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錦峰,程仁光
(哈爾濱市現代應用技術中等職業學校,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
校中辦“廠”與“廠”中育人模式創建——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產教一體實訓基地建設典型案例
趙錦峰,程仁光
(哈爾濱市現代應用技術中等職業學校,黑龍江哈爾濱150000)
摘要:哈爾濱市現代應用技術中等職業學校創建的校中辦“廠”與“廠”中育人模式,是產教一體化實訓基地建設的典型案例。通過加強運行管理,以產帶訓以學促產、工學交替、使生產與教學深度整合,形成了“依托專業辦企業,辦好企業助專業”的良性運作,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專業認知能力、專項崗位能力、綜合應用能力、崗位工作能力等四種能力。
關鍵詞:實訓基地建設;工學交替;以學促產
(1)社會發展急需大量的高素質人才。汽車工業是我國十大振興產業之一,黑龍江省大力發展汽車維修產業,現有一類維修企業500多家、二類維修企業2000多家、三類維修企業近2萬家,全行業從業人員十幾萬人。同時由于哈爾濱市冬季漫長、氣溫低、冰雪路面汽車事故頻發,嚴重縮短了汽車維護與使用的周期,使高素質的汽車機電維修人員、鈑金噴漆人員需求量激增。
(2)傳統校企合作中的需求存在矛盾。在傳統的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中,學校要求企業能夠提供完整的生產鏈條,滿足學生的全面培養;而企業要求實習生長時間穩定在同一崗位上,重復簡單的技能性勞動,以期達到更高的生產效率。這就造成了:①學生校內實訓和企業生產并未完全對接;②重復單一的技能訓練,不能夠了解生產的全過程;③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3)現實訓基地運行中未達到工學結合要求。現行的實訓基地運行和管理尚未達到工學結合的要求,教學內容尚未達到理實一體的標準;設備設施尚未達到生產一線的水平,基地運行尚未達到“產學結合、以產促學”高效運作的目的。存在著諸多與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相矛盾的問題,主要體現如下:①因教材設崗,與生產實際崗位不一致;②因教師設崗,有什么教師設什么崗,造成實訓基地崗位不全面;③因空間設崗,受現實空間影響較大,被捆住了手腳。因此,建設校內產教一體的實訓基地是解決當前實訓基地問題的有效措施。
(1)建設目標。①哈爾濱市現代應用技術中等職業學校以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契機,整合多方資源,將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實訓基地建設成產教一體的“校中廠”;②在運行管理中形成一整套產教一體實訓基地的管理運行機制;③利用“校中廠”促進專業全面發展,提高育人質量與效益;④發揮產教實訓基地的功能,全面服務社會。
(2)多方協調騰地建廠。建設之初,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所處的旭升校區由教育局等多家單位共用。原本20000m2的教學樓沒有整體規劃,教育功能區分散,汽修專業無法正常開展全部專業教學。經過學校多方協調,在教育局大力支持下,遷出所有非教學功能單位,將樓內進行整體規劃,開辟出10000m2的整體空間,使一體化實訓基地規劃有了空間基礎。
(3)建設實行一體規劃。學校“校中廠”的規劃與設計從產教一體化的理念出發,既嚴格按照《中等職業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實訓基地裝備標準》,又參照國家一級一類維修企業標準與4S店建店標準科學設計。按“理論教學—理實一體化教學—頂崗實習”的流程,如圖1所示對應三個樓層分層設計。一層完全按照國家汽車維修行業一類汽車維修企業的標準建設,集汽車4S店服務功能與維修保養于一體,既可滿足學生生產性實訓,又可對外經營。二層按照大賽標準布置,主要滿足汽車認知、整車保養拆裝、整車故障診斷分析、汽車底盤以及氣動/液壓傳動的學習等教學任務。可同時容納300名學生理實一體化學習。三層為理論教學教室與管理辦公室,主要用于完成理論教學,并進行生產、教學的管理。

圖1 “校中廠”規劃與設計示意圖
(4)開放資源引企入校。栽下梧桐樹,引來鳳來棲。一體化實訓基地的建成,許多大型維修企業及4S店紛紛向學校伸出橄欖枝,上海通用、PPG等公司紛至沓來,與專業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近年來合作的企業雖然在變化著,但是我們的合作模式卻在不斷的完善當中,要求越來越嚴格、越來越具體,使校企合作模式得到良性運作,確保培養學生素養越來越高,能夠滿足企業和社會的需要。
