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雪蓮
摘要: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企業集團多元化戰略不斷興起,資產管理工作日趨復雜,這在一定程度上對資金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為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確保企業集團得以長久穩定、可持續發展,內部資本市場應運而生,成為了企業集團資金管理以及資源優化的一種新形態,并備受企業集團的關注,被集團放到了經營管理的重要位置,以充分發揮其所特有的資源配置作用。基于此,文章從內部資本市場的概述出發,通過對企業集團內部資本市場效率優化的作用以及存在的新問題進行分析,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了相關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企業集團 內部資本市場 效率優化問題
內部資本市場是伴隨著企業集團而產生的一種優化資源配置的新方式。企業集團的發展與內部資本市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資本的合理配置是企業集團有效運作的基礎,一旦內部資本市場出現紕漏,就會引發財會信息失真、決策失誤等問題,從而誘發經濟金融風險。隨著社會市場經濟體系架構逐步完善,以及現代化管理改革的日趨深入,公司集團所擁有的資金優勢在買方市場的重要性日益彰顯。集團公司為追求公司利益的最大化,紛紛對資金管理模式進行相應的調整和完善,把資金集中起來重新配置。然而,由于受到企業集團治理環境的影響,內部資本市場在運作的過程中仍舊存在許多無可避免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逐漸演變成為阻礙內部資本市場運作的“絆腳石”,導致運作時出現功能異化問題。鑒于此,對企業集團內部資本市場效率優化問題展開探討,將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內部資本市場的概述
內部資本市場起源于美國,由著名的經濟學家Williamson提出,20世紀90年代末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掀起了一股公司兼并潮流,一大批多元化的企業集團涌現,這類多元化的企業集團采用了M型的組織結構。雖然當時的美國市場對這種跨行業的兼并表示了支持和肯定,但是作為一種新型的組織形式,已經難以沿用一些傳統的經濟理論對這種形式進行闡釋。美國的經濟學家威廉姆森(Williamson)通過對市場的研究,發現了這些多元化經營的企業集團,為了追求集團整體效益的最優化,會把各子公司的資金流集中起來進行重新分配,這種資金集中再分配的過程實際上形成了一個微型的資本市場,而企業集團內部圍繞資金所開展的競爭行為也就被稱為內部資本市場。所以說,從本質上來看,內部資本市場是伴隨著企業集團多元化戰略而興起的一種資源配置方式,并能伴隨著企業集團多元化戰略的興起而日益活躍。
二、內部市場化對企業集團內部資金和資源配置優化作用
內部市場化建設是企業集團的一項應對危機挑戰、推動創新發展的重要舉措,強力組織實施內部市場化,對我所所在兗礦集團的內部資金和資源配置優化起到明顯的促進作用,同時,也實現了企業集團的開源節流、降本提效。以下就內部市場化對企業集團內部資金和資源配置優化的作用展開論述:
第一,全面落實推進內部市場化建設,能在企業內部構建模擬市場,推動內部市場從企業集團的生產領域向經營領域擴展;從產品向勞務和服擴展,從單純成本中心控制向利潤中心和成本中心的全面管控發展;考核體系由“單一靜態預算”向“靜態和動態預算相結合”轉變;管理模式由“管理者推動”向“市場機制驅動”轉變。在這種內部市場化經營模式的推動作用下,能夠最大程度調動員工積極性,激發員工節支降耗、創新創造的活力;此外,企業內部資源價值也能在此建設活動中獲得最大程度的釋放,從而有效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率和質量。
第二,推行內部市場化建設,把企業集團內部管理推向市場,決定了企業內部資金管理工作必須要經受社會大市場的考驗,主動參與經濟市場的競爭,以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在企業集團為正式實行內部市場化前,生產經營經常出現內部梗塞、責權不明等問題,從而引發管理制約不嚴、資源丟失浪費現象。隨著內部市場化建設的不斷深入,企業集團各經營單位的地位發生轉變,其所承擔的義務與過去也有所差異,真正形成了等價交換,進一步調動了各實體和廣大職工加強內部管理、堵塞漏洞,提高經濟效益的積極性,資源配置優化效果明顯改善,市場競爭力明顯提升。
三、企業集團內部資本市場化存在的新問題
我國企業集團內部資本市場在發展的過程中仍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得集團的資源配置效率低下,而無法充分發揮內部資本市場應用的功效。歸其原因,主要如下:
(一)內部資本市場管理的同步性較差
內部資本市場化管理主要是以內部模擬市場為特點,在此過程中所開展的結算活動,一般都是依靠人力完成,帶有一定的主觀性質,這使得企業集團的內部市場和外部市場無法取得真正的協調統一,內部市場無法積極預支外部市場的價格變動、競爭情況以及銷售等方面的壓力,從而無法為企業集團提供精準、及時的市場信息。
