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霞
(青海省第五人民醫院, 青海 西寧, 810007)
?
老年骨質疏松發生再次骨折的危險因素評估及護理干預
孫霞
(青海省第五人民醫院, 青海 西寧, 810007)
摘要:目的探討影響老年骨質疏松患者再次發生脆性骨折的相關因素。方法選取2011年8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119例老年骨質疏松初次脆性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治療結束后,所有研究對象均接受24個月的隨訪,根據隨訪期內是否再次發生脆性骨折將上述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患者53例,隨訪期內均再次發生脆性骨折,對照組患者66例,隨訪期內未發生脆性骨折。結果單因素分析顯示,2組患者性別、體質指數(BMI)、合并冠心病、合并血脂代謝紊亂、初次骨折后手術治療史、骨質疏松性骨折家族史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年齡、長期大量吸煙、合并慢性骨關節病、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壓、合并腦血管病、經常使用糖皮質激素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堅持戶外活動、堅持飲用牛奶、抗骨質疏松治療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年齡、合并糖尿病、合并腦血管病是影響老年骨質疏松患者再次發生脆性骨折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 抗骨質疏松治療史是其獨立保護因素(P<0.05)。結論老年骨質疏松患者再次發生脆性骨折的影響因素較多,通過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老年骨質疏松患者再次脆性骨折發生率。
關鍵詞:骨質疏松; 脆性骨折; 危險因素
骨質疏松是指各種因素導致骨組織顯微結構受到破壞, 骨基質與骨礦物質成分等成比例地減少,進一步導致骨質變薄、骨小梁減少、骨脆性增加的一種骨骼疾病,其發病人群以老年人為主[1-2]。脆性骨折是骨質疏松常見的并發癥,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某些因素的存在,臨床上常有部分患者再次發生脆性骨折,這給患者尤其是老年骨質疏松患者身心帶來了嚴重創傷,因此探索降低老年骨質疏松患者再次脆性骨折發生率成為當前醫學研究的重要方向[3]。本研究旨在探討影響老年骨質疏松患者再次發生脆性骨折的相關因素,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8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119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39例,女80例,年齡60~91歲,平均(77.5±6.2)歲,髖部骨折53例、脊柱骨折27例、肱骨近端骨折14例、橈骨遠端骨折10例、其他15例。納入標準: ① 符合骨質疏松的診斷標準[4]; ② 年齡≥60歲; ③ 首次發生脆性骨折。排除標準: ① 嚴重暴力所致的骨折;②合并骨結核或骨腫瘤所致的病理學骨折; ③ 合并影響骨代謝的疾病如甲狀旁腺功能亢進、Paget′s病等。治療結束后,所有研究對象均接受24個月的隨訪,根據隨訪期內是否再次發生脆性骨折將上述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患者53例,隨訪期內均再次發生脆性骨折,對照組患者66例,隨訪期內未發生脆性骨折。
1.2研究方法
回顧性調查所有入選研究對象的病歷資料,相關因素分析包括記錄患者的性別、年齡、體質指數(BMI)、長期大量吸煙、堅持戶外活動、堅持飲用牛奶、合并冠心病、合并血脂代謝紊亂、合并慢性骨關節病、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壓、合并腦血管病、初次骨折后手術治療史、骨質疏松性骨折家族史、經常使用糖皮質激素、抗骨質疏松治療史16個指標。其中BMI=身高/(體質量×體質量);長期大量吸煙是指吸煙指數≥200; 堅持戶外活動是指患者每周戶外活動天數≥4 d, 每天戶外活動時間≥1 h, 持續6個月以上[5]; 堅持飲用牛奶是指每周飲用牛奶次數≥6次,每次飲用牛奶≥250 mL, 持續2年以上[5]; 經常使用糖皮質激素是指患者在再次骨折之前接受糖皮質激素維持治療,療程≥6個月;抗骨質疏松治療是指患者在再次骨折之前接受抗骨質疏松治療。
1.3護理干預措施
1.3.1心理護理: 雖然老年人為骨質疏松高發群體,但因骨質疏松臨床癥狀較為隱匿,不會對患者日常生活產生較大影響,因此未得到患者重視,常忽略治療。部分老年患者在發生骨折后,不清楚骨折與骨質疏松的關系,治療依從性較低,無法保證療效。針對以上情況,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者的心理疏導,介紹骨質疏松相關知識,使患者了解到病癥對身體的影響,以提高治療配合度。同時護理人員還需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針對性給予心理護理,緩解其內心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促進身體康復。
1.3.2安全防護: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在上廁所、起床、洗澡等應站穩后再移步;在上下樓梯、公交車等要扶扶手;注意防滑,選擇防滑性強、舒適的鞋子;若有必要,應拄拐杖,提高行動安全性。
1.3.3飲食護理:老年人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與均衡飲食不僅可減少骨鈣的流失,還可避免破壞骨的微細結構。指導老年患者補充每日所需的營養元素與能量,多食用富含纖維、維生素及營養價值高的食物。此外老年患者飲食中缺乏鈣、維生素D等元素則易導致骨質疏松,因此應多給予患者芝麻、牛奶、豆制品等富含鈣、維生素D類食物。