(1)學——開拓教學資源,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透過企業生產,拓展教學資源,使教學更符合真實的市場需求,采取走出去、請進來、走訪、調研等多種方式,收集產業、行業、企業、專業及市場的信息。同時聘請行業專家、專業教師、企業人士對專業建設進行指導,根據專業建設委員會調研結果,制定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并在執行過程中根據市場或用人單位的要求不斷改進。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標準的設置,讓教學更加企業化、標準化、實用化,實現學以致用。
(2)產——做實企業資質,服務區域經濟。以新建實訓基地為契機,以國家一類汽車維修企業為標準,確認引入企業資質,按照企業的標準和規范進行功能區域劃分,合理配備及完善配套資源,達到設備生產化和環境真實化的要求,進行工商注冊并掛牌運作。通過持續性教學及社會培訓,保證企業人才的需求,保持企業生機與活力,豐富企業的社會效益,提高企業知名度,拓展新的客戶。通過售后服務、網絡服務等多種途徑,積極開展宣傳活動,擴大企業的影響力,促進企業生產的發展。目前該基地已維修車輛400輛次。
(3)研——以產助研、經濟高效。學校教學管理人員直接參與企業的運營及管理,直接感受市場的變化和企業的需求,從而帶動教育教學方式和方法的改變發展,推動教學內容的更新。召開專家指導委員會會議,對學校自身師資力量、專家隊伍、技術力量和設備設施進行分析,形成調研報告。利用自身研發中心,開展教學研究、技術攻關,并在企業中進行實踐,以檢驗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形成研究成果。
(4)訓——以產帶訓、以學促產。從企業典型職業活動入手,將企業的人才標準、職業標準、生產過程及評價標準和方法轉化成教學的目標和行動,融入到專業的人才培養中,從而更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訓練。在理實一體、工學結合的情境教學過程中,注重職業道德、職業能力、就業能力、創業能力的培養,通過多種途徑對人才培養質量進行監督、分析和改進。根據市場業績、教學效果、顧客意見,及時改進和完善售后服務理念和售后服務標準,調整工作方法、教學內容,確保校企一體化實訓基地高效運行,找到人才培養與經營業績的平衡點,并使之最大化,實現“以產帶訓、以學促產”的目標。
(1)一體化運行。為保證一體化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在校企合作、學產結合、工學結合條件下,建設“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汽車修理廠”兩塊牌子一支隊伍的兩種運作模式緊密結合的新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目的就是為學生在校內頂崗實習、就業工作提供一個真實的情境。
(2)項目輪換、學做合一。學校實習工廠提供學生校內頂崗實習與就業培訓的基地和產學對接平臺,在工廠完成項目和相應的教學任務,集教學、生產、科研、實習實訓于一體,形成校企資源優化共享的實習平臺。根據汽修專業課程體系,以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規格和崗位資格標準為依據,構建“項目輪換、學做合一”教學模式,實施項目化教學。依托實訓基地,通過工作與學習任務交替、工廠與學校環境交替、員工與學生角色交替、師傅與教師角色交替等形式,完成對學生的專業認知能力、專項崗位能力、綜合應用能力和崗位工作能力的遞進式培養。具體做法是:第一學期,校內教學與企業見習交替進行,建立學生對職業的認同感,培養學生的專業認知能力;第二、三學期,校內基地專項實訓與校外企業專項技能實踐交替進行,提高學生的專項崗位能力;第四學期,以崗位工作過程為導向,校內基地項目綜合實訓與企業綜合技能實踐交替進行,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第五、六學期,學生下企業進行頂崗實習,使學生融入到企業氛圍中,提高崗位工作能力。
(3)多元評價。按照企業用人標準,構建由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共同參與的多元化評價機制。制定了《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管理制度》、《校企合作頂崗實習教學實施方案》等。在頂崗生產實習環節,安排生產崗位和任務、簽訂師徒合同、實施過程控制。由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共同參與實習指導和管理,根據企業的生產實際彈性調整實習方案,使頂崗就業實習更有實效性。
(4)加強制度建設。校內汽修廠遵循市場經濟運作規律,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在完成修理廠生產任務的同時完成教學任務。在制度建設方面,制定了《汽修廠目標管理制度》、《校企合作開發激勵制度》、《專業教師企業兼職管理與考核制度》、《學生實習實訓管理與考核制度》等,進一步完善校企一體化實訓基地的運行機制。
(1)學生綜合素質進一步提高。通過一
