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
摘 要:新課改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指導思想對高中生物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營造“趣味課堂”,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科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有助于教學效率及學生運用生物知識解決實踐問題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高中生物;趣味課堂;營造策略
高中生物教學內容大多比較抽象且艱澀難懂,教學過程很難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高中生物教學效率一直比較低下。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激發高中學生對生物學科的學習興趣,是每個教師亟須思考的問題。本文就如何營造高中生物“趣味課堂”進行了探究。
一、借助精彩導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導語,是引導學生學習新課的“敲門磚”,如果導語足夠精彩可瞬間抓住學生興趣的話,就可讓學生興致勃勃地開始對新課的學習。比如,在講人教版高中生物的“植物繁殖”有關知識時,我在上課前問學生“有沒有喜歡吃水果的同學?”很多學生都回答喜歡,我趁機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果實累累的蘋果樹、梨樹、葡萄樹、橘子樹,邊播放邊問學生:“如果只能選一棵樹的話,大家愿意選哪一種?”選哪種樹的學生都有。這時,還有學生大聲說:“老師,這些水果我都喜歡,該怎么辦?”有學生說除非這些水果長在同一棵樹上。我趕快接話說:“老師正好有一種魔法,能讓這些水果長在同一棵樹上,大家信不信?”有些學生搖頭,有的半信半疑。我告訴學生,其實這個魔法誰都能學會,秘訣就在今天要學習的內容中,很自然引出“植物嫁接”的主題。學生立刻精神百倍地進入了新課的學習,學習勁頭自然很高。
二、利用實驗教學法,提高課堂趣味性
高中生物的所有教學內容都是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但是傳統的生物教學過程只是將總結出來的理論知識講給學生聽,并要求學生將這些理論背誦下來。學生在被動學完之后都處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態。這種生硬的教學方式不僅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而且還極易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勢必影響教學效率的提升。因此,只有創新高中生物的教學方法,營造“趣味課堂”,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單一的理論講解相比,實驗教學法就顯得十分生動有趣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學生對實驗的興趣,積極為學生提供實驗演示、分組實驗等平臺,讓學生有機會親自觀摩、動手實驗,使得學生在實驗中探究生物理論知識產生的過程。雖然有的學校生物實驗室的條件十分簡陋,不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驗條件,但是教師也可以用課堂演示的方式讓學生有機會觀看到實驗的完整過程,這種直觀的、有趣的教學方式對學生深刻理解生物理論知識有很大的幫助。比如,在講解人教版高中生物“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一課時,教師可設置這樣的提問“光合作用和什么色素有關?”“為什么秋天樹葉會變黃?”帶著問題引導學生完成一系列實驗之后,讓學生自己總結什么是葉綠素,葉綠素的作用是什么,怎樣提取與分離葉綠素。學生在親自動手實驗或者觀摩實驗時,其思維是十分靈動的,通過親眼所見,他們可以更直觀地理解并牢固記憶生物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在生物課堂上引入實驗教學法,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并且,學生所掌握的生物實驗技巧,為其自主探究更深層次的生物理論提供了條件。
三、以生活實事,打造“趣味課堂”
高中生物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特點,每一個生物理論知識點都與現實生活和生產密切相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所學的生物理論解釋一些生活現象,還可以用生物理論指導一些生產活動。讓學生在運用生物知識的過程中感受生物學科的魅力,進而激發學生對生物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比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提問這樣的問題:“小麥苗是種子中哪一部分生成的?”“花生苗來自種子的哪個部分?”“這類種子的成分是什么?”讓學生能結合生活實際來回答問題,并主動將種子的成分與結構結合起來思考問題。比如,在講解“微生物結構”時,教師可從流感病毒談起,提問學生為什么這種小小的病毒能引發嚴重感冒?引導學生對這種病毒的特點進行分析,讓學生在尋求問題答案的過程中獲取知識。當學生學會自己用生物知識解決實踐問題的時候,他們會有一種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會激發他們更加熱愛生物課堂,使其更愿意學習更多的生物知識以提升他們探究生活及生產原理的能力。
總之,針對當前高中生物教學成效低下的狀況,教師應全面分析導致這一問題出現的原因,并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生動性、靈活性,借助“趣味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積極性,進而提高高中生物課堂的教學實效及學生運用生物知識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剛.淺談高中生物“趣味課堂”的營造策略[J].學周刊,2015(26).
[2]余嫚.新課改下的高中生物趣味教學探究[D].河南大學,2014.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