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學莉
鄂溫克包商村鎮銀行
企業戰略管理的演進
杜學莉
鄂溫克包商村鎮銀行
自20 世紀60 年代以來,隨著企業環境的日益復雜,戰略管理思想在不斷的演進,企業根據自身及外部的環境對企業的行動進行戰略管理。企業戰略管理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這四個發展階段也給現代的戰略管理的不斷推進奠定了發展基礎,使企業越來越意識到通過知識及創新來改變企業的命運的重要性。
經濟全球化,變革,競爭與合作,知識戰略
戰略是事先計劃好的,是對未來行動的說明,企業戰略是為獲得持久競爭優勢,而對外部機會和威脅以及內部優勢和劣勢的積極反應。企業戰略管理思想最早萌芽于20 世紀早期,企業開始對管理活動、內部組織環境等進行分析,并逐漸形成戰略管理理論。
20 世紀60 年代,隨著企業對戰略管理思想的重視,企業戰略管理思想在這個時期形成了第一次發展浪潮,主要形成了兩個學派:設計學派、計劃學派。20 世紀60 年代初美國著名管理學家錢德勒出版了《戰略與結構》一書,開啟了企業戰略管理思想的先河。提出了企業戰略應當適應環境,滿足市場需求,組織機構必須適應企業戰略這一思想。和其同為設計學派的安德魯斯認為在分析企業競爭優勢時企業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同樣重要,并提出了SWOT 分析框架。
1965 年計劃學派的代表人物安索夫提出了戰略四要素:即產品與市場范圍、增長向量、協同效果及競爭優勢,認為企業經營戰略是“現有資源和計劃的布置及其與外部環境的相互作用”,特別強調了“組織-戰略-環境”三者之間的相互適應與協調一致。
20 世紀60、70 年代的兩個學派的思想也帶動著企業開始形成系統的思考企業內部戰略規劃與企業外部環境的關系及外部環境的重要性,使企業去適應產業環境去發展,滿足市場的需求,擴大市場的占有率,與此同時,該理論也缺乏對內部結構及條件的分析,使企業戰略管理更多地偏向于外部環境分析。
20 世紀80 年代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初期階段,我國的企業戰略管理也開始引進當時的現代戰略管理思想。80 年代經濟的迅速發展,當時美國的經濟受到日本、歐洲的沖擊,企業戰略管理的重點開始轉移向企業競爭方面。波特為代表的競爭戰略理論占據了當時的主流思想地位,他認為企業戰略的核心是獲取競爭優勢,他先后出版了《競爭戰略》和《競爭優勢》等著作,構建了一個用于理解產業結構的分析框架,提出一個產業的競爭狀況取決于5 種基本力量: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購買者的議價能力,潛在進入者的威脅,替代品威脅和本產業中現存企業之間的競爭而一個企業的戰略目標就在于使企業在產業內部獲得最佳位置,并通過影響和作用于各種市場競爭力來保護企業在產業中的最佳位置。企業通過價值鏈活動和價值關系的調整來實施基本戰略。該理論思想在考慮企業在產業中的競爭優勢的同時也忽略了內部資源對企業戰略選擇的制約作用,忽略了企業之間的差異率有時要比產業之間差異率要大的多。
90 年代初,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企業的競爭環境更加復雜,促使企業更加注重資源與知識的積累。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劇,原有的戰略模式已不能使企業保持最佳位置。戰略資源學派開始出現,最為代表的是柯林斯和蒙哥馬利,他們認為企業獲得超額利潤和保持持久競爭優勢來源于掌握獨特的資源以及在競爭環境中對資源的配置方式,來源于企業掌握的獨特資產與能力的存量和流量,企業的成績最終取決于競爭力的稀缺資源的優化配置。要求企業從自身資源和能力出發,在自己擁有優勢的產業及其相關產業進行經營活動,從而避免受產業吸引力的誘導盲目進入不相關產業進行多元化經營。這個時期,企業開始注重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通過對資源、信息及知識的有效管理,基于資源的戰略觀,從企業的內部出發來獲得市場上的競爭優勢。
20 世紀90 年代末期,企業戰略管理又發生了重大變革,隨著產業環境的日益動態化,技術創新速度加快,競爭的全球化和顧客需求日益的多樣化,使企業開始意識到企業要想在行業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須加快對產品創新的速度和對知識的不斷索求。開始出現了戰略聯盟,企業的焦點轉向了競爭合作,提出了戰略網絡的思想。企業的戰略從內部組織、外部環境及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來考慮,整合戰略管理模式應運而生,企業借助外部組織的資源和能力,以價值傳遞、知識和信息共享、能力互補為紐帶的企業關系網開始建立起來,同一企業可能存在與不同的戰略網絡之中,通過戰略行為改善和鞏固自己在關系網中的有利位置。
1999 年雷諾和日產達成了結盟,由于當時兩家公司都規模較小,單獨發展均不足以占領市場份額,兩家公司通過戰略結盟的方式,促進兩家公司資源、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結合而產生協同效應,同時,兩家公司也各自和其他公司達成不同方面的結盟,以相互達到預期目標,實現單憑自己實力無法達到的價值。由于在和其他公司結盟的同時提升了自己的綜合實力,公司也在產業中提升了自己的競爭力及競爭優勢。
企業戰略發展方向從企業內部的戰略管理到企業外部環境戰略管理,再到企業為掌握競爭力及優勢把握資源及內部管理、外部環境的整合戰略,現在戰略管理趨向于企業間從全球化、跨行業、無邊界的戰略整合。
企業戰略管理越來越注重企業的創新、知識的更替,對自身的資源、知識的整合,企業間越來越傾向于合作競爭,企業單獨在市場上不可能長久的獲得優勢地位,企業戰略管理更多的是企業間的聯盟,企業通過與不同企業間的聯盟達到資源的有效配置,未來的競爭也趨向于聯盟之間的競爭。
企業戰略管理向多元化、多視角發展,從不同的角度,讓更多的元素參與進來進行戰略制定,新的戰略管理也隨著經濟的快速變化,產品的不斷更替而快速的變化的方案及策略,以適應當前飛速發展的全球經濟體制。
[1]耿弘. 企業戰略管理理論的演變及新發展. 外國經濟與管理,1996
[2]汪濤.萬健堅.西方戰略管理理論的發展歷程、演進規律及未來趨勢[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2(3):7-12
[3]張陽,鄧華北,羅進.戰略管理理論發展特征[J].學海,2000(2):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