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易霏
【摘 要】分析中職語文課堂進行拓展教學的必要性,提出實現語文教學拓展的策略:依據學生的專業設置情境教學,設置真實的情境演練職場實景,設立口頭表達訓練專門課堂,注重應用文與專業結合,設立專門的閱讀課。
【關鍵詞】中職 語文教學 拓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2B-0121-02
中職語文作為職業學校教學的基礎學科,有著特殊的功能。中職學校設有多種專業,每種專業都有自己的特點和要求,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有針對性地對各專業學生開展語文課的設計和拓展,讓學生在基礎學習中提高專業能力。
一、中職語文課堂進行拓展教學的必要性
傳統的中職語文教學就是接受語言知識訓練的過程,這樣的訓練往往都是著力在知識點上,為學習而學習,成為純知識的認領。現行對學習的考評制度又使學生陷入為考試而學知識的困境,使學生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中職語文新課標提出,語文作為基礎課程要變統一和求同為尊重多元和個性差異,中職語文課程必須關注中職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發揮中職語文多元的功能性,積極地拓展,盡可能地去開發利用語文教學資源,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多方面吸取知識精華的能力,多方面感悟社會,陶冶情操,從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創造性。中職語文課堂進行拓展教學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知識的拓展,能夠讓學生從原有的學習基礎知識的模式中跳出來,用新的形式吸引他們更有效地學習。因此,語文教學知識的拓展,能讓學生更自主地產生探索和研究的興趣。
第二,提高學生語文修養。語文學科是一門最基礎的學科,它的應用很廣,不僅僅在于平時的應試,更在于今后的實際運用。因此,多方面的拓展能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的運用技巧,從而形成自身的能力和修養,并更好地運用到實際需求中。
第三,幫助學生更深入理解語文知識。中職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把所學到的語文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有助于促進書面表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通過課堂上的拓展,使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
二、語文課堂進行教學拓展的策略
當前,隨著中職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舊的教學思想、教學體制、教學方式都需要不斷注入新方法新方式,這都是屬于一種與時俱進的“拓展”。對此,語文課堂教學必須依據新課標的要求,緊扣教材和學生專業進行拓展,讓學生從“要我學”轉到“我要學”,從而使學生能更容易接受語文的學習。
(一)依據學生的專業設置情境教學。所謂情境教學是指通過情境引發問題,啟發學生積極思維的一種活動。中職語文課堂應根據不同專業的需求設計教學內容,達到教學與情境同步,培養學生的就業意識。一是把合適表演的課文設計為劇本,各個專業對號發揮特長。如在講授《一碗清湯蕎麥面》一課時,如是服務專業的學生,教師可以把重點放在角色的身份上,讓學生扮演課文中的角色,模擬老板夫婦、母親和兩個兒子的口吻,配以神情動作,模擬故事情節,以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以及職業意識,讓學生去感受這場表演中各個人物的內心、內在的涵義,了解怎么樣才算一個合格的服務人員等。而如果是烹飪專業的學生,就請他們著重注意了解哪個面是怎么煮的,順帶講解相關美食知識、做法,提高學生的興趣;如果是美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他們根據對課文的理解來開展舞美的系列設計、表演廣告宣傳等,讓學生發揮出創造能力,提前感受就業實況。
(二)設置真實的情境,演練職場實景。中職語文課本中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有職場規劃和應聘等教學內容,在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模擬特定的職業場景,培養學生的就業意識。特別是在職場規劃中,教師要根據不同專業的學生,為學生開展各專業領域的講授,比如在酒店管理專業,可以讓學生做一份自我介紹書,展示自己的特長,然后再來認識自己將從事的職業,分析行業內需要什么樣的特長,最后再設計自己的職業規劃。在課堂上,分小組同學相互交流、相互點評等。然后在接下來的課堂實踐活動“應聘”中,組織學生開展一場模擬招聘會,設置真實的場景,結合上一節所開展的職業規劃,成立不同的專業小組,讓學生扮演應聘者進行應聘。教學中根據不同的專業,讓學生對應聘所需要的條件進行準備,體現出自己的專業能力等。學生在招聘與應聘之間,各有體現,從而讓學生了解在整個過程中,從參加者的個人表現、口頭表達中去判斷應聘時怎樣做才是最突出的,從而增強學生的就業意識。
(三)設立口頭表達訓練專門課堂,側重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為學生就業打下基礎。初中的語文教學對口頭表達能力要求不高,因此,到了中職很多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欠佳,而作為即將面臨社會選擇的中職生,具備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是走向成功的一個較為關鍵的因素。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加大對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
1.做好基礎教學的同時,更應注重對學生語感的培養。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因地域因素的制約,日常表達與標準的普通話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教學設計需要幫助學生掌握最基礎的字、詞、句、篇的讀法,在實際教學中老師應以自身示范引領學生的朗讀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這樣對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會有極大的幫助。
2.在課堂上設置固定的口語時間,加強培訓。在教學上,對學生做字詞及語感上的培訓后,即可以結合教學開展說話訓練,每節課留出一點固定的時間,從學生的自我介紹開始說話訓練,然后再慢慢加深難度,介紹家鄉、談理想、談對時事見解或說說自己對專業學習的心得體會等,然后開始開展有主題的演講活動,力求每個學生都參加。在進入高年級后,可以舉辦辯論活動,選出一個主題,設置反方與正方,在一定的時間內對一件事情展開辯論。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膽量,還能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通過活動的開展,學生無論是口頭表達能力還是膽識、對就業的認識等各方面的綜合能力都會有一個全面的提高。
(四)教學中注重應用文與專業結合,提高就業能力。應用文寫作對未來的職業會有很大的幫助作用,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應對應用文寫作教學做出有針對性的設計,使其為學生的專業課服務。如在教授寫“發言提綱”時,教師可先向學生介紹這一文體的特點,然后講述寫作技巧和注意事項,這樣學生更容易接受與理解,然后讓學生來“倒學”,即先拿一份樣稿讓學生來練習,列出這個發言稿的提綱。這樣的學習方式,可以讓學生對這一文體有一個正面的認知。在第二個階段,教師可讓學生定一個發言主題,然后根據主題寫一個發言提綱,寫完后,老師再做及時的點評,這樣在教學上就更能拉近教與學的關系。面對面的點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這些方法,學生掌握了應用文的寫作要求,為將來就業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五)設立專門的閱讀課。閱讀是語文學習的延伸,也是原始積累的一種方式。因此,應設立一個長期、有規劃的閱讀課,有計劃地來開展。可以針對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布置學生在課外時間到圖書館借閱,有目的性地閱讀相關內容,然后運用課堂的形式來展開老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互動和討論,學生更深入理解所閱讀的內容,從而更從容地從書本上吸取“營養”。
總的來說,在中職語文教學中,語文老師要設計好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語文課堂變成一個無限拓展的加油站,幫助學生進行知識學習與提升,使他們走向社會后都有更大的拓展空間。
【參考文獻】
[1]徐清.中職語文如何實施教學知識拓展[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1(3)
[2]吳亞俊.淺談如何在中職語文中貫徹實用性教學[J].教師,2011(14)
[3]李錚,曾玉琴.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校人才培養玉課程結構改革模式[J].職教通訊,2007(6)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