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燦琴
摘 要:小學階段的中高年級學生正處于好奇心和創造思維非常豐富和濃厚的時期,但同時也是學習興趣開始出現分散的階段,學習的負擔加重且面臨升學的壓力,而數學作為學科中的必修課程,也是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礎課程,由此使得對學生在數學的思維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
關鍵詞:小學階段;中高年級;數學思維能力;培養;探討和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6-107-02
在小學中高年級的數學教學大綱中明確要求在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比較、觀察、思考以、判斷以及總結推理,從而讓學生在思考問題時條理化、目標化,并逐步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靈活和敏捷。所以培養中高年級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非常重要,而且當前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當前社會對人才需求的更高要求,為了適應這個人才發展趨勢,要不斷對學生的思維進行開拓和挖掘,培養他們的創造力,讓創造性思維也成為判斷人才的標準之一。這也是當前新課改的不斷實踐中對我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引導學生在學習掌握數學書本知識的同時,培養和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培養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1、數學思維能力促進各學科之間的學習滲透。小學階段的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與發展,一方面與其他各學科之間存在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同時也直接關系到學生未來的長遠學習與發展。這種數學思維能力雖然在一定時期內還不能明顯看出其所在各科之間具有的滲透作用,但隨著學生不斷升入初中、高中以及大學就會逐漸作用更加明顯。所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也是促進學生在其他科目有效學習的重要能力培養,所以作為教學者應站在這個立場來重視對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教學過程,而且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學生的靈活敏捷的思維,才能不斷讓學生在眾多數學題中通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來解答,達到數學成績得到質的提高,同時也促進其他學科得到更加深入的思考和學習。
2、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離不開數學思維能力。在新課改不斷發展和深入實踐的過程中,數學作為一個相對抽象的學科,也在不斷進行教育教學的改革,并逐漸形成了避免通過死記硬背地灌輸式方式來進行教學,而是通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通過多角度的方式來解答數學問題,這也是順應社會對人才發展的需求,并要求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要緊緊圍繞對學生思維能力尤其是創新思維的培養為核心工作,并將其作為數學教學的信念和基本出發點來培養出對數學感興趣并主動學習數學的學生。在素質教育發展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發展內容之一,這種思維能力培養也包括對邏輯思維、創新思維的多方面能力培養,因為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是需要大量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基礎才能實現的,所以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求加強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二、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學習的思維特征
1、辯證思維能力和品質正處于發展和進步階段。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在十歲左右的年齡階段,在這個過程中正是他們思維正發展的時期,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方式與思維的素材內容還不能有效相協調一致,這也即是讓學生從較為具體的形象思維中逐漸過渡到抽象思維。而思維品質是一個學生在智力、思維能力方面的高低劃分,例如有些學生在思維方面具有一定的創造性或者是靈活性,這都是一種思維品質的反映。而且隨著學生年齡的不斷增長,大腦發育也在完善,學習也有了更多的經驗積累,這就無形之中延伸和拓展了思維的廣度和深度。而且中高年級的學生對問題開始建立從主觀層面進行思考的能力,并會提出自己的為什么和想法,這也是一個獨立思考問題的過程表現,并且對問題思考的角度會逐漸趨向更加豐富多樣化,甚至會出現問題的多種假象和思考。
2、小學數學思維品質具有差異性。在較低年級階段學生的辯證思維開始出現,并在中高年級時這種辯證思維能力開始逐漸形成和完善,這就為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基礎。而且思維品質是不同的學生個體所具有的智力水平的強弱的一種表現,例如低年級的學生思考數學問題時,缺乏思維的主動性,只是從表面和客觀的層面出發去解決問題,而中高年級的學生則在思維能力方面開始建立一定的主動性,能開始學會獨立自主的思考問題,并開始在實踐能力方面有了階段性的突破,會在深入思考問題的過程中,產生創新和新奇的想法。所以這種小學思維品質的差異性,也是一種學生對數學問題思考是否具有主動性和主觀性的表現,但仍然不能快速進入到最佳的思維狀態中去,也即是思維方式上存在一定的欠缺。另外,由于數學知識的結構有一定的內在相關聯系性,所以學生在理解和認識上還不能形成對數學知識結構框架的建立。
三、培養中高年級小學數學思維能力的有效策略
1、通過多元化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是造就不少具有偉大科學成就的人才的重要能力,而我國在教學中由于受制于傳統教學理念和模式的束縛,導致學生的思想得不到解放,無法通過多元化的思維來進行學習,而僅僅通過教學的固守成規來約束學生在想象力的發展,而在近年來的新課改的發展大大改善了這種格局,強調并重視對學生多元化思想的尊重,提倡和鼓勵學生具有自己對問題的不同見解,放手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五年級對立體圖形的認識這個知識內容的過程中,教學者可結合生活中學生認識和熟知的物品來進行介紹教學,例如飲料瓶、籃球、魔方、積木、杯子、乒乓球等等,讓學生對這些熟悉的物品進行分類,首先可讓學生在沒有分類標準的要求下進行任意分類,然后可根據形狀、大小以及用途來分類,然后根據學生分類的結果來予以肯定的評價,然后根據這個分類引出立體圖形的內容教學,啟發學生的多元化思維能力的培養。或者通過趣味性的啟發式教學來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2、培養學生學會傾聽和仔細閱讀課本的好習慣。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同時也是學習的最大動力。如果學生能夠對數學學習具有一定的求知欲望和興趣,那么他就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中,并對問題進行深入探索和思考。而通過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學習習慣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這也是教學者實現課堂有效教學的根本前提。對于學生因為數學學習的抽象性和枯燥感,導致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精力不集中或者是對數學產生一定的厭倦,此時作為教學者就應該采取有效的方式來把課堂的枯燥乏味的氛圍變得更加生動和活潑,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有趣性,逐漸引導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并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這一方面作為教學者要有一個非常飽滿的精神狀態來進行教學,并從教學語言上注重有趣和生動性,有條理、有步驟的循序漸進,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深入到數學的思考和學習中來,并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帶動學生進入到數學的思考和探索的階段,讓學生在掌握了數學基本知識的同時,不斷建立屬于自己的數學思維能力,并養成自己學習數學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尤其是要重視引導學生善于從數學閱讀教材中去進行分析、思考、推理和判斷總結的思維過程,只有這樣才能逐漸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起到實質性作用。
3 、通過直觀形象引導學生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由于在身心發展方面還不夠成熟,因此還不具備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尤其是針對數學學習中的部分較為難以理解的問題時,需要老師通過具體且直觀的轉化才能理解。但是基本上在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都建立在抽象思維能力的前提之下,因此這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有一定的難度。作為教學者應該意識到這種數學學習的特征,并結合當前中高年級學生的思維發展情況,對數學教學中的抽象問題采取具體的、直觀的形象來引導學生建立自己的數學邏輯思維。例如在六年級數學中學習如何對圖形進行放大和縮小的部分,老師可借助多媒體在屏幕上為同學們呈現一個長方形在鼠標的拖動下擴大和縮小的變化過程,讓學生對這個直觀化的過程進行觀察,非常容易看出這個長方形的變化規律,從而更好的學習這一課時的內容。
參考文獻:
[1] 關麗娟.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18(7):260-260.
[2] 潘日春.小學高年級發展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實踐研究[J].教育界,2015,12(23):40-40.
[3] 盧興龍.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方法優選[J].新課程·下旬,2014,22(5):15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