1.3.4運動指導:若老年患者無活動能力障礙,應進行慢走、打太極拳等適當運動,以增強體質,避免骨質疏松。進行戶外活動不僅可愉悅身心,還可促進鈣的吸收。少量爬樓梯可預防股骨與髖部骨質疏松,簡單體操可預防腰椎骨質疏松。
2結果
2.1再次發生脆性骨折的情況分析
119例研究對象在隨訪期內有53例再次發生脆性骨折,其中髖部骨折25例、脊柱骨折12例、橈骨遠端骨折7例、肱骨近端骨折5例、其他4例。
2.2老年骨質疏松患者再次發生脆性骨折危險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顯示,2組患者性別、BMI、合并冠心病、合并血脂代謝紊亂、初次骨折后手術治療史、骨質疏松性骨折家族史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年齡、長期大量吸煙、合并慢性骨關節病、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壓、合并腦血管病、經常使用糖皮質激素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堅持戶外活動、堅持飲用牛奶、抗骨質疏松治療史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表1 老年骨質疏松患者再次發生脆性骨折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老年骨質疏松患者再次發生脆性骨折危險
因素的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
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年齡、合并糖尿病、合并腦血管病是影響老年骨質疏松患者再次發生脆性骨折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 抗骨質疏松治療史則是其獨立保護因素(P<0.05)。
3討論
骨質疏松是目前臨床上一種常見的全身性骨代謝障礙性疾病,可分為原發性、繼發性、特發性等3種類型,其中原發性骨質疏松在臨床上最為常見,占所有骨質疏松患者的80%~90%[6]。眾所周知,原發性骨質疏松的主要發病人群為老年人,在其發生、發展過程中,骨量逐步減少、骨組織顯微結構逐步退化,因此患者骨脆性呈進行性增加,進一步發展極易導致脆性骨折的發生,有時甚至多次發生脆性骨折[7]。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老年人心理較脆弱,多次脆性骨折極易給老年骨質疏松患者帶來嚴重的心理創傷,對患者的生存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因此探索降低老年骨質疏松患者再次脆性骨折的發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但是在此之前,有必要先探索影響老年骨質疏松患者再次發生脆性骨折的相關因素,然后針對這些因素采取相應護理干預措施,才可以取得理想效果。
本研究中共選擇16個因素,單因素分析顯示年齡、長期大量吸煙、合并慢性骨關節病、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壓、合并腦血管病、經常使用糖皮質激素、堅持戶外活動、堅持飲用牛奶、抗骨質疏松治療史是老年骨質疏松患者再次發生脆性骨折有統計學意義的相關因素。老年骨質疏松與患者年齡密切相關,年齡越大,骨量減少、骨顯微結構破壞、骨脆性增加越嚴重,稍有輕微暴力甚至非創傷因素即可導致脆性骨折的發生。吸煙對骨質疏松作用的機制則較復雜,主要與刺激破骨細胞、抑制成骨細胞增殖、促進雌激素分解、抑制雌激素合成、降低甲狀旁腺激素等因素相關[8]。常見慢性骨關節病包括退行性、風濕性、特發性、創傷性等各種骨關節炎性疾病,由于其病種多,目前臨床上對慢性骨關節病對骨質疏松的作用尚有爭議[9]。糖尿病與老年骨質疏松的關系復雜,可能與患者初次骨折后長期臥床、手術創傷、疼痛等諸多應激因素導致血糖控制不理想,從而繼發全身代謝紊亂所致[10]。高血壓對骨質疏松的作用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可能是血壓升高導致鈣從尿液丟失過多,或者是鈣拮抗劑等降壓藥物抑制鈣通道,進一步導致骨細胞鈣吸收減少所致。常見腦血管病包括腦出血、腦梗死、阿爾茨海默病等,這些疾病可以影響患者的運動功能,此時患者身體平衡力較差,易發生跌倒等不良事件,而跌倒又是骨質疏松性骨折的主要誘因,因此合并腦血管病可以促進老年骨質疏松患者脆性骨折的發生。糖皮質激素是臨床上常用的抗炎、抗過敏藥物,但是長期接受糖皮質激素可以抑制維生素D代謝,促進骨細胞與成骨細胞凋亡,抑制成骨細胞生成,促進骨吸收,阻礙性激素分泌等。戶外活動則通過增加患者骨骼應力以及患者接受的日照量,從而使其獲得更高的峰值骨量,發揮延緩患者骨量丟失的作用。飲用牛奶通過給患者補鈣發揮作用,但是應注意單純補鈣難以發揮作用,必須同時補充維生素D??构琴|疏松治療方案包括促進骨形成、抑制骨吸收等,這些方案通過維持骨礦平衡發揮增加骨強度的作用[11-12]。
進一步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
年齡、合并糖尿病、合并腦血管病是影響老年骨質疏松患者再次發生脆性骨折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 抗骨質疏松治療則是其獨立保護因素(P<0.05)。針對這些因素,年齡是難以干預的,但是其他大多數因素是可以采取護理干預措施的,如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包括戒煙、堅持戶外活動、堅持飲用牛奶等,積極治療各種合并癥,給予有效的抗骨質疏松治療,通過這些措施勢必可以有效預防老年骨質疏松患者再次發生脆性骨折[13]。
參考文獻
[1]陳纘珅, 梁興倫, 朱敏潔, 等. 聯用鮭魚降鈣素、阿侖膦酸鈉、鈣爾奇D治療老年骨質疏松癥療效觀察[J]. 中國骨質疏松雜志, 2013, 19(9): 981.
