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淑梅
摘 要:據社科院調查,甘肅省2010年人才規模綜合指標在全國居24位,科學家和工程師人數居第21位,科技研發人員位居第22。人才資源供給不足,高層次創新人才流失嚴重,難以滿足重點領域的發展需求,再加上大量的人才外流,甘肅地區市場經濟的發展步履艱難。近年來,甘肅省正經受著越來越嚴峻的高層次人才流失的考驗,使甘肅省與其他地區在經濟發展中的差距越拉越大。為了給甘肅省人才流失提供一些建議,本文對甘肅省人才流失的現狀和特點這兩個方面做了分析說明。
關鍵詞:甘肅省;人才流失;現狀
一、甘肅省人才流失的現狀
據國家統計局一份統計報告顯示,在2005-2010這五年間,甘肅共調出專業技術人才4986人調入3054人,其中調出高級職稱人才999人,調入30人。由這一數據可以看出,人才外流特別是高級人才外流在甘肅尤為嚴重。這種現象只是說明了人才外流的其中一種途徑,除此之外甘肅人才還以其他更加不易察覺的形式流入東部地區以及國外。這樣的人才流失不僅直接造成甘肅省人才的缺乏,而且還從其他各方面給甘肅省綜合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一)高考造成的人才流失。每年的高考都會讓一批甘肅省人才流向外地,無論是高考成績一般的,還是那些高考狀元及高考成績拔尖的學生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去東南沿海發達城市去讀大學,甚至連落榜的同學也會優先選擇去東南沿海讀高職或者創業。比如甘肅省有名的狀元縣會寧縣,近30多年來有十幾年的高考狀元都出在會寧,但是,這些難得的狀元們都考到在先進發達的外地城市去讀大學了,并且他們大學畢業后幾乎沒有人回到甘肅工作。這種人才的流失對甘肅省這種本身人才就極其缺乏的省份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二)大學畢業生外流。甘肅省每年的大學畢業生都奔向東南沿海城市就業,比如蘭州大學,畢業生質量相當高,但是外出就業比例也比較高,人才流失現象相應的比較嚴重。還有西北師范大學,作為專門培養師資人才的高校,其畢業生主要都去省內各所高中或職業學校就業。但是,近十年來西北師范大學也同樣出現了較嚴重的人才外流現象,尤其是其博士畢業生到外地工作的較多,1996 年到2004年之間,西北師大的博士及上學歷人才流向東部發達城市占總流失量的比例逐年上升,到
2004年甚至高達70%。
二、甘肅省人才流失的特點
(一)人才基數小,流失數量大。隨著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政府越來越重視甘肅省的綜合發展,盡管在人才問題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收效甚微,人才流失數量依然很大。據統計近年來甘肅省高等教育人才的流失率是流入率的2倍。
(二)高層次人才的“孔雀東南飛”。高校人才流失可分為兩類:一是顯性流失,二是隱性流失。顯性流失表現為下述提及的孔雀東南飛情形,而隱性流失主要是表現在高校管理用人機制的決策失誤,將一部分人才用于行政和后勤部分,使得他們的才能不能很好的發揮出來,不能實現其價值,造成人才的浪費。
(三)人才流失規模擴大化。甘肅省的人才流失不僅僅存在于高校科研機構,也普遍存在于企業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而且流失數量呈現逐步增長的趨勢,這現象近幾年表現的尤為突出。中小型企業人才流失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一是熟練工人的流失。由于甘肅省經濟落后嗎,待遇水平較低,因此,中小企業存在經常扣發工資,待遇較差的問題,因此導致這些熟練的技術工人轉移到其他地區;二是技術人才的流失。甘肅省現有的工作環境和設置很難滿足一批技術工人的要求,而發達地區優惠的條件誘使他們向更發達的區域流動;三是管理人才的流失。這一現象特別存在于甘肅家族企業中,而且尤其嚴重。
(四)人才分布不合理。基層是真正需要人才的地方,但是由于基層地方條件艱苦,一部分人的“享樂主義”的思想觀念嚴重,因此不愿意去。就甘肅省而言,大量的人才集中于國有企業,政府科研機構等效益較好的單位,使得他們的才能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因此形成對人才的極大浪費和利用率不高的現狀。人才想要進入待遇較好的部門,如果無法進入,便會嚴重打擊他們的積極性,一定程度上使得他們離開甘肅,向機會更多的地方轉移,進一步加劇人才流失,由此形成惡性循環。
(五)人才流失年輕化。甘肅省人才流失有兩個特點:一是高層次的中青年人才流失加劇;二是青年人才出國學習或在發達地區學習,學成后,不愿再回到甘肅省工作。從年齡上看,人才流失從30-55歲不等。據調查,甘肅某高校教師隊伍中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占教師總數的近一半,50歲以上的占三分之一,45歲左右的僅占9%。由此可見,青年教師的歸屬感較弱,容易流失;同時,老一輩的人才在接受新事物不如年輕人快,導致人才隊伍整體應對社會創新和發展的不確定性的靈活性下降,進行知識創新與國際接軌的能力下降,極大程度上不利于甘肅地區現代化建設和發展的進程。
參考文獻:
[1]戴明.甘肅省中小民營企業人才流失問題及對策分析.2009(10)
[2] 邵建平,張曉媛,邵千蕓.地域認同度對核心人才流失影響的差異性研究.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