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崇 陳勇明 覃仕霞(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應用數學學院,四川 成都 610225)
一般工科院校應用數學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楊光崇陳勇明覃仕霞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應用數學學院,四川成都610225)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數學專業的現狀,對一般工科院校應用數學人才培養作了某些探索,以作者所在學校的專業建設為例,展示了取得的成效。希望通過文章的分析,能夠對相關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數學專業;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
Abstract: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athematics major is analyzed and the talents training of applied mathematics in general engineering colleges is also explored in this paper. Then,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in the author's uni-versity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show the achieved results.
Keywords:mathematics major;talents training;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眾所周知,高度抽象性、嚴密邏輯性和廣泛應用性是數學的三大特點,即第一是數學是借助于抽象建立起來并借助于抽象發展的,第二是任何數學結論都必須經過邏輯推理的嚴格證明才能被承認,第三是幾乎在任何一門科學技術及一切社會領域中都被運用。
1998年7月教育部對高校專業進行調整,數學從原來的八個專業基礎數學、應用數學、計算數學、概率統計、數學教育、數學史、概率論和運籌學合并為信息與計算科學和數學與應用數學兩個專業。
國內許多大學多開設了數學專業,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四川大學等985名校,以其自身文化和魅力吸引了大批優質生源,這些學生本科畢業時部分在國內繼續攻讀數學碩士或博士學位,不少選擇了出國深造。即使本科畢業選擇就業,也能有好的用人單位接收。一般院校數學專業可分為兩種情況,師范專業和非師范專業。數學的師范專業多為師范院校開辦,目的為各級各類學校培養師資,定位十分準確,人才培養方案也比較好制定,掌握如何備好課、上好課,因師資缺口大(特別是老變少地區,尤其如此),畢業后到學校上班基本沒問題。非師范專業大部分是工科院校開辦,情形就不像以上前兩種情形那樣樂觀了:其原因一是傳統上都認為數學理論性強、枯燥,歷來都是培養師資的,二是按現在流行的說法,專業對應行業,那么非師范數學專業該對應什么行業?就作者了解的情況來看,不少一般工科院校錄取的數學專業學生,是在大學錄取時調劑而來,并非是自己喜歡,畢業后也不知道該從事什么工作,從而在入學時就想轉專業,以致于畢業時轉出了不少學生。即使留下來,勉強讀畢業的成分也占了不少,就業時也遇到不少困難。
一般工科院校數學專業的現狀值得我們思考:是不是數學人才供大于求?美國自然科學基會最近指出:當代自然科學的研究正在日益呈現出數學化的趨勢。因而,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在一份報告中把數學與能源、材料等并列為必須優先發展的基礎研究領域。可見數學肯定是有用的。那么,如何讓學生對數學專業感興趣,畢業時又容易找上工作?作為一般工科的數學專業,沒有重點名校的優勢,又不是培養師資,如果走重點名校和培養師資的路,那么畢業時出口不暢,培養的數學人才必將供大于求。
數學師范專業的明確定位給了我們很大啟示,即非師范數學培養的人才必須適合社會經濟發展某一行業的需要[1]。數學可以結合經濟、金融,管理,也可以結合計算機,但其中的關鍵是需要結合學校自身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目標。選擇與哪一個行業結合呢?我校是四川省信息產業人才培養基地,承擔了為地方經濟發展輸送高質量信息人才的重任。如果我們選擇與經濟、金融或管理結合,不能發揮我們的所長,培養的人才不容易得到社會的認同。
信息產業不可缺少計算機軟件人才。近年來,多種渠道的信息披露:不少院校在軟件人才培養中,一味強調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淡化了學生的數學基礎,從而培養的人才處于低端,不具有競爭力。一方面造成了企業招聘不到所需的人才,另一方面學生就業感到困難,就業質量不容樂觀。
經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數學專業學生具有數學基礎好的優勢,與計算機軟件結合有基礎,以計算機軟件算法設計為突破口,再進行軟件設計實踐訓練,可以培養中高端軟件人才,應該有好的前景。為此,在學院進行的教育部特色專業《信息與計算科學》的建設中,我們探索和實踐了三方面的主要工作:
1.加強了專業師資團隊的建設,特別從電子科技大學引進了兩名本科、碩士和博士都是學計算機老師,從計算機的最底層保證了學生學習的需要。
2.課程建設取得好的進展,《微分方程數值解》成為四川省精品課程,《數據分析》和《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成為學校精品課程,還出版一本國際工程教育教材《數學實驗——基于CDIO》。
3.為滿足學生實踐的進一步需要,我們借鑒了某些院校的專業建設經驗[2,3],較為深入的進行了數學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4],正在籌建四川省教育廳高校重點實驗室《數學模型與大數據分析實驗室》。
這些工作使得我們的實踐教學成果《構建數學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學生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獲得了四川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通過上述實踐,我們實現了數學和計算機軟件的有機結合,培養了學生在信息產業行業所需要的“設計、實現、應用”能力,從而可不斷滿足人才市場對中高端軟件人才、大數據分析、信息安全等方面人才的需求。我校數學本科專業的主要專業方向有:1.算法設計與軟件開發;2.數據分析與挖掘;3.網絡信息安全;4.數學模型和應用。
我們的人才培養工作實現了三方共贏的成效,一是學校欣慰,培養的學生受社會歡迎,就業前景樂觀;二是企業高興,招到他們所需人才;三是學生滿意,到他們向往的地方,包括去的城市和能掙到的薪酬。
近年來,我院畢業生大多數在IT行業工作,倍受用人單位的青睞。多數畢業生進入事業單位和大型國企,部分學生進入軟通動力、美國活躍網、安科思、美國鈦馬、華為中軟、新加坡電信、文思創新等世界500強企業工作,部分學生進入中國銀行、中國民航信息網絡、中國農業銀行、雙流機場、成都鐵路勘測設計院工程部、中國銀監會、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等單位工作。數學基礎扎實的優勢決定了他(她)們擁有良好的生存空間和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楊光崇,周磊,任勵耘.一般工科院校數學專業研究生培養模式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4:48.
[2]楊韌.基于體系建設的數學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6:137-140.
[3]陳秀,張霞,牛欣.應用型本科高校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大學數學,2012,1:5-9.
[4]朱長江,何穗,徐章韜.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綜合改革目標、方案與實施[J].中國大學教學,2013,2:30-33.
中圖分類號:C9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6)03-0058-02
*項目基金:教育部特色專業資助項目(TS12435);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課題(YZ2013005;YY2013015)
作者簡介:楊光崇(1963,5-),男,漢族,四川瀘州人,現任職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應用數學學院,教授,博士學位,主要從事非線性分析及其應用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