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承勇
讓“真愛”為成長助力
□張承勇
進入青春期,學生們開始關注并喜歡異性,這是由身心正常發育的規律所決定的,也是孩子們青春期純真浪漫、青澀唯美的典型特征。無論老師和家長如何阻止和反對,都無法阻止孩子對異性偷偷地喜歡。由于異性之間的感情問題是敏感的,家長、老師通常避免與孩子談及這類話題,導致孩子因缺乏必要地指導而出現情感上的迷失,于是早戀問題成為學生家長和班主任最頭痛的問題之一。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高尚的愛情種子需要在年輕人產生性欲之前很久的時候,即在他們的童年、少年時期就播種在他們的心田里。”作為班主任,我們應該尊重生命發展的規律,引導和幫助學生學會愛,學會承擔責任,學會處理學習與感情之間的矛盾,播種高尚的愛情種子,并利用青春期孩子們對美好愛情的憧憬,調動學生進步與成長的積極性,幫助他們健康、快樂、平安地度過青春期。
當了16年的班主任,我覺得關于愛情的教育應該與學習文化課一樣重要。處理早戀問題是一門藝術,與其對學生苦口婆心地大談早戀的危害性,煞費心機地阻止與扼殺早戀,還不如讓“真愛”為成長助力,班主任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處理早戀問題。
古人說:“親其師,信其道。”我認為,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的基石,更是處理早戀問題的基礎。面對可能出現的早戀問題,班主任要先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每一屆高一新生入學不久,我都會對學生說:“正常發育的孩子在青春期喜歡上異性是正常的。喜歡異性不是丑事和壞事,更不是道德敗壞?!边@樣,我讓同學們知道我是個思想開明的班主任,消除中學生對班主任普遍存在的戒備心理。
為了深化師生之間的互信,我會向學生鄭重承諾:關于早戀問題,我的處理原則是“不武斷,不對抗,不扼殺”,不僅不會輕易向家長告密,還會說服家長理性對待。
班主任要想讓學生信服自己,必須構建穩定可靠的師生發展共同體,師生關系是“患難”之交,能并肩作戰,榮辱與共。在這個共識基礎之上,師生之間才可能暢所欲言、無話不談,讓師生之間真誠的友誼成為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橋梁,讓知心朋友般的師生關系滋潤學生健康成長。
思想引導行動,行動導致結果。我經常會站在個人發展、家庭幸福、社會和諧的高度,去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青春期感情問題,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從而讓學生們自覺主動地去提高個人修養,規范個人行為。
1.價值與導向:讓美好產生正能量
我經常向學生表明我的觀點:我認為早戀(包括暗戀)是美好的,關鍵是要讓美好產生價值,讓價值導向成功。其價值在于有利于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學習進步。美好的感情要導向積極鍛煉身體、廣泛交流、高效學習,從而實現走向陽光、自信和成功。否則,早戀、暗戀就是“災難”。
我經常告誡學生發現有“不妙”的勢態苗頭時,必須主動避免“災難”的發生。事實上,在理性光芒的照耀下,學生們自我突破能力與成長的力量都是巨大的。
2.博愛與欣賞:要適當學會“花心”
消除雜草的最好辦法是種植莊稼,防止早戀風險的最好辦法就是讓學生學會博愛。我經常鼓勵學生們要有博愛精神,要努力去欣賞更多的人,也要努力讓更多的人欣賞自己。你欣賞的人越多,說明你看到別人的優點越多,說明你越有可能受他人優點的影響而全面發展自己;欣賞你的人越多,說明得到的肯定就越多,說明你的優點就越多,可以增強你的自信。
