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琳琳
摘 要: 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不令人滿意,思政課教師要多學習,多實踐,使課堂教學方法靈活多樣,課后實踐多姿多彩,探索多樣化的考核評價方式。
關鍵詞: 大學生 思想政治課 困境 對策
思想政治課作為高校大學生品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大學生進行“三觀”教育的主渠道。但目前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思想政治課教育所達到的客觀效果并不令人滿意,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很多,歸納起來有如下幾方面。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困境
(一)課堂出勤率低、紀律差
目前許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都采取合班上課的形式,班級人數多,不利于課堂管理。很多學生上課自覺性不高,長期不上課。課堂上,學生看手機、電腦、睡覺、打游戲、看其他書籍等現象普遍存在。
(二)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不高
在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教師為了調動大學生的聽課積極性,基本改變以往的“注入式”方法,進行一些師生互動。但是參與教學互動的學生積極性普遍不高,有的學生即使參與,也是應付了事,學習態度不認真,老師在課堂上唱“獨角戲”。
(三)對思政課缺少認同感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關鍵是增強認同,樹立正確的“三觀”。而現在的一些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往往持消極態度,認為這門課程對將來就業沒有用處,常以一種能逃則逃、能躲就躲的敷衍態度對待,思想政治理論課普遍不受學生歡迎。
(四)課外實踐活動難以落實
思政課需要一部分課外實踐作為理論課的有益補充,但在現實教學中,一部分實踐課無法真正落實,其原因普遍是學生人數多、教師人員不足、經費難題、安全問題及校外實踐是否與校內課程的時間安排有沖突等一系列問題。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困境的對策
為了解決上述困難,在思想政治課改革中,首先要嘗試各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主動獲取知識、主動探究問題”的樂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實效。
(一)課堂教學——思政課教師要使課堂教學方法靈活多樣
在教學方法的改革上,更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狀況、心理特點、思想動態,在認真研究教材、分析學生的基礎上,力爭采取學生最樂于接受的方式培養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尋找新知識的興趣,調動學生在懷疑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自由、愉悅、和諧、安全的精神環境中,增強參與意識,培養協作精神,激發創造熱情,提高創新能力。
1.創造人性化的學習氛圍
以“學生發展為本”,誘導學生在充滿人性化的教學氛圍中進行探究性學習。教學的意義是引導學生在沒有問題的地方發現問題,在沒有機會的地方尋找機會,在沒有道路的地方開拓道路。這就要求教師營造自由歡快而又富于激情的競爭氛圍,利用學生“機靈而富有創見”這一優勢,組織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學習,對某些帶爭議的“熱點”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幫助學生消除疑慮,培養能力,擁有智慧,提高覺悟。
2.增加熱情的“情境表演”
目前,大學生的自我表現欲望強烈,在課堂上增加觀賞性與參與性強的“情境表演”,讓學生通過“情境表演”使自己的表現欲得到釋放,讓參與表演的學生從發亮的眼睛、興奮的神情和熱烈的掌聲中體驗成功后的自豪、滿足、振奮等情感,讓觀看表演的學生在笑聲中放松身心、調節情緒,從而誘導每個學生情緒高昂地參與教學活動,感受學習的快樂,提高知識的傳遞效率。
3.組織激烈的“課堂辯論”
組織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有利于誘導學生開啟思維的閘門,迸發智慧的浪花,激發創新熱情,加深知識的理解。而課堂辯論這一環節是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實現教學過程的互動,促進學生對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的有效途徑。通過設置諸如“先就業再擇業還是先擇業再就業”的辯題,這些與學生思想實際密切聯系的辯題,不僅讓學生認識到就業及擇業的先后選擇對一個人一生的重要性,而且有利于教師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誘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不同層次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達到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訓練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二)課外管理——思政課教師對大學生進行校內外的管理和指導實踐活動
社會實踐主題的選擇要緊跟時代主題和社會熱點,結合專業特點,考慮實踐的可行性。實踐的方式可以是:思政課教師兼職做班主任或輔導員、指導學生社團活動、對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帶領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等等。
1.思政課教師兼做班主任或輔導員
在大學中,班主任和輔導員是直接接觸大學生的老師,是對大學生進行政治教育和進行管理的教育工作者。他(她)們是大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生活的引領者,是大學生的貼心人,可以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健康等全面負責。思政課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都應有兼做班主任或輔導員的經歷,這不僅對自己能力的鍛煉提高大有裨益,而且可在大量接觸和了解學生中增強教學的針對性,有效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
2.思政課教師參與、指導學生的社團活動
思政課教師可通過做學校內黨員培訓班的兼職教師、指導教師,給大學生進行課外輔導。這部分大學生在校是骨干,走上社會以后,其中一部分將進入各級領導崗位,成為黨的事業的接班人,需要思政課教師為之傾注心血。同時,思政課教師也要積極指導學生的社團活動,這些活動都帶有政治性、公益性、學術性與娛樂性等。這對于提高大學生素質,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發揮特長、鍛煉能力、擴大知識面、完善知識結構、陶冶情操有重要作用,也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形式。
3.思政課教師兼職對學生進行心理咨詢
大學生處于青年期,是“三觀”塑造的有利時期,常常會出現生理、心理發展不平衡、不穩定等特點。大學這一特定的環境,有著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發展的良好條件,但由于種種主客觀因素,有些大學生會因學習、生活、就業、戀愛、經濟、人際關系等問題產生諸多矛盾。據調查研究表明,目前大學有近兩層的學生有心理障礙,甚至產生心理疾病,然而,目前各個大學的心理咨詢室的教師往往人員不夠,直接接觸學生的機會不多。而思政課教師教恰好有便利條件,接觸并了解學生多,思政課教師如果在教課之外的業余時間里系統地學習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則一定會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起到正面積極的作用。
4.思政課教師帶領學生去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思想政治課的顯著特點之一是其具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和實踐性,必須緊跟發展變化著的國際國內政治、經濟、文化形勢。思政課教師應該帶領學生開展各種有意義的、健康的課外實踐活動。2013年5月,教育部在上海召開專門會議,全面部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社會實踐教育工作,要求各高校組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到改革開放前沿地、現代工業、科技發展中心、貧困落后地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典范進行調查研究;到革命歷史紀念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歷史文化名勝進行參觀考察。在對大學生進行實踐課指導方面,思政課教師應該帶領學生針對當地的實際狀況開展實踐活動,例如可以進行行業調研,職業生涯人物訪談,崗位體驗、指導學生政黨志愿者,等等。
(三)考核方式——思政課教師應探索多樣化的考核評價方式
在積極的探索多樣化的考核評價方式的時候,要突出學生主體性和參與性。考核評價是一個復雜的問題,不能簡單通過考試檢查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只能采取全面綜合的方式評價,評價的方式應重在引導學生、激勵學生,科學、全面地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功能。
考核的方式可采取平時和期末考試成績相結合的方式,平時成績可由:論文、讀書筆記、課堂發言、出勤、作業、社會實踐報告(調查)等多項組成。平時讓學生寫論文、體會、調研報告等,能促進學生動手、動腦,能有利于學生主動性的發揮,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總之,一套行之有效、靈活寬松的考核方式有助于減輕學生壓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促進學生自主思考問題。
綜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課教育者的工作任重而道遠。廣大教師只有適應應形勢的發展,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才能完成黨和人民交給的任務。
參考文獻:
[1]毛玲.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困境的實效探討[J].吉林教育,2008(34):9.
[2]孫彤.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策略探討——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為例[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