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亞麗


摘 要:隨著我國對科技人才需求的增長,工科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招生數量也隨之增加。如何提高工科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是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針對目前我國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中存在的問題,探討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方法和途徑,提出了明確定位,優化課程體系,健全雙導師制,加強實踐基地建設,強化培養環節等管理建議。
關鍵詞: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全日制專業學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3C-0064-02
目前,我國碩士學位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傳統學術碩士學位,一種是專業碩士學位。與學術型碩士學位不同,我國從1991年開始實行專業碩士學位。2009年,國家拓展了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方式,改變了原有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以非全日制在職人員為主要培養對象的格局。教育部在2010年提出調整碩士研究生結構的目標:力爭使專業學位研究生規模在2015年占研究生總規模的50%以上。從相關數據調查研究來看,我國研究生專業學位在2011年3月時,就已經多達39種,其招生數量已經占據了研究生招生總數的30%。由于專業學位研究生出現時間較短,導致社會公眾對于專業學位研究生與學術學位研究生區別認識不足,并且現階段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尚不夠完善,與社會經濟發展新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需要相關部門重新對專業學位研究生進行戰略定位,進一步從理論上區分專業學位研究生與學術學位研究生的不同,同時研究制定適合我國國情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全面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個人素質。本文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對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為定位系統性地從理論視角多方面、多角度、多層面地提出更加完善的全面推進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構建策略。
一、專業學位的內涵、發展及其定位
要探討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模式,首先應該明確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內涵和定位,只有明確了內涵和定位,才能為制定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模式提供依據。
專業學位是面向特定社會職業的人才需求, 為培養社會高端專業人才而設立的學位類型, 它本身并不一定代表獲得者擁有高精深的專業理論修養, 或者在相關專業領域做出了原創性的研究成果。從其內涵及外部特征來看, 專業學位的內在規定性顯示, 獲得者具備了特定社會職業所要求的專業能力和素養, 具備了從業的基本條件, 能夠運用專業領域已有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有效地從事專業工作, 合理地解決專業問題。因此, 專業學位注重應用、注重實踐。
1991年我國開始實行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2009年教育部下發了《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招生對象開始面向廣大應屆本科畢業生,培養類型也開始由以學術型為主的模式逐步向以應用型為主的模式轉變。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和建設,專業學位教育發展迅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與其他形式的高等教育相比,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還屬于新興事物,其發展雖然為應用型人才和實踐型人才的培養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平臺,但同時也會由于其迅速的擴張在短期內給高校帶來了很大的壓力,造成了對學校的師資隊伍、課程體系、培養環節等原有形式和結構的失衡,同時也引出了一定的教育質量問題。
從專業學位的內涵和定位出發制定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為制定相關政策提供了依據。
二、專業學位與學術學位的關系
目前高校研究生的培養類型包括學術型研究生和專業學位研究生,尤其在專業學位研究生開始招生的初期,社會上包括學校內部對于專業學位研究生與學術型研究生二者之間的關系還不是很明確,存在一定的誤區。所以,在此有必要明確專業學位與學術學位二者之間的關系,才能為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提供正確的指導思想。
專業學位是現代高等教育發展的產物,它和學術學位處于同一層次,培養規格各有側重。專業學位和學術學位一起構成現代高等教育學位體系不可缺少的兩大組成部分,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
專業學位和學術學位都是建立在共同的學科基礎之上的,攻讀兩類學位者都需要接受共同的學科基礎教育,都需要掌握學科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與技術。在不同的教育階段,兩類學位獲得者進一步深造可以交叉發展。
專業學位和學術學位的本質區別在于人才培養目標、知識結構、培養模式及人才質量標準不同。高等教育越成熟,兩個體系的劃分越明晰。
三、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構建
北京理工大學控制工程領域專業學位研究生自2009年開始招生,目前已招生6年。招生人數從最初的每年20人左右增長到現在的每年70人左右,招生比例達到招生總人數的三分之一。(詳見下表)隨著招生人數的增加,如何規范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模式,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首要問題。