我教導同學們明白一個道理:如果你做得好,朋友就會很多,你就不會輕易迷戀個別人,自卑和孤獨的可能性就會降低。這種“花心”的隱性好處在于即便你與個別人的關系變差,你還有很多朋友,你就不會輕易因為悲觀和絕望而抑郁成病。
對于早戀問題,班主任既不能在班級過度宣揚早戀的正常性,也不能在班級公開對少數陷入“情網”中的學生進行語言攻擊,不能通過挖苦、諷刺、羞辱和體罰來過分打壓,更不應該以“負責”和“關愛”的名義來“棒打鴛鴦”。我會在班級中結合學期計劃和班級活動,協調處理班上個別同學的早戀問題。
1.集體輿論引導,個別特殊指導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愛情的念頭一旦在年輕人的思想和感情上撩撥和引起不安,教育者就應當給他們講明愛情是什么。這種講解將會在年輕人的心靈中培養出高尚的思想和情感。”
當我們班上的同學遇到“愛情話題”時,我盡力與各學科教師協調一致,營造積極向上的輿論環境,在環境中熏陶育人。比如,班級語文和英語教師會經常分析到有關“愛情”話題的文學作品或閱讀材料,就可以把“愛情教育”的理念融于教學之中,引導班級中的學生們形成高尚的愛情觀和家庭幸福觀。
當然,對于個別特殊情況的學生,要單獨談話交流,特別指導。我也會借助于友誼的力量,私下邀請其他同學幫助他、關心他,既可防意外與不測,又能讓友誼得到升華。
2.把握階段,自然應對
感情是個很奇妙的東西,誰也不能判定它會在什么時候產生與爆發。所以班主任平時要多留意,發現問題,對學生提前給予幫助和引導,而不是阻止與恐嚇,鼓勵其以積極友好的方式與異性正常交往。
當然,我發現早戀階段性“危險期”也是存在的。比如,高一上學期11月至次年1月,學生們開始彼此熟悉,因離開家庭,把對親人關心的渴望轉移到同學身上,這個時期容易發生互認“兄弟姐妹”的現象;在高一下學期到高二,又容易把“兄弟姐妹”關系轉化為早戀關系。又比如,每年的春學期進入5月份之后,天氣回暖,學生衣著單薄,女孩體態玲瓏,男孩棱角分明,容易吸引異性追求。
作為班主任,我覺得不能回避早戀問題,只能正面引導,告訴學生可能發生的利弊和正確處理的方法,學生們會做出自己的判斷。相反,如果班主任發出禁令,那么這些問題不可避免地轉入“地下”,形成更為難處理的隱患。
3.重視暗戀,緊跟失戀
大量事實證明,相對于公開的早戀,暗戀對一個學生的影響可能是最大的。那種“濃得化不開”的興奮、欣喜或憂傷,會讓學生誠惶誠恐,無法安心學習和生活,對學生的身心是一種折磨和摧殘。我認為暗戀不易被發現,等到被老師發現有暗戀問題時,可能學生已經出現嚴重地學習退步或自我傷害,因而更需要班主任足夠重視,主動防御。
我曾經發現班上一個男生上課分神,成績明顯下滑。我私下里試問他幾次,他終于向我吐露心聲。因為他暗戀班上一女孩經常失眠,整天想著要不要表白?如何表白?會不會被她拒絕?如果被她拒絕了怎么辦?他非常痛苦,又擔心被別人笑話。我鼓勵他打開心結,放下思想包袱,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魅力。他開始了令人振奮的奮斗歷程,通過跑步、打籃球和乒乓球緩解思想壓力,與同學們討論問題,認真學習,他對感情的困惑也慢慢消除。
失戀的危險性在于導致行為過激,存在傷害自己和他人的危險性,需要班主任格外重視與細心處理。班主任要用溫暖撫平學生的傷口,用愛心呵護他們受傷的心靈,用信任和鼓勵幫助他們樹立信心,走出困境,避免惡性事情的發生。
歌德說過:“哪個少年不鐘情?哪個少女不懷春?”當青春期遭遇早戀,當孩子們陷于孤立無助、痛苦迷茫的時候,也許身為班主任的我一點信任與鼓勵便讓他們如獲至寶,也許我的一點理解與寬容便是對他們最大的安慰,我愿“真愛”為成長助力,祝福他們在純真中走向成功。
作為一個班主任,有什么比幫助學生追尋幸福更加幸福呢?
(作者單位: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學)
(責任編輯陳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