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勇

摘 要: 《國際貨運代理實務》課程具有綜合性、實踐性、操作性強等特點,為培養行業企業需要的高素質技術型人才,與課程配套的實訓方案的設計與實施顯得至關重要。以國際貨運代理工作工程為主線,根據國際貨代企業工作崗位要求選取實訓項目內容的實訓方案,對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職業素養大有裨益。
關鍵詞: 國際貨運代理 實訓 職業能力 教學方法
國際貨代通常被譽為國際運輸的組織者、國際貿易的橋梁和國際貨物運輸的設計師[1]。近年來,隨著國際貿易、運輸方式發展,國際貨運代理已滲透到國際貿易的每一領域,國際貨代行業得到快速的發展,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大幅度提升。
為滿足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很多高職院校在物流管理專業教學計劃中均開設《國際貨運代理實務》課程,并作為專業核心課程之一[1]。
由于《國際貨運代理實務》課程本身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實踐性、操作性等特點,如何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素養,一套與之相配套的實訓方案就顯得尤為重要[2]。
1.設計思路
《國際貨運代理實訓方案》是在《國際貨運代理》理論課程的基礎之上設計開發的,本實訓方案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崗位需要為依據,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目標,以滿足國際貨代行業對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本實訓方案以基于貨運代理工作過程為主線,除認知國際貨代行業實訓之外,根據運輸方式不同,將實訓任務劃分為兩大模塊:一是海運代理操作,二是航空貨運代理操作。
在設計方案時,對照企業崗位需求,選取典型性業務情境,組織設計實訓項目內容。在實訓教學過程中,按照先單項、再綜合的步驟依次進行。始終堅持融外貿單證與國際貨代實訓教學為一體,并嚴格參照《國際貨運代理通用交易條件》、《國際貨運代理服務質量要求》、《國際貨運代理作業規范》等國家標準,以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使其具備從事國際貨運代理工作的業務技能[3]。
1.1知識目標
了解國際貨運代理企業的經營范圍、業務內容、服務對象及行為規范;了解國際貨運代理企業的內部分工作及崗位職責;了解海運代理及空運代理的操作流程;熟悉合同、信用證中的運輸條款;熟悉有關國際貿易、國際貨運,以及貨運代理的國際公約、國際慣例和相關法律法規。
1.2技能目標
掌握國際貨運代理企業的經營范圍;掌握海洋運輸、航空運輸的主要航線和基本港;掌握國際貨代海運代理操作的基本業務流程;熟練查詢船期表并具備正確計算各種運費能力;具備審核、規范填制各種貨運單證的能力;具備完成一票海運代理業務、空運代理業務操作的業務技能,等等。
2.實訓項目
本著“任務引領、做學一體”的設計理念,結合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要求,在實訓方案設計及教學過程中,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進行有效銜接,以學生為主體,突出企業關鍵崗位及核心能力培養[4]。具體實訓項目安排如下表所示:
3.教學實踐
3.1教學方法
為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增強教學效果,應當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3.1.1項目教學法。根據國際貨運代理不同業務內容,按照具體業務主線,將不同業務劃分為若干個不同的教學實訓項目。以海運代理操作規程為例,按照接受客戶委托—訂艙—代理報檢—代理報關—代理保險—制單—結匯等具體業務操作實訓。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對相關理論知識進行提煉講解,分配具體任務,讓學生扮演不同的崗位角色完成具體的項目任務。在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終提升能力。
3.1.2情景教學法。根據市場調研,通過對典型性工作任務分析,創設不同的學習情境,并對不同情境設置若干具體任務供學生完成。例如組建模擬國際貨運代理企業時,將學生分為若干組,分別扮演攬貨員、外貿客戶、船代等不同角色,通過情景模擬完成攬貨、合同簽訂等任務。情景模擬,不僅能讓學生掌握業務流程,還能讓學生意識到職業禮儀、職業素養等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3.1.3案例教學法。根據不同的項目任務,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并輔以適當的典型案例予以示范、分析講解,比如國際貨運事故責任處理、國際貨運保險等。通過案例分析討論,提高學生對具體問題的分析解決能力。
3.1.4現場教學法。為加強學生對國際貨代行業、工作場景、工作崗位等的認識和理解,在實習實訓過程中,組織學生到合作企業、港口、監管倉庫等場所進行參觀學習。
3.2教學手段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根據項目任務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實施教學。
3.2.1多媒體技術。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以動畫、視頻錄像等不同方式向學生介紹相關業務流程及知識要點,增強學習的趣味性[5]。通過網絡查詢、訪問等途徑,了解行業的最新資訊。
3.2.2真實單據與軟件模擬相結合。根據不同項目任務安排,采用真實單據與軟件模擬相結合的方式要求學生完成各項任務。例如各種單據填寫、費用計算采用紙質方式,業務流程方面的內容借助軟件模擬。
3.2.3企業參觀與專題講座相結合。組織學生到合作企業進行實地參觀學習,采用現場教學方式,增強學生對工作情景和工作崗位的理解。聘請校外合作企業業務骨干走進課堂,舉行專題講座,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實際工作中的工作要點及注意事項。
3.3教學考核
教學考核不僅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技能掌握情況,而且是對教師教學效果、教學方案設計的檢驗,進而不斷加以改進、完善,最終有效增強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在《國際貨運代理實訓》教學實踐過程中,筆者根據項目任務的不同,分別制定不同的考核標準,充分體現由傳統的終結性評價方式轉向形成性考核方式,即側重于對學生任務完成過程的評價。例如對組建模擬貨代公司,從公司名稱、業務范圍、PPT制作及匯報、任務書的完成情況等方面考核;航空進港貨運代理項目則從訂艙手續、單據填寫、費用計算、小組成員之間的配合等方面考核。結合不同的評價標準,對學生的職業素養、能力做出整體評價。
4.結語
一套與課程配套的實訓方案的設計與實施,是提高學生職業技能非常重要的保障,只有在實訓內容與企業崗位要求相一致、教學評價標準與企業用人標準相一致的基礎上,才能實現學校與企業的無縫對接,培養出符合行業需求的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周啟良.國際物流與貨運代理[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1.
[2]肖旭.國際貨運代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楊占林.國際貨運代理實務精講[M].北京:中國海關出版社,2009.
[4]吳紅華.國際貨運代理海運操作實訓方案設計[J].中國市場,2014(10):128-129.
[5]張健奇,韓軍烈,殷慧慧,汪大蘭.基于工作過程的《國際貨運代理》課程內容開發與實踐[J].物流科技,2015(4):57-59.
基金項目:中國物流學會2015年物流教研教改項目,項目編號:JZW2015080;2013年安徽省級質量工程項目,項目編號:2013jxtd079;2013年安徽省級質量工程項目,項目編號:2013ghjc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