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強
[摘 要] 自我國股市成立至今已經取得了許多成就,但是同時也發生了許多會計造假事件,導致非常嚴重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不但影響到中國的經濟秩序,同時也損害到廣大投資者的切身利益。上市公司產生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原因主要是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不合理,獨立董事制度不健全,會計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會計人員執業道德水平不高等方面。政府相關部門必須充分的重視起上市公司中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強化對會計行業的整頓與建設,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性,也只有這樣,我國的會計工作才能越做越好,我國的市場經濟才能健康發展。
[關鍵詞]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原因;治理方法
[中圖分類號] F230 [文獻標識碼] B
前言
國外有關會計信息失真的歷史最早發生在十八世紀初期,英國的南海公司因此破產,后來西方發達國家的代表美國又先后出現了一系列的會計造假案件,而中國隨著股市的成立與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漸完善,資本趨利本質也漸漸體現出來,上市公司中開始頻繁發生財務舞弊的事件,會計信息的真實性關系到企業的生存大計,企業管理者也逐漸意識到了會計信息的重要性,而通過一些舞弊手段來掩蓋財會信息真實性的現象卻越來越嚴重,如此下去,我國經濟市場將很難健康有效的發展。針對這一問題,本文首先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內涵與危害性進行概述,并深入分析發生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原因,進而提出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方法。
一、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內涵
人們在進行經濟活動的過程中會運用到會計理論與方法,結合會計實踐進一步獲得一些數據,以反映出會計主體價值的運動狀況,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會計信息與其他商品一樣有供給方與需求方,而且正是因為供給方與需求方之間存在的聯系與影響,才促進會計信息的有效配置。但是,會計信息又與一般的商品不同,它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的,當存在著利益的相關性,人們才關心并想進一步了解與分析公司的會計信息。而這里談到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其實質上就是輸出與輸入的會計信息上存在著不一致,這樣就會導致會計信息的虛假,一般在財務報告中能夠體現出會計信息的系統輸出,而能夠表明是否已經發生或是完成經濟任務的原始憑證則體現出會計信息的系統輸入,也就是說當財務報告中所揭示的信息和原始憑證上所記載的情況不相符時,也就發生了信息失真的現象,但是如果財務報告中所揭示的內容與原始憑證上記載的是一致的,那就沒有產生信息失真問題。由此可見,信息是否失真主要取決于信息在輸出與輸入中應該保持一致性,當原始憑證中存在著虛假,那么就此產生的輸出也就存在著虛假信息,但是只要輸入與輸出的信息是一致的,這樣的情況就不被看作是信息失真。實際上會計信息失真就是會計信息和企業的真實經營情況不符,當企業管理當局為了某種目的,通過運用手段使企業經營狀況不被真實的反映出來,這類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是人為因素。
二、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性
(一)誤導會計信息使用者的判斷
會計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就是利用會計信息來為自己進行科學決策而服務,由于會計信息滲透于一個企業的生產、銷售以及供應等各個經營活動環節中,因此,投資者在進行投資、融資以及利益分配與監督控制等時,都要參考會計信息來深入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與運營收入,當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發生時,投資者在進行企業評價與經濟預測以及投資決策時都會產生偏差,無法有效的配置公司的資源,這樣不但給會計信息使用者帶來了極大的損失,同時也浪費社會資源,甚至使國有資產發生流失。
(二)影響上市公司自身利益
當企業中發生會計信息的失真問題時,本應得到的投資收益會消耗在虛假的會計信息中,通過對利潤進行調節,使投資最終無利可分,而股票的價格主要是建立在投資者對股票未來收益的預期上的,是眾多股民的一種心理預期,所以,信用在股標市場上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當廣大股民對上市公司喪失信心的時候,對上市公司本身也是非常重大的打擊。
(三)不利于證券市場的發展
當證券市場中不斷出現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時,投資者無法深入的了解到企業的真實運營情況與財務狀況,投資者無法預料到企業將要面臨怎樣的情況,無法及時采取規避損失的措施,在投資者與債權人都蒙受到巨大的損失后,上市公司也無法再獲得良好的公眾信任度,會計信息不能再作為有效的分析工具,這將嚴重的影響到證券市場的自由發展。同時,當虛假的會計信息驅逐了真實的會計信息時,市場上質量較好的賣方會被低質量的賣方驅逐出市場,證券的價格將隨著市場投機與謠言而波動,不但破壞了正常證券市場的發展基礎,同時,隨著投資者對證券市場信息的喪失,證券市場很有可能會慢慢消失。
