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辛欣
摘 要: 由于日語和屬于阿爾泰語系的蒙古語在很多方面有著相似之處,因此日語一直是蒙古族學生學習外語時的首選。由于學校、教師等客觀條件及學生自身條件所限,民族預科班的蒙古族學生學習日語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只有在了解蒙生在日語學習中面臨問題的基礎上,才能更有針對性地在教學中進行改進,實現提高蒙古族學生日語水平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 蒙古族民族預科生 日語 現狀
一、引言
內蒙古自治區是一個多民族融和的少數民族地區,其主體民族為蒙古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這些少數民族學生,一部分是通過高考錄取到各個高校的,而另一部分則是作為預科生直接進入的。預科生是高校中設立的少數民族預科班招收的、定向培養的少數民族學生。設立預科班旨在加快少數民族地區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步伐,培養和造就少數民族優秀專門人才,切實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設立民族預科班的初衷雖好,但效果卻往往不盡如人意。以我校的日語教學為例,學生選修日語的人數逐年遞減,學習效果每況愈下。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都沒有專門針對蒙古族民族預科生(以下簡稱“蒙生”)的特點進行設計,完全忽視了他們與其他學生的差異。蒙生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生活環境和語言氛圍,他們通常在家講蒙語,在社會上使用雙語(蒙語和漢語),在學校還要學習第三語(英語或日語),這就增加了他們在學習語言時的難度。為了更好地提高蒙生的日語水平,必須找到適合他們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情況、特點,加強蒙—漢—日“三語”的比較研究,給學生提供更多參與課堂的機會,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習日語的興趣和信心,幫助他們利用好母語的優勢,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蒙古族民族預科生日語學習現狀
雖然蒙古族學生在學習日語方面有傳統、有優勢,可往往學習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其中可以從民族預科班的蒙古族學生在學習日語中面臨的問題中找到答案。
1.學校沒有針對性的安排
民族預科班的學生大多來自教育條件相對落后的偏遠農村或牧區,有的甚至連用漢語交流都有障礙,文化基礎普遍與其他學生存在著較明顯的差異,尤其在外語方面。進入大學后,經過一年的學習,蒙生在選擇專業后被分到各個院系進行專業課的學習。當然,從實際情況出發,學校很難為了少數的學生另行安排教材、設置專門的課程,但身處其中的蒙生就會在學習中面臨很多的困難。長此以往,他們逐漸失去了信心,學習熱情消失殆盡。
因為內蒙古地區(尤其是東部區)一直有學習日語的傳統及蒙語和日語的相似性等原因,日語一直以來都是蒙生學習外語的首選。但是,以我校為例,蒙生選修日語的人數逐年遞減,不是學生不選修日語,而是學校由于師資有限,無法為他們開設足夠的日語了。大部分學生不得已開始學習英語,結果造成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程度很低,失去了學習興趣。少部分選修了日語的學生的學習效果也不盡理想,原因之一就是沒有為蒙生單獨設班,教師無法進行針對性教學,不能充分發揮蒙生學習日語的優勢。
2.教師沒有針對性的教學
很多蒙生的文化課基礎差,漢語能力薄弱。但是,在混班上課的課堂上,他們與其他學生的差異、差距、優勢等都被教師忽視,或者說無法被重視。因為教師在課堂上不能為個別幾個學生而改變教學的方式、方法。
用漢語作為媒介語進行日語教學,由于日語與漢語在字、詞等方面的交互性很強,在教學中還常常運用日、漢對比的方法,這對于蒙生來說無疑增加了學習難度。通常,蒙生需要把漢語先轉換成蒙語,再把蒙語轉換成日語去理解,可是有些學生甚至連聽懂老師說的漢語都有困難,更談不上去學習日語了。
漢語程度差是蒙生學習日語的劣勢,但是他們也有學習日語的優勢,這就是蒙古語和日語的相似性。絕大多數教師不懂蒙古語,在教學中不能照顧到蒙生的劣勢,也無法幫助他們發揮優勢。
3.學生的學習態度存在問題
由于蒙生們的情況和特點在學校層面和教師層面或是被忽視,或是由于條件所限無法做出針對性的安排,使得他們在學習中要面對很多的困難。面對困難,有些原本學習態度就不端正的學生甚至開始放棄學業,而有些學習意愿比較強的學生也出現厭學的情緒,失去學習的自信,課上聽課效果弱,課下幾乎不學習。
三、結語
民族預科班的設立是為了定向培養優秀的少數民族專業人才,為地方發展作貢獻。但是由于客觀條件所限,難以照顧到預科班學生的特殊情況,從而導致學生學習效果弱、學習態度不端正。具體在日語教學中,除了學校層面的重視和學生自身的努力外,從教師角度出發,一是要樹立“大語言”觀,打破單獨講授一門語言的局限,讓學生在學習日語的同時,漢語也能有進步和提高;二是要進行蒙—漢—日“三語”的比較研究,針對蒙生的文化基礎、學習習慣等特點,探索適當、有效的教學方法;三是在課堂上一定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彌補教師不懂蒙古語的不足,讓蒙古族學生學習日語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
由于蒙古族民族預科生的人數少,因此一直以來都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針對性的研究明顯量不足、質不夠。雖然他們人數少,但是更多的擔負著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重任。所以,今后應該加強相關的研究。除了教學方法外,還有教師如何建立大語言觀、蒙—漢—日“三語”的比較研究、如何提高蒙古族學生的日語能力、蒙授日語教材的編寫等許多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汪子云.新形勢下蒙語授課大學生學習狀況的調查與思考——以內蒙古師范大學為例[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07).
[2]吳金霞.民族高校日語教學中的“三語”關系理論探析[J].語文學刊,2009(06).
[3]徐喜平.日語教學中蒙族和漢族學生的學習差異及其對策[J].前沿,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