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銀
摘要:作為當代一線的數學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充分發揮自身的組織作用和引導作用,還要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完成“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不斷的增加學生對于數學的情感投入,促使學生從內心喜歡數學學習,從而不斷的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初中數學;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自主參與
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將是我國現代教育和未來教育的重要內容和目標。而在課堂上學生往往隨著老師的問、講團團轉,大多被動應付,接受性地學習。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創造能力受到嚴重的壓抑和損害。要想建立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師生關系,把以教師問講為主體的課堂教學,轉變為教師引導,學生獨立探索、質疑問難、研討交流的自主參與學習。
一、培養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樹立創新意識
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人的大腦處于活躍狀態,能夠最有效地接收信息,使學生自覺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學習中。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采取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思維的內在動力。如:在教學幾何課時,可采用直觀演示法、動手操作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讓他們動腦、動口、動手,讓學生自己擺一擺,畫一畫,在實際操作中驗證結論,啟迪他們的創新意識。還可以開展一些活動如數學操作大賽、數學笑話晚會、邏輯故事演說等,鼓勵學生聯系實際,找準生活與數學的結合點,培養創新興趣。要引導和鼓勵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和原理去觀察身邊的現象,盡量把生活實際中的問題聯系到課堂教學中,再把數學理論與應用到生活中,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維持他們長久的創新興趣。
二、重視課前預習,提高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意識
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新課之前,可以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如果讓學生帶著預習中的疑問進入課堂,結合教師的講解,對照學習,就會使學生有意識、有目的地去接受知識。由于學生的本身素質和能力有所差異,所以預習應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學習為益。教師可以將學生幾人為一組,每一個小組中好、中、差學生結合,選一個較好的學生為組長,專門分配預習任務,制定預習目標,選擇學習方式,完成較好的要幫助較差的學生,達到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經過預習一環節,學生對要學的知識就有了大致的了解,再學習新課就如魚得水,非常輕松了,有疑問學習內容也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重點提出得到解決。
三、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利于學生創新的環境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給學生以自主探索與創新的空間,對于一名學生來說,充分的思考時間和討論時間,不僅發展了學生思維的完整性、邏輯性和創新性,還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課堂上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名學生,走進每一名學生的內心世界,把平等和自由交給學生,良好的師生關系需要教師悉心呵護。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要心胸寬廣,善于用尊重他人的行為影響學生,對學生的不禮貌行為,教師應采取寬容態度,適當加以疏導,不激化矛盾,只有師生之間關系協調了,學生和教師才會產生感情上的共鳴,從而進入教育教學的最佳境界,提高初中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巧妙設計教學活動,鼓勵學生自主參與學習
在自主學習型教學模式中,教師不僅應注重學生的主動學習,還應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所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為此,教師應巧妙設計教學活動,為學生搭建起一個良好的平臺,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讓他們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如,在學習了“銀行的利率”“打折銷售”相關內容時,可先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銀行了解利率,去超市、商店打聽打折的情況,詳細了解利率、折扣等內容,并讓學生以分組討論的形式開展討論,使每名學生都能分享到來自其他同學的觀點與認識。因此,引導學生走出課堂,體驗數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強化學生的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的有效結合。
五、組織探索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組織各種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進來,且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在學生遇到困惑或者困難的時,要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分析,探索,最終將問題解決了。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夠幫助學生了解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還能夠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助于培養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的意識。學生只有主動的參與其中,才能夠感悟數學思想,收獲知識,完成知識的內化過程,因此在數學課堂上,要構建和諧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積極質疑,敢于提問,且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討論。只有學生自主的參與訓練,才能夠鞏固和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六、加強合作與更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信息論告訴我們,學生的學習是一個不斷與外界進行信息交流互動的過程,因此教學中信息交流的多向性與有效性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新課標》也指出學生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因此教學中教師應創設師生互愛、人格平等、教學民主、生生和諧的情感交融的教學氛圍。應通過優化師生、生生互動的組合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多向交流。教師直接參與到教學交流中,成為學生合作的伴侶,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與伙伴商量、討論,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不斷加深、完善或糾正自己的認識,這樣讓學生在與同伴的交流合作中,辨清事物的真偽,認清事物的本質。在交流與合作這種形式中,既使學生主動獲取了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又使自主性得到充分的發揮。
總之,作為當代一線的數學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充分發揮自身的組織作用和引導作用,還要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完成“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不斷的增加學生對于數學的情感投入,促使學生從內心喜歡數學學習,從而不斷的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