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國輝
摘要:新課程強調的教學過程是個師生互動、動態生成的過程,教學本質是“交往、互動”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加強管理、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發展能力的關系,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互動式教學是指教學過程中的主要要素——教師、學生和網絡所構成的互動關系,即創建民主教學的寬松空間;師生在角色平等中共進;學生在集思廣益中提高;學生在興趣盎然中作業,這一教師、學生、網絡三要素之間所構成的教學過程,即互動式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互動
一、改變傳統師生角色定位
傳統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是處于絕對主導地位。因此要想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有效地進行師生互動教學,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傳統的師生定位。要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完全體現出來,將被動狀態轉為主動,以此才能保證學生在學習中可以具有積極主動性。教師在課堂中不僅僅是要負責授課,還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為學生提供交流機會,必須保證讓學生參與進課堂教學之中,這樣才能使學生具有學習主體性,老師要盡量忽視學生和自己間的階級性,以免給學生造成壓力,否則學生也就不敢開口,達不到互動的教學目標。例如在語文的授課之中,有時可以不將文章中心思想等直接告訴學生,讓學生經過適當的討論,自己將文中所表達的內涵總結出來,教師也如同不知道答案一樣地加入討論之中。由于聯系之前所學,以及教師引導,還有同學們集體的智慧,很快就找到了答案,使得課堂學習不但輕松愉快,還鍛煉了其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并同時也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
二、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
發揮學生主體性和自主性是語文教學的核心,也是語文活動課的核心。在語文活動課中,學生始終是知識、技能、能力、品德的主動獲取者。學生是否主動參與活動,這是衡量語文活動效果的重要標志。《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學必須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學習任何知識都是一個自我構建的過程。也就是說,學生獲得任何知識都是他們自主地、能動地生成、構建的、而不是依靠外部力量塑造而成的。
在語文學習中,要讓學生自主學習,就必須拓展學生自主思維的空間。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把自身定位在學生的合作者、鼓勵者、引導者上,不要用機械的框框、統一的答案來限制學生的活動,禁錮學生的思維。要實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培養其自主意識,必須讓他們從事主動經歷和探索發現的活動,使主動學習和科學認識相聯系,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自主性的充分發揮開辟廣闊的空間,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將學生的需要、動機和興趣置于核心地位,為其自主意識重托發展創造空間。
三、創新教學形式,加強師生互動
單一的教學方式,使得課堂氣氛呆板,學生積極性低,參與度自然也不高。為了加強師生互動,就必須創新教學形式,增設有趣的課堂活動,如課堂表演、創建學習小組、開辦語文競賽等。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將課文的劇情演繹出來,讓他們身臨其境,體會主人公的心境歷程;還可以建立學習小組、開辦語文知識競賽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歡樂的競爭環境中自發學習語文知識。
四、在文學作品中互動參與,必將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依據教材從教學需要出發,通過主動參與引導,創設以形象為主體、富有感情色彩的具體場景或氛圍,可以激發和吸引學生主動學習,從而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小說與戲劇文學特別注重形象性,是體現師生互動參與精神的重要內容。在講《藥》時,可讓學生分析人物對話的特點,總結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利用現場對話和討論的方式分析人物語言特點,讓學生感受人物的情感變化。教師在教學中感染學生,學生也會積極配合教師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學生就比較容易對課文的內容及其表達的情感產生興趣,也就更易掌握語文知識,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五、教學中理解學生,并注重學生的合作學習
教師要善于理解學生,要在深入熟悉和掌握學生心理特點和個性差異的基礎上理解他們,包括他們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思維方式。認知水平和行為習慣等。在此基礎上,同他們建立一種合作關系,讓他們時刻感覺到教師是在同他們一道學習,共同進步。在語文課堂上實行互動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體現師生間的合作性原則。互動模式具有集體活動,交往學習的特征,因而它自始至終強調合作性原則。語文教學中的換位思考可分三個步驟進行:一是“自我對象化”。即教師在分析教材,設計教法和實施教學時嘗試把自己置身于教學對象——學生的位置,感受學生的學習情境,體會學生的學習情緒,揣摩學生的學習心理,估測學生的學習能力。二是“主賓一體化”。即教師在完成上述兩個步驟,明了學生“學情”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實際和教學目的,結合自己的教學水平,選擇符合教學實際的教學內容,設計最易使師生互動的教學方法與教學行為,從而將教學計劃付諸實施。三是“對象自我化”。即教師把教學對象置身于自己的位置上,設想:假如學生是我,他們會怎樣調節學生學習需要,激勵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開發學生學習潛能;具體到一篇課文,他們會如何確定教學目的,設計教學過程,選擇教學方法,他們會講授哪些問題。
在新課程中,通過廣泛交流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構建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以師生互教互學,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創設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教學關系,已成為課堂教學的新模式。廣告語說:“讓城市互動起來”。那么,在教學上我們也應:“讓師生、生生互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