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陽
摘 要:教學方法的選擇是影響高效的地理課堂順利實現的關鍵因素,也是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培養學生地理素養的重要方面。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從多方面入手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使學生在高效的地理課堂中獲得良好的發展。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方法;新課改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以往以講授教學法為主的地理課堂已經不再適合學生的發展,而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對地理課程價值的實現也產生了一定的阻礙作用。所以,作為新時期的地理教師,我們要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來選擇新的教學方法,以確保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活動中輕松地掌握知識,鍛煉能力,同時,也為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本文就以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學方法的選擇為例進行論述,為高效地理課堂的順利實現做好中心工作。
一、巧用詩文教學法
一直以來,在地理教學中我們常常會將一些古詩文與地理教學結合在一起,一是為了給枯燥的課堂注入生機,將課堂形象化,二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使學生看到地理課程存在的價值,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比如,我們可以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來幫助學生理解“降水”的相關知識;還可以借助“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來幫助學生理解“經度地帶性”的相關知識;還可以借助“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來幫助學生理解橫斷山的氣候和植被的垂直變化”的相關知識。有效地將這些詩文帶入課堂進行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對相關地理概念的理解。
二、問題探究教學法
問題探究教學法的應用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學《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時,我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地結合教材對“為什么會出現荒漠化”“如何防治荒漠化”“荒漠化帶來的危害”等問題,從自己已有的經驗出發進行思考和交流,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也能加強生生之間的交流,對學生正確情感態度的形成也有著密切的聯系。
在課程改革下,我們要選擇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打造高效而精彩的高中地理課堂,進而為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做好基礎性工作。
參考文獻:
李成齋.新課程標準下高中地理教學方法探究[J].學周刊:B版,2011(02).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