學習中。
總之,新課導入是一門獨特的教學藝術,應遵循一定的導入原則,選擇學生易于接受的導入方法,引發新課的亮點,激活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意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進而提高數學成績。
參考文獻:
[1]劉艷麗.初中數學高效課堂創建的模式淺析[J].赤子:上中旬,2014(20):247.
[2]孟祥東.新課改下的初中數學創新性教學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2(23):169.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