三、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不合理
我國目前的經濟環境十分特殊,國內大多數上市公司都是由原來的國有企業發展而來的,而國有股占公司總股分的一大部分,流通股所占股份較少,因此,持有國有股的大股東往往利用其優勢掌控著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雖然公司的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可能受到損害,但是股東大會上通常都由大股東發言,另外,由于大股東的缺位,缺少了對會計信息的高質量需求,同時流通股較少,也可能存在一些“搭便車”的現象,這些因素都嚴重的影響到公司的產權結構與治理結構。
(二)獨立董事制度不健全
許多較為發達的國家針對由兩權分離所帶來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除了董事會外,另由獨立董事組成一個獨立于公司決策之外的審計委員會,賦予其審計財務報告與抑制盈余操縱和保護投資者利益的權力。國內的上市公司中也有一部分借鑒于國外的這種辦法,但是由于我國還沒有一套規范、健全的獨立董事制度,所設的獨立董事并不“獨立”,因此很難發揮其應有的監督職能,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發生。
(三)會計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endprint
我國在會計信息披露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可以說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使用者在會計信息上的利用,嚴重地擾亂了股票市場的穩定性。尤其是目前我國在會計信息披露違規上,主要是以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為主,會計制度具有強制性和嚴肅性,但因會計造假而受到刑事制裁的案件較少。特別是在現實中,由于監督措施不力,一些企業為了自身局部利益而在會計處理上“各盡所需”。
(四)會計人員執業道德水平不高
國內上市公司一般由會計師事務所或是注冊會計師進行對公司的財務報告進行評價與鑒證,使用者通過利用注冊會計師提供的審計信息來作出對投資風險的防范措施,但是在正常的審計工作中,往往會有一些注冊會計師為了保持與上市公司的良好關系,或者是為了其自身的眼前利益,在審計的實際工作過程中不能履行其本身的職責,甚至于一些會計師事務所不但不揭露虛假的會計信息,有時還為造假者提供一些沒有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這樣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上市公司違規行為的發生。
四、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方法
(一)完善上市公司股權治理結構
要想優化國內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就必須建立起有效的治理結構,改變原有的國有股與法人股的流通問題,建立可使公司有效運作的機制,對于目前股市的股權分裂制度,通過使國有股上市可以有效解決,保證同股同價,這樣,國有股與法人股股東都能有效行使其監督權,也使其加強了參與上市公司監控的動機,同時還能夠解決內部人的控制問題,并有利于公司股分的分散化與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
(二)建立和完善獨立董事制度
上市公司要依所在上市公司的治理準則相關制度來完善股東大會的議事規則,保證董事會的健全,并切實落實獨立董事的有關制度,擔負起對公司重大事項表示意見的重要職責。有效發揮監事會的作用,盡量賦予監事會更多的權力,另外還可以在董事會與管理層之間建立一種委托代理的關系,在合約中明確規定雙方的職責與權利等,使董事會與監事會更能代表公司中小股東的利益,有效強化二者的監控工作。
(三)完善會計信息披露相關制度
參考國外會計信息披露相關制度在發展過程中出現并存在的問題,吸取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認真分析國內未來的經濟發展與會計環境并做出科學合理的預測,制定可使會計政策能夠保持相對長期穩定的會計準則,避免會計政策的頻繁變更,中國已經經歷了多年的股市歷史,會計準則的制定應有一個整體的考慮,不能總是處于準備防預的狀態。
(四)提高會計人員執業道德水平
由于目前國內會計從業人員的總體執業道德水平較低,針對于此,必須加大對會計職業道德的教育力度,大力開展會計在職教育工作,不但要加強會計人員對新技術、經營管理與財經法紀知識的學習,同時還要注重對其進行職業道德與職業紀律的教育與培養,并且,公司還要對現有的財務人員定期進行培訓與考核,使會計人員的理論水平不斷提高。另外,在為公司選拔新的會計人員時,應適當提高對從業人員品質與從業資格等方面的要求。
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會計信息作為一種通用的商業語言也變得越來越重要,然而自我國股市成立已來,會計造假事件頻頻發生,因此,我們必須充分的重視起上市公司中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強化對會計行業的整頓與建設,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性,也只有這樣,我國的會計工作才能越做越好,我國的經濟市場才能健康發展。
[參 考 文 獻]
[1]吳國斌,郝建輝.葉陳毅.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問題與對策[J].企業經濟,2014(3)
[2]李秀彬,蔣文春.論企業財務舞弊的成因與治理對策[J].經濟縱橫,2009(6)
[3]楊波.倫理學視角下的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2(3)
[4]閆然.廣義經濟學視角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研究[J].企業經濟,2011(10)
[責任編輯:潘洪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