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浩
摘 要:經濟的發展帶動了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信用卡作為一種新興的支付手段,給消費者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為支付提供了便利,還可以享受商戶提供的各種優惠服務;對商業銀行來說,為其帶來手續費和利息收入的同時,也帶來了相當程度的風險,這也對我國的經濟健康發展帶來了不利。本文通過對目前商業銀行的信用卡業務現狀分析入手,找出信用卡業務存在的風險和原因,最終提出防范信用風險的有效措施,期望能夠推動銀行業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操作風險;信用風險;欺詐風險;風險防范措施
一、我國信用卡市場現狀
近年來,發卡量增長迅速,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銀行卡專業委員會發布的《中國信用卡產業發展藍皮書(2012)》的統計,截至2012年底,中國信用卡累計發行3.3億張,平均每四個人中就有一人持有信用卡;全國信用卡交易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達到48.26%。但是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148.63億元,增長了17.1%。由此可見,隨著信用卡業務量的增長,其未償還比例也在提升,風險應該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否則會影響整個金融業的穩定。
二、信用卡業務風險種類
自1994年至今,商業銀行信用卡進入了創新發展階段,金融環境和政策環境的改變,使得信用卡業務的風險種類越來越多而復雜,但總結起來說可以分為兩類:操作風險和信用風險。
1.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是在信用卡信貸市場上,銀行職員操作不當導致的風險,系統控制失靈,而且具體的管理機制和流程未切實實施。首先,從銀行角度說,因為各種條件的限制,銀行不可能完全了解消費者的真實財務狀況,表現為疏忽大意的的違規操作和利用職務便利的不和規定發放信用卡。各項工作機制和監督機制在員工工作中沒有形成原則;其次,從消費者角度說,網上銀行的發展使消費者辦理相關業務更便利,但由于知識的限制和熟悉程度的影響,錯誤地利用了網絡等便利措施;這樣的風險銀行不可能有效控制。這反映了風險防范機制存在一定的漏洞。
2.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借款人不能在規定期限內按照約定的合約及時、足額償還銀行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首先是持卡人帶來的信用風險,道德因素可能會影響自己的信用卡消費行為,多是信用卡小額貸款和分散性較強的原因,因此個人征信體系亟待完善,大的風險環境暴露了居民征信系統還有很多的不完善;其次是銀行方面行動的滯后,當持卡人的資信情況發生變化,各種因素造成財務危機,無力償還信用卡欠款時,銀行方面不能及時對持卡人的信用狀況進行調整,最終導致損失。
3.欺詐風險
欺詐風險是借款人和銀行的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借款人利用信息優勢,騙取信用卡惡意透支。中介機構的交易風險,信用卡在流通階段,由于持卡人和商戶的謀利行為造成的偽卡欺詐和非法交易(如信用卡套現服務,不合規定的信用卡營銷等),使得各合法主體遭受了損失。這也充分反映了我國監管機構的責任不到位。
三、信用卡業務風險現狀
1.信用卡風險管理的 政策環境仍需改善
關于信用卡業務的法規政策涵蓋了金融創新、風險管理、金融市場交易等各個方面,正是這些法規政策的存在,給銀行業務發展帶來了良好的環境,促進了整個信用卡產業制度的優化和規范,但是金融產品創新時刻發生,客觀環境不斷變化,,然而目前的政策還要與時俱進不斷完善,來跟上信用卡產業的不斷變動。
2.銀行信用風險積聚造成發展遭遇瓶頸
銀行產業在經濟的發展帶動下發生了深刻變化,尤其是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使得商業銀行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銀行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為了維持發展將擴大市場份額、市場品牌作為信用卡業務經營的目標,這種單純追求發卡數量的粗放式經營,導致在最初的普遍擴張后,發展面臨瓶頸,各類風險不斷出現,使得銀行不得不考慮,風險的識別、計量和管理手段問題。
3.信用卡指標整體偏低
與國外相比,我國居民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習慣于保守消費,對透支消費缺乏動力,金融消費理念還是普通的儲蓄存款,對信用卡缺乏詳細的認識和了解,導致一些惡意透支等違法行為,產生欺詐風險。
