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舟 仲媛
[摘要]隨著國家對高等教育、科研管理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以及國防科技工業快速發展、軍隊改革不斷深入,國防特色高校在“十三五”時期面臨了一些新形勢,文章對國防特色高校在新形勢下面臨的發展機遇以及挑戰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國防特色高校;新形勢;國防科技工業
國防工業又稱軍事工業,包括武器產業鏈、武器自主化程度和武器自主研發的能力,從而體現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在我國,國防科技工業是一個具有重要、并十分特殊地位的工業領域。在新形勢下,國防科技工業的進一步發展離不開高端專業人才的培養、高新科學技術的研究。國防特色高校在創新型人才培養、原創性高新科學技術研究探索等方面相比其他機構有著廣泛的先發優勢,在新時期更應發揮優勢,為國防科技工業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1 國防特色高校的定義
國防工業特色高校,指將服務國防科技工業發展作為主要服務領域的高校,包括原國家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主管、工業和信息化部主管的7所高校: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以及中北大學、長春理工大學等原國防系統單位主管的高校。
作為國防工業特色高校,其具備與我國其他高校一樣的四項基本功能,即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國防特色就體現于這四項基本功能之中,“人才培養”中,為各類國防科技工業單位輸送具備相應專業能力的人才;“科學研究”中,強調為國防科技工業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與決策支撐;“社會服務”中,以服務國家國防科技工業發展為目標;在“文化傳承創新”的功能上,突出弘揚軍工文化,培養廣大師生的愛國情操。
2 國防特色高校發展面臨的新形勢
新中國成立之后,黨和國家十分注重我國國防科技工業的發展,從新中國成立初期開始,先后成立了第一機械部至第八機械部,除第一機械部主管民用機械之外,其余各機械部的職能都是主管國防科技工業某一方面的建設發展,如第三機械部主管航空工業、第五機械部主管兵器工業。可以說,新中國成立之初的重工業發展主要是圍繞國防科技工業建設來部署的。改革開放之后,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新環境,各主管國防科技工業的機械工業部改制為各大軍工集團,我國國防科技工業經歷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快速發展,成為目前世界上為數不多的、體系較為完整的國家戰略性產業,贏得了國防基石、科技先鋒、民族脊梁的戰略地位。
長期以來,國防特色高校極大地支持了國防科技工業的發展,各大軍工企業、科研院所中有著大量國防特色高校培養的科研、管理人才,同時國防特色高校自身也承擔了大量國防科技科研任務。但是隨著軍隊改革的深入,國家科研管理體制的改革以及行業競爭的進一步加劇等情況的出現,國防特色高校的發展也面臨了各種挑戰。
2.1 國防科技工業快速發展為國防特色高校發展提供了新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軍隊建設、國防科技工業發展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國家安全事業全局的高度,著眼于國際戰略形勢和國家周邊安全環境的變化,對國防軍隊建設的要求明確提出“能打仗、打勝仗”的發展目標,要求繼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十三五”期間,國防軍隊建設要著眼于打造精銳作戰力量,優化規模結構和軍隊組織編制,推動軍隊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轉變;著眼于搶占未來軍事競賽戰略制高點,發揮創新驅動發展作用,培育軍隊戰斗力新的增長點;著眼于開發管理用好軍事人力資源,推動人才發展體制改革和政策創新,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生動局面;著眼于貫徹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推進跨軍地重大改革任務,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在新形勢下,國防軍隊建設減量增效、進一步發揮創新驅動發展、實施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戰略等都為國防特色高校的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
2.2 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對國防特色高校發展賦予了新使命
“十三五”期間,國家將積極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努力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形成基礎設施和重要領域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發展格局。縱觀世界各大軍事強國,無不首先具備強大的經濟后盾和完善的工業基礎作為保障,國防科技工業作為工業發展的最前沿,需要廣泛的經濟、工業基礎。正是基于此,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是對新時期國防工業建設的科學決策,只有做到軍用工業和民用工業進一步相互融合、互相促進,才能使國防科技工業的發展走上新臺階,國民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
國防特色高校在國家實施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戰略下,承擔了特殊的角色。國防特色高校經過長期發展,已經不僅僅單純為國防科技工業單位輸送人才,每年有大量畢業生進入社會各行各業;除了國防科研項目,還承擔了大量的民口項目。這些都為國防特色高校在新時期,進一步實現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提供了良好基礎。國防特色高校在新時期下,需要進一步加強與各類企業、科研院所之間的合作,建立行之有效的成果轉化和優勢互補的人才培養機制。在“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新材料和新能源等相關方面形成人才和技術優勢,更好地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關鍵技術保障。
2.3 科學技術創新發展為國防特色高校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黨的十八大作出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部署,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從國際競爭形勢看,創新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新能源技術、新一代互聯網技術、新材料技術、生態環保等一些重要科技領域正在經歷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全球開始邁入創新密集和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時代。
創新發展的新形勢要求國防特色高校進一步突出協同創新能力的建設,把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作為重要創新方向,調整優化學科布局,確定人才培養方向,建立完善的創新體系,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引導科研隊伍進行創新性、前瞻性、原創性科學研究。
2.4 國家對科技計劃和管理工作改革對國防特色高校提出了新要求
“十三五”時期,國家對科技的計劃和管理工作將發生重大轉變。更加突出按目標成果、績效考核為導向進行資源分配,統籌科技資源。建立公開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臺,構建總體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計劃體系和管理制度,以此帶動科技其他方面的改革向縱深推進,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立一個好的體制保障;政府部門主要負責科技計劃的宏觀管理,通過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臺,建立決策、咨詢、執行、評價、監管各環節職責清晰、協調銜接的新體系。
這種轉變對高校的科研體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更加注重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以及國際學術前沿,適應國家科技體制改革、國防科技工業和軍隊改革等形勢變化,形成完善的科研工作監督考核體質,促進科研成果產出。
2.5 開放競爭的發展態勢對學校發展提出了巨大挑戰
新期間,隨著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國防特色高校面臨著更加激烈的競爭環境。一方面,國家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明確提出創新財政支持方式,更加突出績效導向,形成激勵約束機制,建立健全績效評價機制,積極采用第三方評價,突出績效原則,建立激勵和退出機制,完善監督機制,激發建設活力,形成資金支持力度與改革成效、建設成效掛鉤的新機制,注重建設實效,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另一方面,隨著國防特色學科的開放式發展,部分重點高校也紛紛涉足國防領域,給國防特色的發展帶來了強大的外部競爭壓力。同時國防軍工單位一方面實施“降本增效”系列措施,逐步縮減人才引進指標,另一方面不斷擴展人才引進的視野,眾多985高校的積極加入,給國防特色高校帶來了新的巨大挑戰。
3 結 論
在新時期,國防特色高校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環境,也面臨更嚴峻的競爭環境。在新形勢下,應該立足于國防特色的比較優勢,在國防領域充分發揮先發優勢,在民用領域及新興交叉學科方面建立后發優勢,充分激發辦學活力,為國防工業發展、社會經濟進步提供更好的支撐。
參考文獻:
課題組.國防科技工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路徑選擇[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