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靈波
摘 要: 核心概念在整個知識體系中處于最本質、最核心的地位。本文主要介紹介紹了概念教學中的幾種方法,幫助學生構準確理解概念,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
關鍵詞: 概念教學 多媒體 科學史 概念圖 諺語
核心概念是生物學科的主干部分,在整個知識體系中處于最本質、最核心的地位。在教學中準確講解和生動闡釋核心概念,幫助學生構建一個邏輯清晰、層次分明、系統的知識框架,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的突破口。因此本文主要介紹幾種核心概念的教學策略。
一、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很多概念由于抽象、晦澀,因此學生大都難以準確理解和把握。如何將復雜的生物學概念向學生生動、簡明扼要地講清楚是教師常碰到的難題。多媒體教學技術可以通過聲畫結合、絢麗多變的多媒體課件等多種可視形式將抽象的概念生動直觀地呈現給學生,從而使學生能夠直觀地感知概念涉及的具體內容,以利于學生深化認識,把握規律,切實掌握概念的實質。例如,在講解“基因的表達”這一核心概念時,我就將“轉錄”及“翻譯”過程做成動畫,放映兩遍。學生預習完后放映一遍,讓學生形成一個基本框架。第二遍則采用邊看邊講解策略,結合動畫具體講解場所、條件、過程、產物,這樣學生便會從視覺、聽覺上同時受到刺激,徹底理解這一過程,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科學史促進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科學史是有利于培養科學素養的素材,利用生物科學史促進學生對生物學核心概念的建構是非常可行且有效的途徑。通過科學史,將學生帶回到科學家所處的年代,讓其體會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科學家是如何進行試驗設計、如何克服困難進行實驗、如何分析實驗提出相關理論的。這不僅能讓學生了解到相關概念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以及所蘊含的科學研究方法,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而且能讓學生認識到前人在研究概念時所付出的心血,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感受到治學的精神。如在講解光合作用中,以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為輪廓,以其中幾個核心實驗為主線,詳細分析科學家的思維過程和方法,對實驗現象推理分析的到結論,在此基礎之上講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既為學生詳盡地普及了科學史料,讓學生理清概念的來龍去脈,幫助學生養成科學研究的思路,又有助于學生更深層次地把握、理解核心概念。
三、通過概念圖講解
概念圖是以命題形式顯示概念間的聯系,展示概念間層級結構的示意圖,它能幫助學生構建更加完整、系統的知識體系,使學生知識板塊化,有利于理解概念和概念間的關系。高中生物學中每個章節的內容都可以概念圖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學生運用概念圖進行學習和復習,能更好地組織自己所學的概念,感知和理解概念在知識體系中的位置和意義,有效降低自己的解題錯誤率,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四、結合諺語講解概念
生物來源于生活,課堂中多利用民間膾炙人口的民間諺語既可以加強理解基本概念,又可以使這些枯燥無味的概念教學變得豐富多彩。如利用“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解釋受精作用和基因重組;利用“一方水土育一方人”講解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利用“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引申出食物鏈的組成、營養級、消費者級別、物質和能量轉遞過程;利用“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講解這生物的遺傳;利用“葉落歸根”講解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等等。總之,利用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諺語講解生物界普遍存在的規律,學生聽來有趣,簡明易懂,不容易遺忘。
五、利用模型加強學生的理解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模型抓住事實的最主要特征和功能,以簡化形式再現原型的各種復雜結構和功能,不僅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核心概念的記憶、理解,而且能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維,提高學生探究能力,學會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例如在講授“染色體組”時,可利用橡皮泥模型直觀地展示染色體的變化和交叉互換現象,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講解流動鑲嵌模型時,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利用模具構建物理模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團隊合作意識。
概念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師需要高度重視核心概念的教學,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準確把握核心概念,理解概念的科學內涵,建構出合理的概念體系,既可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又可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曹曉英.高中生物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的優化[J].教苑薈萃,2010:25.
[2]張杰志.利用科學史促進高中生物核心概念建構的策略研究[J].教育觀察,2014,3:(27).
[3]胡玉華.對生物學核心概念及其內涵的研究[J].生物學通報,2011(10):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