(二)監督指導力度不到位
得力的監督和指導和企業集團內部資本市場得以高效的前提基礎和保障。然而,就我國目前的企業集團實際情況來看,普遍存在資金管理松散現象。企業集團母公司未能對各子公司開展合理有效的監督和指導,即使有監督、考核和指導,也只是一些形式工作,流于表面,對資金使用、資金配置的過程監督是空白的。監督指導工作的缺失,使得企業集團的資金游離于母公司控制的視線,影響了資金的優化配置,降低了資金使用效率。再加上,企業集團內部存在大量的控股股東利益導向的委托貸款、關聯擔保、資金占用等行為,對集團整體利益造成了惡劣的影響。
四、優化我國企業集團內部資本市場效率的可行性策略
(一)提高企業集團內部治理水平
企業集團的內部治理結構一般都是由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管理層這幾個相互制衡的制度來實現的。這種相互制衡的制度結構決定了公司的發展目標、經營行為等,決定了公司生存和發展的一切重大問題,包括資金管理在內等所有財務行為都應在合理的公司治理結構框架內進行。可見,公司治理結構對資金管理有著深層次的影響,只有切實提高企業集團內部治理水平,才能以此為基礎,優化和完善企業內部資本市場管理。為此,企業集團應針對當前資金集中管理存在的資源配置效益低下的問題,進一步規范企業管理制度,以構建新的管理制度,用制度來管人員,用制度來管資金。一方面,要對信息披露制度進行完善,確保所有的資金信息真實可靠和及時。另一方面,還要繼續對外部獨立董事制度進行優化,強化外部獨立董事制度對企業管理的監督和指導,確保獨立董事的地位不受撼動。除外,還要增強和企業內部各個利益集團的關系,和他們進行溝通、協調,在法人治理結構為媒介,達到平衡股東會、董事會、管理層、員工和債權人的關系,健全委托代理體制。
(二)建立健全資金風險管控體系
現階段,國內絕大多數的企業集團在實際的生產經營活動中無可避免地面臨著資金風險,而且相當多的資金風險都是由于企業在投資、采購、銷售以及生產等環節沒有深入考慮資金問題而引發的,為此企業必須要正視問題的存在,采取積極有效的策略,建立健全資金風險管控體系,把資金風險扼殺在萌芽階段。首先,企業的管理領導要高度重視資金風險管控工作,并積極參與到體系建設活動中。其次,企業還要對組建一支綜合能力強的資金管理隊伍,實現制度化管理,不僅要發現人才,還要把制度與考核進一步完善,創建符合企業發展實際的人才聘用體系,讓人才獲得相應的發展平臺,確保每一名管理人員都能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所面臨的資金風險進行有效識別、評估和應對。最后,在開展資金風險管控體系建設活動時,還要綜合考慮到建設內容的全面性,務必要把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各環節業務內容納入進去。
(三)完善指標,科學考核內部資本市場效率
考核是反映內部資本市場效率的重要標準之一。集團在考核時,應要依據科學合理、客觀全面的指標,以財務分析的思路為基準,在分析考核指標的基礎上,對原有的考核內容進行改善,量化企業集團內部資本市場考核。同時,考核還必須貫穿到企業資金管理的全程,向前可以延伸到資金的籌措,向后則可以延伸資金的收益,都要綜合全面開展,進行量化考核。以一種綜合、全面的評價指標對企業集團內部資本市場效率進行考核,是符合當前企業集團發展潮流的,是符合企業可持續發展指標的。
(四)完善外部資本市場,實現內外資本市場的協調發展
內部資本市場與外部資本市場各有各的價值功能,兩者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無論內部資本市場如何發展,都不可能無限度地擴展,并取代外部資本市場在企業集團內部中的地位,這是由于內部資本市場的成本、效率容易受到企業集團的經營規模限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內部資本市場的作用相比于外部資本市場來說,其作用范圍相對較小,市場的占用資源有限,外部資本市場的發展可以有效緩解企業集團面臨的融資壓力,促進企業集團的進一步發展,從而確保內部資本市場得以長久穩定發展。可見,要發揮內部資本市場的實質功能,為企業服務,就必須要實現內外資本市場的協調發展,形成一股內外合力,實現優勢互補,給企業集團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資金服務。
五、結束語
伴隨著市場經濟體系架構的不斷完善與調整,國內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在經濟轉型發展的新時期,企業集團必須要意識到優化內部資本市場效率的必要性,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客觀的分析,進而加以改進,找出脫離效率低下困境的優化途徑,解決企業集團發展中難以避免的“瓶頸”問題,以提高企業的資金效益,從而確保企業在競爭激烈的經濟市場占據發展地位,推動企業不斷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張運來.王峰娟.內部資本市場的主體及其功能定位[J].商業研究,2010
[2]楊柏.彭程.代彬.內部資本市場影響上市公司投資行為的實證研究[J].財經論叢,2011
[3]王峰娟.安國俊.新興市場國家內部資本市場研究成果與啟示[J].財經問題研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