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麗
摘 要:在小學教育中,小學班級是進行各項教育活動的基礎組織單元,所以在小學教育中,小學班級的管理就成了小學班主任的重點工作之一,而小學班主任在進行工作的過程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是否具有科學性、合理性,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未來發展,因此班主任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基于此,針對小學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進行了簡要闡述,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工作特殊性;研究分析
小學班級不僅是一個簡單的教學集體,更是一個小型的社會集體,因此班級中的學習氛圍與環境,都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身心發展。而小學班主任作為構建學習環境的主要教育者,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地位的特殊性
1.關心學生的未來發展
就小學班主任來說,不僅是小學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更是學生管理工作的實施者。所以在實際工作中,小學班主任不僅要主動關心學生的全面發展,還要注重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此外,從小學班主任的實際工作內容上可以看出,關心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一直是教育中的核心工作之一,因此可以說,小學班主任一直是小學生健康發展的關懷者。
2.影響學生的未來發展
小學生也是一個獨立的人,因此在實際發展中,必然會受到人或物的影響。尤其是對這一階段的小學生來說,對于班主任往往存在一種偶像性的崇拜。從另一層面上說,小學班主任是促使小學生健康發展的精神支柱。因此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小學班主任一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二、要求的特殊性
1.工作的前提——愛心
小學生正是處于成長與發展的重要階段,所以小學班主任的工作又是十分復雜而具體的。因此就要求小學班主任在實際工作中要具備一定的愛心,這樣才能夠在管理的過程中,做到仔細觀察學生,幫助小學生樹立信心,這樣才能夠掌握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才能夠開展更為細致的管理工作。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小學班主任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與綜合素養,明確自身的職責所在,在實際工作中認真關心學生、影響學生、啟迪學生。
2.工作的基礎——尊重
由于小學班主任是小學生健康發展的引導者,因此教師在實際工作中,要尊重學生,善于發現小學生身上存在的長處。只有真正地尊重學生與善待學生,才能夠獲取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與幫助。
三、目的的特殊性
1.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小學班主任作為一個特殊的教師,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所以小學班主任要掌握一定的法律法規,明確各個階段中小學生的特點,建立起與學生之間友好的師生關系,處理好小學生之間的矛盾。在小學班級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小學班主任一直是核心的實施者,因此就必須掌握好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這樣才能夠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發展。
2.挖掘小學生的潛能
在小學班主任的工作中,挖掘小學生的潛能是其必然的工作之一,所以教師要不斷引導與激勵學生,促使學生進行自我分析與探索。同時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小學生的一言一行,善于發現小學生存在的長處與優點,并進行適當的鼓勵與引導。另外,小學班主任還要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發揮學生在各方面的潛在能力。
四、角色的特殊性
1.多角色的綜合體
對于小學班主任來說,不僅要做好對小學生日常生活中思想道德的引導工作,還要做好管理工作的實施與引導。在整個小學階段中,小學班主任一直充當著實施者、引導者與導師的角色,而從影響上看,小學班主任又是小學生的朋友、知識的傳授者等,所以說小學班主任是多角色的綜合體。
2.多重身份的管理者
由于小學班主任是較為特殊的教師,因此在小學教育中,小學班主任又是負責引導學生的思想與身心健康的組織者。其次小學班級作為小學教育中的基礎組織,小學班主任就成了這一基礎組織中的構建者與管理者,就必須要發揮管理者的職責。再次,由于小學班級具有多重性,且小學班主任作為管理者也要承擔著多重管理的責任。
五、方法的特殊性
1.工作核心——引導
在小學階段,小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也在逐漸形成。因此對于小學班主任來說,就必須引導學生明確什么才是正確的,同時還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學生,幫助小學生樹立積極正確的人生態度,提高自身的分辨能力。
2.重要方法——指導
在日常工作中,小學班主任要指導小學生體驗到在學習中的樂趣,維護好小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小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同時,小學班主任還要為小學生積極創建出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提高班集體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環境。
小學班主任要不斷利用科學的方法開展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引導的作用,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路慧敏.如何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思想教育:小學班主任工作點滴經驗談[J].新課程:上旬,2014(11):40-41.
[2]楊秀治.打造班主任專業發展帶頭人:北京市優秀班主任工作室的經驗與特色[J].中國德育,2010(06):67-68.
[3]田世宇.周榮基.溝通,架起班級管理的橋梁:讀魏書生《班級管理自動化》有感[J].新課程:下,2011(05):63-64.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