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科++程莉++莫智莉
摘 要:信息化技術逐漸的改變著我們生產、生活、學習方式,教師利用各種媒體應用改變課堂的教學方式,學生同樣利用各種媒體終端改變著他們對知識的接受方式,本文通過對“我的課程我做主”的學生課外活動進行實踐和探究,讓學生利用信息化技術制作微課視頻來考核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發現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更具主動性,對知識點的掌握更清晰、更牢固,使學習具有自主性,考核方式具有趣味性和多樣性,為同類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微課;考核方式;實踐;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7-015-01
一、課外活動基本介紹
本著鞏固和深化學生的造價專業知識,培養信息化學習動手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檢驗學生對工程造價知識點的學習成果,開展一場造價相關知識點微課制作競賽,微課制作內容需圍繞造價相關知識點,選取重點、難點并結合實際工程。進而增強學生的專業技能,拓展學生的課外學習活動,考核學生對造價相關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參賽學生每班選2-3組參加比賽,最終成績由現場評審得出,采用無記名投票的形式,專業教師和學生代表的投票總分由高到低排序,學生評審權重50%(包括造價22名、建管22名、房產22名學生),專業評審權重50%(土建造價7名、安裝造價4名、市政造價3名教師)。作品類型為微課,格式為任意視頻格式,時長不超過10分鐘,可采取攝影錄像、屏幕錄制等多種樣式。參賽內容可選擇造價專業中的任意一個知識點.作品要求:對知識點講述正確,思路清晰;鼓勵特色創新;現場參賽播放中不允許出現班級和作者信息。
二、學生作品特點分析
競賽活動在2013級造價專業各班級中收集作品共56件,作品以小組形式上交,每組人數為3至7人,從上交的作品格式分析,作品為視頻文件,時長在6至10分鐘之間,文件大小在20至300M之間,源文件制作軟件主要利用ppt、flash、相冊制作等,最終以錄屏軟件、會聲會影、手機、數碼相機等方式制作成視頻文件,格式有flv、wmv、mp4、avi等。
從作品數據上分析,土建造價作品共20件,安裝造價作品共22件,市政造價作品共14件(如圖1所示)。相關知識分布為建施6件、結施12件、給排水16件、電氣4件、道路10件、市政管道4件、造價軟件應用4件(如圖2所示)。作品知識點基本涵蓋造價專業核心課程的重點及難點。學生作品得分點分布圖(如圖3所示),作品中對知識點的講解正確率為94%,主題突出,通過大量的動態圖片、錄像拍攝以及動畫形式深入淺出的介紹所學知識點。有些小組成員構思獨特,比如:鋼結構某知識點,學生視頻取名《讓你的腦子“不銹”鋼》,一語雙關,吸引眼球的同時,點名主題,緊扣知識點;水泵房組成的知識點,學生以水滴為主角通過水流的路徑介紹水泵房的組成,很有趣味性和觀賞性,知識點介紹也準確到位。
雖然很多作品在美工沒有做到精致,但是對知識點的正確介紹可以明顯看出制作者已經熟練的掌握所學知識點。在微課視頻中,圍繞教學或學習中的常見、典型、有代表的問題或內容進行針對性設計,有效解決教與學過程中的重點、難點、疑點等問題,類型包括講授型、解題型、清單列項型、套定額型、手工模型視頻型、戶外錄像實拍型等,促進了學生思維的提升和能力的提高。
信息化環境下的自主學習,是培養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前提。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著力于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而通過這種類似的課外活動,并利用信息化手段對學生加以引導,鼓勵學生在課外時間利用網絡資源、多媒體軟件等各種碎片化學習資源進行自主學習,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同時挖掘學生潛能。教師也能更清楚更具體地在此過程記錄每個學生的學習成效。通過這種課堂教學的延展,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培養發散性思維,提高創新能力。
三、結論
基于信息化技術的教學手段是多種多樣的,微課作為高效的教學資源,其具有“小、微、精”的特點,教師可以通過微課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此同時,學生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也具有一定信息化應用能力,讓學生把所學知識點通過自主創造微課視頻的形式表達出來,不僅鞏固所學,更延伸了課堂,拓展了知識,也是考核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程度的一種方式。在信息化學習環境下符合職業院校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也使學習具有主動性,考核方式具有趣味性和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