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恩英 江軍(重慶師范大學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重慶 401331)
?
高校《數據挖掘》雙語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探討
吳恩英 江軍
(重慶師范大學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重慶 401331)
摘要:在對雙語教學質量評價的基本內涵和必要性進行闡述之后,根據雙語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原則以及《數據挖掘》的教學目標,建立了切實可行的雙語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該評價體系一方面對課程本身的雙語教學實施情況具有一定的反饋作用,另一方面對日后其他學科的雙語教學評價工作的展開提供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數據挖掘;雙語教學;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教育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看作是個人及國家富裕的重要手段和強有力的競爭手段,許多國家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為了大量獲得具備扎實的語言基礎和專業能力的雙語人才,分別在不同層面、先后開展了多種形式的雙語教學[1]。而雙語教學評價工作的順利展開是保證雙語教學的根本保障,而目前我國各大高等院校還沒有完全適合雙語教學課程質量評價的指標。尤其是在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各行各業對數據挖掘技術的人才需求量越來越大,《數據挖掘》學科在我國各大高校得到快速發展。因此,對《數據挖掘》進行雙語教學已經成為全社會的一種必然趨勢,本文就《數據挖掘》雙語教學質量評價展開討論。
所謂雙語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對非語言學科使用一部分或者全部使用非母語教學,通常指能在學校里使用非母語進行各門學科的學習和教學,在我國一般指用英語進行授課的一種體系[2]。而雙語教學評價這個名詞,由于國內外學者們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因此見解也各異。文獻[3]認為雙語教學評價是不同類型的評價主體對雙語教學屬性在滿足自己需要程度上所作出的判斷。文獻[4]認為雙語教學評價就是指評價者依據預期的雙語教學目的與一定的雙語教學評價標準,采用一定的切實可行的評價技術與方法,對雙語教學的實施現狀及其成效,做出客觀的評測和估價的過程。國外學者W.F.麥凱認為,雙語教學評價應該是根據它所期望達到的結果進行評價,即對學習者能力的一種評估[5]。
縱觀以上看法,雙語教學評價的定義主要從兩方面來闡述,一是評價主體,教師學生來對雙語教學過程做出判斷;二是評價的過程與結果等方面來分析。結合高校《數據挖掘》課程本身的特點,雙語教學評價的定義為:在教育管理者的領導下,根據《數據挖掘》的教學目標,運用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對雙語教學實踐活動過程和結果做出價值判斷的過程。
高校開展雙語教學是高等教育與國際接軌的一條重要途徑,也是我國高校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趨勢[6]。從微觀意義上說,雙語教學能給高校學生一個英語學習的環境,解決了學生的英語無用武之地的困擾;同時讓高校不從事英語教學的老師,其英語也不至于荒廢。這樣一來,不僅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英語的平臺,也使教師的英語水平和英語素質得到一定的提高。從宏觀意義上說,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與世界打交道的機會越來越多,要想使中國能與世界接軌,提高中國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必須提高國人的英語水平,來應對世界各國的挑戰。
科學合理的雙語教學評價體系既能使高校的《數據挖掘》課程雙語教學評價工作順利展開,又能對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因此在構建雙語教學評價體系時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①客觀公正原則。在對雙語教學做評價時,構建的評價體系所設計的指標應該從多角度、全方位審視雙語教學活動的展開[2]。公正性是指要如實公正的對雙語教學的情況作出評價,不能感情用事,盡最大努力做到客觀、公平和準確全面的反映出本校《數據挖掘》的雙語教學實際水平。
②科學導向性原則。雙語教學評價指標的標準和尺度一定要明確和客觀科學,使《數據挖掘》雙語教學的教師在得到評價結果之后,能夠根據結果了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進和提高,使得雙語教學的教學質量得到有效保障。
③可行性原則。在對高校《數據挖掘》課程實施雙語教學過程中,所制定的評價指標必須與《數據挖掘》課程的教學目標相呼應,不能背離教學目標,并且評價目標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另外,選取的評價方法要易于測量,具有可操作性。
④時代性原則。高校《數據挖掘》雙語教學質量評價活動在實施的過程中,其評價指標以及評價體系,要不斷更新,跟上時代的步伐,適應當前的教育教學形勢,滿足社會的需求。
《數據挖掘》雙語教學質量評價在制定評價體系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教師的英語水平,更要考慮教師的專業技能以及科研能力等。具體的評價體系只要包括五個一級指標和若干二級指標,如下表1所示:

表1 高校《數據挖掘》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高校實施《數據挖掘》課程雙語教學質量評價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其目標是使學生能成為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本文就雙語教學質量評價的意義和原則展開討論,并構建了雙語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該評價體系一方面能夠反饋雙語教學工作的進展程度,另一方面以對高校日后的雙語教學評價工作提供借鑒作用,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于環赤.雙語數學教學及模式分析[D].首都師范大學,2009.
[2]曹蔚.高校計算機雙語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探索與實踐[D].西南交通大學,2013.
[3]陳秀春.雙語教學的評價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
[4]王莉穎.雙語教育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204-208.
[5]W.F.麥凱,M.西格恩.雙語教育概論[M].嚴正,柳秀風,譯.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1;151.
[6]嚴太山,郭觀七,張舸,方欣.高校雙語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及評價方法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3,35:55-57.
1.吳恩英,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現代教育技術。
2.通訊作者:江軍,男,講師,研究方向:數據挖掘。
基金項目:重慶市教委研究生教改項目(項目編號:YJG133020)
作者簡介: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2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