[2]謝晉軍, 周貞學. 活血補腎強骨固疏湯聯合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患者90例[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1, 31(12): 2308.
[3]季日旭, 蘇嘉, 郭曉山, 等. 阿侖膦酸鈉預防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再次骨折的臨床研究[J]. 浙江創傷外科, 2013, 18(6): 823.
[4]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分會. 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治指南(2011年)[J]. 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 2011, 4(1): 2.
[5]勞山, 蔣鳳艷, 莫鳳媚. 牛奶及運動對中老年婦女骨密度影響的研究[J]. 廣西醫學, 2005, 27(7): 991.
[6]梁祖建, 吳春飛, 張百擋, 等. 補腎調肝方治療高齡原發性骨質疏松癥32例臨床觀察[J]. 中醫雜志, 2013, 54(8): 681.
[7]徐沁, 田守進, 倪善軍, 等. PKP治療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骨折術后非手術椎體發生骨折的危險因素研究[J].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14, 29(3): 218.
[8]徐秀蘭, 魏莉莉, 沙玉芳. 慢性飲酒、吸煙與骨質疏松的相關性研究[J]. 臨床內科雜志, 2013, 30(7): 478.
[9]王子江, 向川. 骨質疏松癥與骨關節炎的相關性研究新進展[J]. 中國骨質疏松雜志, 2014, 20(3): 310.
[10]項旻, 楊虹, 林愛菊, 等. 絕經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質疏松與血微量元素的關系研究[J]. 中醫正骨, 2013, 25(12): 20.
[11]劉剛. 腰椎骨質增生患者髖部骨密度的改變及臨床意義[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5, 19(17): 177.
[12]王曉梅. 循證護理在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頸骨折中的應用效果[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5, 19(16): 174.
[13]王慶偉, 潘曉瑾, 荊鑫, 等. 經皮穿刺球囊擴張椎體成形術在老年性骨質疏松型胸腰椎壓縮性骨折中的應用[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5, 19(E01): 143.
Risk factors assessment of re-fractur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and its nursing intervention
SUN Xia
(QinghaiFifthPeople′sHospital,Xining,Qinghai, 810007)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ed factors of brittle fractur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MethodsA total of 119 senile osteoporosis patients with initial brittle fracture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1 to October 2012 were recrui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ll subjects received 24 months of follow-up after treatment. Al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whether brittle re-fracture occurred or not. All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53 cases) appeared brittle re-fracture during follow-up, and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66 cases) didn′t occurred brittle re-fracture during follow-up. ResultsSingle factor analysi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ender, body mass index (BMI), coronary heart disease, disorder of lipid metabolism, and surgery history after first fracture, family history of osteoporotic fracture (P>0.05). The age, long term heavy smoking, chronic bone and joint disease, diabetes, hypertension, complication of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frequency usage of corticosteroid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dhere to the outdoor activities and milk drinking, and anti-osteoporosis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Non 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brittle re-fracture (P<0.05), the history of anti-osteoporosis therapy was an independent protective factor (P<0.05). ConclusionBrittle re-fractur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Intervention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brittle re-fractur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KEYWORDS:osteoporosis; brittle fracture; risk factors
收稿日期:2015-10-11
中圖分類號:R 47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6)02-080-03
DOI:10.7619/jcmp.2016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