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凱華
摘 要: 教育新常態是指與脫離學生生活實際的教育、教學“舊常態”相對的,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以追求以人為本,遵從人性,尊重學生的生命個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將社會生活融入教育、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生活、感悟生活,從而領悟創造美好生活的本領,讓教育凸顯對學生基本素養形成和基礎學力提升的奠基作用,讓每一個學生不僅學會生存,更學會有尊嚴地生活的一種教育大邏輯和大趨勢。在這種趨勢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
關鍵詞: 教育新常態 自主學習能力 教學模式
新常態下的教育,我們要無限相信學生的學習潛力和發展可能,把課堂還給學生,把時間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愉快學習、探究學習中學會學習、快樂成長。
筆者認為,在教學實踐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必須給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平臺,要能夠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此外,要千方百計地為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營造一定的環境。以下筆者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構建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為學生自主學習搭建平臺
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導下建立的比較典型的、穩定的教學程序或構型。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較,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更加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和自控性。在這種模式下,學生能夠對自己學習的行為、目標、成果進行自我約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審視,從而實現自我探索、自我選擇、自我建構、自我創造知識的過程。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建構了“問題鏈·導學”教學模式。所謂“問題鏈·導學”教學模式,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幫助和指導下,從情境材料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能夠感悟問題。這一教學模式的基本流程圖式可以概括為:自主學習→發現問題→合作探究→討論交流→問題解決→總結提升。在教師引導下,把問題相連,環環緊扣,這就讓每一個問題都使學生思維產生一次飛躍。它像一條鎖鏈,把疑問和目標緊緊地連在一起。每節課師生雙方圍繞環環相扣的問題進行多元的、多角度的探索、學習、發現;引導學生層層遞進、層層深入,直到問題的解決。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的知識來自于自身積極主動的構建,來自于自主的探究,來自于在自主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得到的體驗、感悟。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部動機
建構主義認為,問題情境是學習者自己覺察到的一種有目的但一時又不知如何達到的心理困境,即一種當學生接觸到的學習內容與其原來在生活和學習中的認知水平不和諧、不平衡時,學生對疑難問題急需解決的心理狀態。自我決定理論認為,內部動機是學習者對學習內容本身感興趣而主動地參與其中。當學習者學習的內部動機被激發時,他們就能夠體驗到對自己學習行為的高度自主性。研究表明,適宜的挑戰是內部動機產生的一個重要先決條件。因此,創設巧妙的問題情境能夠有效幫助學生自主地探索、發現問題,同時激發其產生躍躍欲試的探究意識,增強學習的自主性。
就高中政治課教學而言,我們應當充分發掘發生學生身邊的案例創設問題情境。這些學生親身經歷的、比較關心的或感興趣的生活素材,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調動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例如“學校門口小賣部的2B鉛筆最近怎么漲得這么厲害?學校大屏幕在展示我校發展規劃方案凸顯了什么哲學思維?”等,都是很好的問題情境。此外,教材中設置的“觀察與思考”“探究分析”等內容,其中的材料也可以直接作為問題情境。在課堂上指導學生閱讀、觀察、思考這些材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營造環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新常態下的自主學習不完全是獨立學習,獨立與合作應同等重要。教育者普遍認為,與個人主義的學習方式相比,在學習中加強人際互動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小組合作就是學生根據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或自己發現的問題,在小組中相互交流個人看法或小組之間交流小組的意見,從而獲得相互啟發、相互學習的一種學習方法。這種學習方式的好處是能夠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獲得知識,這對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起著重要作用。
開展小組學習活動,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分組問題。分組要堅持“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二是時機問題。要選擇適當時機,合作完成適當的學習任務。不能錯誤地認為小組合作可以完全替代必需的班級活動和個人的獨立學習活動。
事實上,小組合作是基于學生獨立思考基礎上的一種集體活動。在小組合作時,只有堅持獨立思考為基礎,交流和探索為提升,小組活動才會充實有效。只有當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通過自己的體驗發生變化時,學生的學習才稱得上是主動的;只有學生親歷了自己構建知識的全過程,知識才能得到遷移并形成能力。如在《投資理財的選擇》教學中,我們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了解相關信息,收集儲蓄、股票、債券和保險的相關資料,每個人根據自己了解的信息,作出初步思考,然后小組內部交流。最后,在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各自成果,通過交流、比較和質疑等手段,進一步加深對本部分知識的理解。實踐證明,師生、生生互動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更好地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可以讓不同學習水平和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都能在自主學習能力方面得到有效發展。
在教育新常態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還要注重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教會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有效方法等。總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一項復雜的工程,我們要切實貫徹新課程理念,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乃至終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龐維國.自主學習心理學——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2.
[2]祝智庭.現代教育技術——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3]曾麗紅.高中思想政治課自主學習探究[J].才智,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