四、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1信用卡相關法律體系不健全
法律作為上層建筑的組成部分應不斷變化來滿足更科學的需要。目前來說我國還沒有形成完善的信用卡法律體系。首先,信用卡作為一個獨立的行業,沒有專門的法律作為保護;在我國基本法律中也涉及到信用卡風險管理,包括利用信用卡的犯罪行為,但對信用卡管理的專門法律還沒有形成,因此總會存在一些法律糾紛沒有可以查詢的專門法律。另外,涉及信用卡管理的規定各種法律法規之間也有相互的沖突和矛盾,信用卡業務涉及到國際結算,如果按照國際法則進行操作,則有些規定會與我國的法律法規相抵觸,因此國家在制定專門的信用卡管理法律時也要結合相關的國際條例進行一致性整合。最后,信用卡管理法律也應與時俱進,漸進地調整法律內容,絕不留下不應有的法律空白。
2.信用卡風險管理技術相對落后;信用卡業務的審批
我國商業銀行在進行信貸審批時采用專家制度法,根據經驗和已有專業知識進行審批,這種定性分析帶有的主觀色彩會嚴重影響信用評價,同一個申請人會有不同的授信額度,這種控制風險的方法已很落后。在風險管理的過程中應盡量改進技術,找到一種客觀的方法來控制風險是很必要的。
3.個人征信體系不完善,宣傳力度不夠,人民意識不強
各家銀行在辦理信用卡業務的過程中,會查詢各自的征信系統,信用信息不夠完整,資源沒有得到共享,這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費,而且信用額度的授予差距較大,會給不法分子帶來犯罪的便利。對待風險,消費者的態度是保守和片面的,這不僅帶來信用卡業務繼續發展的瓶頸,也給不良消費帶來了發展契機。
五、商業銀行信用卡風險的防范措施
1.建立完善法律法規,加強監管力度
法律是人們生活的準則,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只有做事遵守法律社會才會和諧,信用卡業務發展也離不開法律的約束,我國現在信用卡業務發展較快,相應的法律法規沒有跟上步伐,無法保障信用卡業務的良好運行環境,因此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非常必要。政府等相關部門要深入地進行市場調查,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和調整法律法規,對信用卡違法行為,要加大處罰力度,,銀監會要對銀行進行嚴格監管,對銀行業等金融機構的風險狀況進行非現場監管,建立行業監管信息系統,對金融機構風險進行評價、分析。
2.建立內部風險控制機制,組建高素質的風險管理團隊
風險管理已經成為現代商業銀行管理的重點,要有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來開展風險管理工作,為更好地控制風險提供人才支持;同時要加強組織結構建設,定期根據需要調整機構組織,進行全行范圍內的風險控制宣傳教育;最終要通過指標將信用卡風險與員工的個人績效相掛鉤,嚴格考察信用卡的差錯率、透支不良率,形成日常的風險考核制度,風險意識內化為每一個員工的謹慎行為,每一位員工積極主動地開展風險管理和防控工作,形成了良性的工作機制。
3.完善個人征信系統,嚴格審批信用卡的發放管理工作
信用卡審批是關口,把握好最初的一道關能夠有效地控制風險,信用卡審批要嚴格落實審核制度,認真審核相關人的身份證原件,個人簽名,材料身份等,相關工作要親見親核,建立網絡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控制持卡人的信用額度,持卡人在各大銀行的信用記錄都會核查到,保證了審批的安全性。此外,完善個人征信系統,成立專門的權威征信評價機構,對個人的信用信息進行統一的管理。主要是對高風險客戶的異常交易狀況和變動情況進行實時監控,根據具體的情況,必要的時候提醒顧客或進行相關處理,防止發生更嚴重的損失,防范了欺詐風險。
4.樹立風險防范意識,加強道德建設,倡導理性消費
信用卡持卡人作為主要責任人要加強自身道德建設,合理利用信用卡消費帶來的便利,抵制信用卡違法行為,另外不要輕信中介機構和商戶的各種信用卡優惠服務,要有基本的風險識別能力,要對自己的消費金額確認后簽字,定期對賬單進行檢查,消費觀念要 理性,考慮償付能力后再透支。
參考文獻:
[1]郭春宇.淺析我國信用卡業務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現代商業,2009(27).
[2]龐偉.信用卡風險管理的經濟分析[J].大眾商務,2009(5).
[3]賈玉武,龍超.論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的風險管理[J].時代金融,2011(2).
[4]門吉麗.淺析商業銀行信用卡風險管理[J].北方經貿,2011(04).
[5]莊建樹.商業銀行信用卡風險與防范[J].經濟視角,2011(12).
[6]樊宇.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風險與應對策略.投資與合作,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