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新成
【摘要】在以“互聯網+”為主要特征的背景下,檔案信息化成為高校檔案事業發展的重要方向。隨著新技術、新理念、新方法在高校檔案工作中的引入和運用,檔案工作較之以往在工作程序、環節和內容上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檔案信息資源;利用開發
“互聯網+檔案”是一個順勢而為的現代理念。國家檔案局局長楊冬權在2014年12月23日召開的全國檔案局(館)長會議上指出,要“給傳統檔案工作插上網絡這一現代翅膀”。與“互聯網+”強調加號之后的深意一樣,網絡強檔是一個時代命題,是網絡時代檔案事業的與時俱進。新形勢下高校檔案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要“明確目標,形成特色,乘勢而進”,即明確高校檔案的服務方向,豐富檔案資源,增強檔案內容的系統性,利用信息化技術,提高檔案服務的效率。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促使檔案服務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以滿足高校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
一、新形勢下高校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要意義
隨著國家科教興國戰略的全面實施,我國高等教育事業迅速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便成了高校發展的重中之重,在不斷提高高校教學科研水平的同時,我們還要加快檔案開發利用的步伐,暢通檔案利用的各種渠道,實現檔案信息資源共享,讓檔案工作在高校教學科研與管理中發揮出實際效用,其重要意義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為決策者提供服務,為教學科研服務。高校檔案信息資源具有權威性、真實性和綜合性,是學校重要的本源性信息源,當學校領導面臨某一重大問題時,就需要參考這些檔案資源,作為決策的依據;高校的教學科研檔案記載了師生們在教學科研活動中大量有價值的事實數據和科研理論成果,這些寶貴的數據都從側面反映了該校的綜合實力和教育教學水平。
(二)為學校廣大師生員工和社會各界服務。檔案資料的收集與管理,其最終目的就是廣泛利用這些資源滿足廣大師生需求。如可以很好地利用檔案館自身優勢編寫本校的發展歷程,對學生進行優良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以及素質教育。另外還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建立文件服務利用中心,把本校的規章制度、相關性文件、發展規劃、財務報告、部門設置、領導分工等向全校師生公開,增加學校的透明度,提升學校的民主化建設,并把高校檔案館全力打造成為教職員工、學生及社會各界提供各項服務的快捷平臺。
二、點面結合整體謀劃探索強檔聚能新方法
網絡強檔既是當前高校檔案事業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也是未來高校檔案事業發展走向的必然的要求,如何統籌全局、突出重點、抓住關節是關鍵所在。
(一)依托網絡強國大局,做好網絡強檔整體謀劃。網絡強檔必須突破傳統的高校檔案服務模式,置身于網絡強國大戰略中同步推進,以便從“互聯網+”行動計劃中汲取更多營養。研究制定檔案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服務融合發展戰略,以網絡強國為依托,細化檔案信息化建設,推進檔案網絡化服務的發展目標、建設重點、融合模式和對策舉措。加強網絡服務和傳統服務的融合設計,落實細化檔案服務網絡的公用和專用、全域和區域建設計劃,把信息網絡的滲透延伸特性和傳統服務有機統一起來。建立檔案網絡信息共享機制,拓展檔案網絡共建多贏渠道,構筑立體化的檔案信息網絡安全防護體系,加強對檔案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項目的監督,推動檔案網絡建設科學發展。
(二)抓好信息力量建設,增強網絡強檔內生活力。網絡是基礎,信息力量是發掘高校網絡服務能力的主因。在改革發展中重視信息力量,按信息力量優先的原則,科學設計檔案總體力量結構,合理確定網絡運用、信息服務和信息安全等不同類型的高校人才需求。加強高校信息力量的體系化建設,從做好內部“加減法”切入,采用傳統服務人才轉型、專業力量擴建、職能任務調整等方式,盡快形成適應高校信息化服務需求的信息力量體系。持續關注高校信息力量能力提升,組織檔案信息力量聯合運用模擬演練,強化訓練。在網絡空間對抗的環境下“摔打”、鍛煉信息力量。
(三)按照一站式服務要求,探索網絡強檔聚能方法。高校網絡強檔,重在以網聚能。樹立服務化的網絡應用理念,摒棄高校網絡建設只負責“管道”的本位主義觀念,主動把網絡建設與高校檔案館庫建設、高校檔案資源體系建設和高校檔案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把高校信息即服務、平臺即服務和軟件即服務的檔案利用服務體系構建起來,提升高校檔案網絡的黏合力。提高高校綜合化的網絡應用水平,變單網運用為多網合用,把網絡運用與信息運用、技術運用、人才運用等有機地結合起來,解決網絡運用與信息服務“兩張皮”問題。挖掘一站式服務的網絡應用效應,以用戶能夠充分利用和共享信息為目標,變單個檔案館的信息流動為多個檔案館的信息流動,把高校信息活動和技術活動放在同一架構內統一組織,用高校檔案信息的聚合觸發高校檔案服務的浪涌。
三、放寬眼界創新服務優化服務效果
為有效緩解當前高校檔案利用的供需矛盾,高校檔案部門要樹立大服務的理念,朝著開放性、個性化、多元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
(一)放寬眼界,擴大服務對象。高校檔案是在教學、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項活動中形成的內容豐富,記錄了高校的歷史變遷,學生的成長經歷和教學科研的創新發展的載體,包含了紙質、照片、錄音、錄像、光盤、磁盤等各種形式。這些資源不僅對學校的規劃發展起著參謀、決策作用,對學生的學歷審核起著依據、憑證作用,對教師的教學科研起著參考、借鑒作用,而且對校外的團體、組織和個人起著輻射、育人作用。因此,高校檔案在服務好本校師生和校友這個根本面的同時,要勇于突破,積極主動地接觸社會、服務公眾,將服務領域從本校擴大到本地區、本行業乃至全社會。
(二)借助技術,創新服務方式。信息科學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運用這些技術,將有助于高校檔案部門實現知識挖掘服務、統計分析服務、在線互動服務、移動平臺服務等多維信息服務方式。借助云計算、數據挖掘等技術,為用戶提供知識挖掘、統計分析服務。借助互聯網、物聯網技術,高校檔案部門可以搭建用戶互動平臺,增進檔案部門與用戶之間的交流,及時了解用戶的利用需求,判斷用戶的行為習慣、推測用戶的行動軌跡,以便更加個性化地服務用戶、留住用戶。借助移動互聯網技術,高校檔案部門可以推出微信平臺服務,普及檔案知識,提供在線咨詢,推介館藏信息,傳播檔案文化。
(三)加強管控,優化服務效果。高校檔案服務工作是否有效,服務質量是標準;服務是否有質量,滿足用戶需求的程度是標尺。高校檔案部門要提高服務水平,優化服務效果,必須以用戶需求為中心,以用戶滿意為尺度,建立事前預防、事中控制、事后評估的檔案服務質量全過程監管與考核體系。事前,要通過互動交流、用戶行為數據分析等方式,全面熟悉、準確把握用戶需求;事中,要運用先進技術手段,迅速、準確地滿足用戶需求,事后,要采取現場評價、電話回訪、網絡調查等手段,收集用戶反饋信息,及時修改、完善檔案服務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