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麗娟
摘 要:數學是一門與實際生活聯系十分密切的學科,可以說數學來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尤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周圍的生活出發,多觀察、多感受,從生活中多捕捉素材,從而,將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通過教學使學生逐漸提高對數學源于生活的認識,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切實學到終身受用的數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現實生活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3C-0042-01
數學教學是小學教學的基礎,數學是一門與實際生活聯系較為密切的學科,數學中的大部分問題均能從生活中找到原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從實際生活入手,將數學知識與生活中的問題進行聯系,指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掌握數學知識,學會用數學的思維去考慮問題,掌握好解題方法,從而,真正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多觀察周圍的生活,在生活中捕捉有用信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現結合教學實踐就數學與生活相融合的問題淺談以下幾點:
一、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在生活中找到問題的原型
數學教學與社會生活相互依存,相互融合。尤其是小學數學,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形,因此,我們必須開放小教室,把社會生活這個廣闊天地作為學習數學的課堂。數學來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學生的眼睛是善于觀察的,教師應在平時對學生進行觀察指導,并以教材為藍本,根據教材所給內容,緊密聯系現實生活,并進行加工,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提出相適應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同時,對于提出的問題應盡量地由學生自己回答,使學生對數學問題產生興趣,從而,能激發自覺學習的欲望,不斷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現實生活中處處隱藏著數學問題,而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若能充分利用問題在生活中的原型,能夠使學生積累更多的數學知識,同時,還能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以生活為學習基礎,在生活中找到知識的原型,并按照教材的要求對問題進行生活化,從而,使學生自覺地將問題與知識聯系起來,不斷提高學習能力。
二、觀察生活,用生活素材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生活中每個例子都是學生進行數學學習很好的素材,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就應該善于捕捉“生活素材”,收集生活中的數學實例,為課堂教學服務。數學教材中給出的題目往往缺乏生活氣息,與生活距離較遠,教師應善于將這類題材改為學生熟悉且感興趣的題目,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能夠主動地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去。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能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存在的廣泛性,數學與生活是緊密聯系的。指導學生努力觀察生活,在觀察的過程中產生主動探究的欲望,從而不斷獲取成功。
三、探討生活未知,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學習是從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的過程,探索生活中的未知對于小學生來說是具有一定難度的。因此,在學習時應引導學生從簡單的問題開始,對于學生不明白的地方應與其進行深入地探討,幫助學生領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通過引導與探討,學生能夠逐漸從生活中自主獲取知識,并能學會使用學習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望在探討中被激發出來,培養其質疑的精神。
四、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達到學以致用
(一)開展實踐活動,拓寬學生視野
實踐活動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尤其是小學生,他們天性好動,對實踐活動十分感興趣。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適時開展實踐活動,使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學生在玩中能夠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遇到的問題,真正達到了學用結合。同時,實踐活動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運用的能力;學生為了實踐的需要會努力搜尋可用信息,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并在收集后與同學間進行交流,從而也提高了學生的交流能力。而這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培養對學生的數學思維和生活實踐都是極具價值的。
(二)將生活問題引進數學課堂
數學本身與實際生活聯系得較為密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將生活問題引到學習中,并努力發現并應用生活中有價值的東西來輔助教學,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生活問題,將生活問題引進數學課堂,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消化數學知識,從而能夠運用數學思維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三)加強課外練習,學會舉一反三
要想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不能只拘泥于課堂學習,加強課外練習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教師應為學生安排適當的課外練習,并能使學生在生活中找到練習的方法,親身體驗,從而加深理解,能夠通過一個知識去理解另外的知識,真正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將生活與數學知識相聯系,建立起生活化數學的思想,指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進行數學學習,從而,不斷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吳媚.讓課堂成為數學與生活的橋梁——淺談數學生活化教學[J].小學教學參考,2011,(11).
[2]褚秀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的探索[J].新課程,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