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瑞
摘 要: 幼兒園課程與文化息息相關,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地區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應融合本土民族文化資源。文章通過分析民族地區幼兒園在園本課程開發中融合當地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和特色的可行性案例,闡述民族地區融合民族文化資源的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的基本思路和實施途經。
關鍵詞: 民族文化 園本課程 開發
文化的多元和文化的融合是人類社會發展永恒的屬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多樣性宣言》指出:“對于人類來說,文化多樣性就如同生物多樣性可以保持生態平衡一樣,對于人類不可或缺,應當站在保護全人類共同財富的高度上,給予其保護和肯定。”[3]民族文化蘊含著獨特的民族智慧和豐富的生活內涵。多元文化主張少數民族和邊緣群體的獨立價值,主張文化認同和民族個性,尋求主流文化或主流民族和國家對其自身的文化認同給予公共的承認[4]。由于受所處環境獨特的文化熏陶,人們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心理特質等都會存有差異,并形成獨特的文化認同。那么,民族地區的幼兒教育所形成的同一但又具有差異性的教育理念和實踐是難能可貴的,其豐富的文化資源成為民族地區獨特性相一致的園本課程資源,不僅為教師提供了自由創造、自主發揮的操作空間,而且豐富了幼兒園的課程內容及材料來源和開闊幼兒視野,培養其接納、發展、融合本民族及其他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以增強民族認同感。
一、融合民族文化的園本課程開發的基本思路
(一)因地制宜,以民族地區的生態文化為依托
生態文化是由特定的民族或地域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倫理道德等文化因素構成的具有獨立特征的結構和功能的文化體系,是代代沿襲傳承下來的針對生態資源進行合理攝取、利用和保護,以使能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可持續發展的知識和經驗等文化積淀。基于民族地區生態文化環境的園本課程開發,需要幼兒園根據本地的環境特性來開展課程建設。生態文化是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的一個重要依托,幼兒園要有“以生態文化為依托,以生活活動為主線,以幼兒和諧成長為取向”的課程理念,充分利用包括風土人情、文物古跡、飲食文化、民間藝術在內的文化生態資源為幼兒提供親切自然、直接感受的本土文化的機會,創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和寬松的探究環境,為幼兒的學習和探索提供豐富的材料和模擬真實的情境。結合當地的文化特點及文化氛圍,激發幼兒對家鄉、對本民族的熱愛之情。例如:以“回民鄉土文化”為主題的寧夏回族幼兒園園本課程,充分利用豐富的鄉土文化資源作為幼兒園園本課程的課程資源,融合回族傳統的“花兒”藝術形式及民族飲食文化的園本課程,在寧夏回族地區的幼兒教育中彰顯民族文化的特色。
(二)吸收民族文化精髓,提煉有利于幼兒發展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中國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數千年文明的歷史,鑄就了民族獨有的價值觀與共同心理素質的思維定勢和行為方式。在民族文化中,長輩的尊敬、對集體利益的服從等文化素養都被寄予重要的教育價值。以此,將這些優秀的教育理念融入幼兒園園本課程中亦是優秀的幼兒教育教材。比如:回族具有重視教育的歷史傳統,以伊斯蘭文化為核心的回族文化和價值觀提倡的獨立自主的品質、吃苦耐勞的精神都可以成為園本課程開發的理念和教育方法。吸取民族文化中幼兒教育的精髓,有益于補充、修飾甚至革新課程建設中的不足,并能豐富民族地區園本課程開發的理念和實踐。
(三)立足民族文化傳承,融合能增強幼兒的民族認同感和文化自覺意識的資源
學者李阿芳認為,有中國特色的本土化課程建設是課程文化自覺核心價值的體現。任何課程都應該是具有一定民族文化特色的課程,這樣的課程文化適宜兒童與教師,因為兒童與教師是本土文化基因的攜帶者。與此同時,任何一種文化的生存與發展都需要以其自身的母體和與之相適應的文化土壤為基礎和前提。本土化的特色課程只有在本土文化譜系的特定土壤中,才能獲得自身的生存與發展,反過來在相當程度上能夠支撐與促進本土文化的螺旋上升。因此,面對多元文化課程價值觀念的沖擊,需要我們在本土文化中科學地選擇跨文化交流的結合點(李阿芳,2005)[4]。世界上不存在一種萬能的幼兒園課程能適合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所有兒童,而是各種幼兒園課程分別適合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不同兒童[2]。民族地區的幼兒園課程跟隨主流文化的腳步而開展的以“漢文化”為主的課程內容,遠離了少數民族兒童的實際生活經驗,常常使得兒童在幼兒園和在家庭所接納的文化形成差異而造成文化割裂。民族地區幼兒園課程的實施是民族地區喚起幼兒民族自覺意識和獲得民族認同感及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徑。所以,園本課程要從民族地區的幼兒認識和熟悉本民族文化開始,引導兒童理解本土文化及接納多元民族文化,以增強他們的民族自尊和自信。
二、融合民族文化的幼兒園園本課程的實施途徑
(一)在幼兒園日常教育活動中的靈活運用