體化校企項目的開展,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充分對接企業崗位需求,學生技能水平也得到相應提高,在2015年全國交通院校技能競賽中獲兩個二等獎。學校通過專業文化建設與企業文化建設對接,開展各類文藝、體育、科技、公益等活動12項,既提高了學生職業素養,又豐富了學生課余生活。示范校建設兩年來,學生綜合素質明顯提升,畢業生雙證率達100%,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
(2)師資建設與專業建設水平得到步提升。產教結合教學過程中,專業教師全過程參與,教師專業能力和教學水平大幅提升。其中,近兩年來,10人獲得技師以上職業資格,15人獲得各級技能競賽獎項,雙師型教師比例達95.8%,新增專業帶頭人3人。同時制定了專業產教結合實施方案,融教、學、做為一體,開發與實際生產相結合的精品課程2門,編寫出版教材6本,特色校本教材6本,公開發表論文8篇,完成省市課題研究3項,極大提升了專業教學實力。
(3)社會與經濟效益得到進一步顯現。通過產教結合,充分發揮專業和企業的優勢,積極為社會和行業服務,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兩年來,共開展行業社會人員職業培訓3600人天次,實際維修車輛400輛次。舉辦了2015年省、市中職學生汽車運用與維修和汽車營銷兩個賽項的技能大賽和技能大賽賽前指導教師培訓會,參與學校達20余家,參與師生400余人。2015年承辦了由省交通運輸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總工會聯合主辦的中國技能大賽——第七屆全國交通運輸行業“PPG杯”汽車維修車身涂裝(水性漆)競賽。參加這次大賽的預賽來自黑龍江17個城市的4S店和修配廠,選手共計108人。該實習基地現已被黑龍江省教育廳確定為汽修專業實訓基地樣板校。
(4)建設體會與思考。①校辦企業是破解產教結合問題的有效手段。辦好校辦企業,不僅能夠為學校的人才培養提供足夠的企業支撐,還可利用企業的資金優勢反哺專業建設,同時在教學改革、師資培養等方面都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②政策支持是實現產教結合的有力保障。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不斷重視,職業教育發展迎來了春天。但要落到實處,還需要政策和措施的進一步完善,要鼓勵學校創辦校辦產業并給予一定優惠政策,這樣才能實現校企合作、產教結合的深度融通。
The Model of Building“Factory”in School,“Factory”in Education——A Typical Case of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of Automobile Application and Maintenance Major
ZHAO Jin-feng,CHENG Ren-guang
(Harbin Modern Application Technical Vocational School,Harbin,Heilongjiang 150000,China)
Abstract: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built by Harbin Modern Application Technical Vocational School is a typical cas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roduction-teaching integration practice base.Through strengthening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integrating production with teaching,a well performed operation of“relying on the professional business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is formed,which effectively cultivates students' abilities of cognitive ability,special post ability,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bility,and working position ability.
Key words: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work-study combination;to learn to promote production
作者簡介:趙錦峰(1978-),男,山東文登人,大學本科,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汽車運用與維修方向。
收稿日期:2015-12-06
中圖分類號:G71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80X(2016)01-01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