對于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構建,主要從生源質量、入學考試、培養方案、培養環節、導師隊伍、實踐能力、學術氛圍等幾個方面進行構建。
(一)提高生源質量
加大招生宣傳力度。優秀的生源是保證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為了更好地吸引全國各個高校的優秀生源,加大招生宣傳的力度,學院利用網站及時發布各種與招生相關的信息,同時采取各種獎勵的政策,對于來自“985高?!钡膬炐銓W生給予一次5000元的新生獎學金。
嚴把初試、復試關。在招生政策上采取靈活的措施,報考學術型研究生可自由轉專業學位研究生,同時增加復試比例,每年專碩的復試比例控制在150%左右,以擴大遴選的范圍。此外在達到初試成績外,加大復試所占比例,同時面試時著重關注學生對本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教學和培養體系是否了解,對自己的定位是否合適。為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后打好基礎。
(二)制定合理的課程培養方案
課程設置是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保證。因此,制定合理的培養方案是前提條件。首先構建基礎理論教學平臺,一些數學基礎課程對于工科專業的學生是比較重要的基礎,比如,《數值分析》為我院控制工程專業學生的公共必修課。其次是專業基礎課,例如,我院控制工程專業所開設的《線性系統理論》和《自動控制中的線性代數》等,學好這些專業基礎課也是學好專業的前提。選修課是對必修課的補充,針對今后的研究方向,學生可以選擇相關課程進行選修,為論文的研究和撰寫積累一定的理論依據。
(三)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
針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特點,控制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特別設立實踐課程“高等自動控制系統實驗”——專碩必選;此外選修課中的部分課程增加實驗內容,如伺服驅動與控制、智能控制等;同時鼓勵學生參加競賽或指導大學生科技競賽。
同時,為了發揮我院科研的優勢,發揮科研平臺和自制儀器設備作用,讓學生更早、更多接觸科研測試設備,了解科研實施過程、提高工程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利用校企聯合實驗室、與企業項目合作、聘請企業導師等,安排學生到相關企業進行實習,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并每年評選實踐方面的優秀生作為獎勵。
(四)導師隊伍建設
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培養高質量研究生的重要保證。培養專業學位類型的研究生對導師的要求應不同于學術型學位對導師的要求。從事專業學位教育的教師,不僅要有豐富專業理論知識和較強的科研能力,還應該有一定的實踐經驗。為了區別與學術型研究生的不同,在導師遴選的過程中,十分注重導師是否具有工程背景。由于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學制只有兩年,因此為了保證能夠順利畢業,學生需要提前進入課題,在指導方式上一般采取導師組的指導形式,導師組由課題組內的3~5名老師組成,學科帶頭人任組長。
(五)加強培養環節
由于專業學位研究生學制的特殊要求——兩年制,因此,在課題時間安排上需要提前進入課題。第一學期結束,導師確定研究課題; 第二學期上課的同時,查閱文獻資料、學習相關知識、準備開題報告,期末必須開題; 利用暑假盡早開展實踐培養和論文研究工作。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論文選題首先應強調實踐性。選題主要來自于企業的生產實踐活動中,指導教師在選題時應依據本學科的發展前沿,以導師在研的橫向科研項目為背景寫學位論文,確保所選題目很好地與工程實際相聯系,注重將實踐和理論提升相結合。
在培養環節制定的過程中,在開題、中期、答辯的各個環節中進行嚴格把關,尤其在論文送審過程中,采取了30%比例進行盲評,盲評專家由校內和校外兩名具有高級職稱的專家進行評審,保證了論文質量。
專業學位研究生論文答辯小組成員采取與學術型研究生有所區別的方式。特別是一些在企業完成論文的學生,答辯小組成員應至少有一名以上相關企業高級工程師參加。
加大培養環節檢查力度,學院聘任6名離退休教授(已聘四年),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復試、授課質量、開題、中期、答辯等環節進行監督檢查。
(六)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
培養創新性一直是研究生培養的主要目標,無論是學術型還是專業學位都需要創新性。因此,學院也比較重視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培養。
學院每年開展研究生論壇,聘請院士、知名學者做報告人次不少于20次,并由研究生自己組織論壇進行交流;每年評比成果優秀的研究生并進行表彰,同時由獲獎學生做經驗交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雖然目前我校對于專業學位研究生畢業要求并未提出發表論文的要求,但是我院仍鼓勵專業學位研究生發表高水平論文、申請發明專利等學術成果。
學院實行團隊管理模式。學院成立了17個教學團隊,鼓勵教師加強理工結合、基礎和應用研究結合、不同學科交叉融合,為學生創造了多種交流機會和形式。
隨著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數量的激增,其培養質量好壞關系到高校研究生整體培養質量水平,因為必須不斷加強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探討和實踐,以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 史雯婷.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屬性探討[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4, (10).
[2] 張東海,陳曦.研究型大學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狀況調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2).
[3] 別敦榮.專業學位概念釋義及其定位[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9,(6).
[4] 邱蘭蘭.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J].大學教育,2013,(10).
[5] 李良碧.工科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提高途徑探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