在實踐活動中,為了更好地實現園本課程的目標和要求,幼兒園可以根據不同階段兒童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幼兒教師可以將少數民族文化融入到日常教育活動中。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教育活動可分為生活活動、游戲活動、教學活動。首先,在生活活動中,將融合民族文化的園本課程開發理念滲透在幼兒一日生活活動的各個環節中,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使他們了解更多的民族文化知識,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比如:早晨入園時,播放幼兒熟悉的少數民族童謠或民間故事;進餐時,每天有計劃地搭配具有地方特色且富有營養的食品,教授一些基的本民族生活禮儀;閱讀時間,給幼兒講述民族人物故事、趣聞逸事等。其次,在幼兒的游戲活動中,以民族文化資源為本,教師開發、編寫一些傳統的民間體育游戲、游戲兒歌等,讓幼兒體驗民族傳統游戲的趣味性,促進幼兒的認知、情感、技能的發展。再次,將少數民族多樣化的文化形式注入健康、科學、社會、語言和藝術五大領域教學活動中,用富有趣味的形式讓幼兒感受民族文化氛圍和不同民族的文化風情。比如:在健康教育活動中,融入民族傳統的民間體育活動,如將水族的體育項目“斗角舞”注入健康教育活動中,這不僅僅有利于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而且有助于傳統民族的非物質文化財富得以傳承。在開展語言活動時,少數民族的童謠、兒歌、民間故事和符合童真童趣的神話傳說都是獨具意義的幼兒語言素材。除此,在語言活動中,教師也可以讓幼兒在使用漢語的同時說一說母語,使幼兒在發展漢語表達和閱讀能力的同時,熟悉運用本民族的語言。在音樂教育活動中,教師可利用民族樂器、舞蹈等形式豐富藝術教育的課堂。例如:回族“花兒”民間藝術在幼兒藝術教育活動中的有效利用,能夠彰顯回族地區幼兒園的民族文化特色。在美術教育活動中,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少數民族工藝品如剪紙、編織、刺繡、雕刻等嘗試操作,讓他們體驗參與民族文化活動的快樂,萌發對民族文化的探索興趣,比如:用畫筆表現新疆維吾爾族“艾德萊絲綢”的扎染形態和紋理美感等。
(二)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體現民族文化的特色
在園本課程的實施中,幼兒園環境是一種潛在的課程資源,對促進幼兒在認知、社會性等多方面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教育作用。幼兒園的環境包括墻飾及空間環境,對幼兒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幼兒園的環境創設以最直觀的方式來展現幼兒園特點,能夠促進幼兒感官能力的發展,以及提高幼兒表現自我、獲取知識與審美的能力。因此,將少數民族文化融入活動環境創設中,不僅可以向幼兒傳遞大量的民族文化信息,而且能使幼兒在充滿民族特色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受到熏陶。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將少數民族文化資源進行加工和運用,為幼兒創設富有民族特色和民間文化氣息的活動環境。如:少數民族聚居地幼兒園園所建筑的風格、規模,幼兒園內部環境的裝飾可增添民族文化特色。在幼兒園的走廊、墻壁懸掛一些極具民族文化風格的剪紙、貼畫藝術,也可將民族的經典故事、民族服飾用壁畫、木雕等形式的呈現出來。將幼兒園環境創設同民族文化的有機結合,在兼具教育性、藝術性、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同時,注重民族文化的展示,讓環境彌漫出濃郁的多元文化的氣息,讓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在家園共育中促進多元文化的交流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就園本課程開發而言,其內容的選擇是廣泛的,除關照幼兒園的生活世界及其興趣,幼兒所在家庭、社區文化也是不可或缺的文化資源。與此同時,園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強調家庭、園所、社區的互動與合作,它是一項多元參與、集體配合的工作[5]。不同社區、不同家庭擁有的不同文化資源和文化環境,恰恰能夠為幼兒提供豐富的生活經驗、富有教育意義的課程內容。從生活中最親近的家庭到園所,從幼兒成長的文化環境中幫助幼兒與現實情境相聯系,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以及豐富的人性和社會性。具體的家園共育的做法有:幼兒園可以邀請家長合作并講解自己民族的歷史發展和民風民俗、展示清真食品的制作過程、演示民族手工藝術;幼兒園還可以組織幼兒在家長、老師的陪同下一起參觀民族文化的建筑和當地的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區,等等。這樣一來,不僅僅促進了家庭與園所的合作交流,更以家園共育的形式開展了民族文化教育,開發了特色鮮明的園本課程,讓民族文化走進幼兒園,充實幼兒的文化底蘊,增進幼兒的民族意識。
總之,民族地區幼兒園課程是民族地區幼兒生命的健康成長和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鏈條[3]。民族地區的幼兒園園本課程的開發應充分利用本土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增加幼兒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少數民族的文化特色。讓多元的民族文化走進幼兒園,充實幼兒的文化底蘊,增進幼兒的民族意識,培養幼兒的社會性,充分發掘幼兒的個性潛能,促進幼兒個性全面、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黃謹.文化本質理論視野下的教師發展[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10.
[2]朱家雄.幼兒園課程的理論與實踐[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7.
[3]周智慧,姚偉.民族地區幼兒園課程文化適宜性的價值取向及其實踐策略[J].青海民族研究,2013.1.
[4]周智慧.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兒園課程文化適宜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13.5.
[5]李子健,楊曉萍,殷潔.園本課程開發的理論與實踐[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