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順慶
摘 要:眾所周知,高中數學一門非常需要學生創新能力的學科。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便成為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本文從營造一種創新型的課堂教學氛圍,構建一種創新型的整合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學校教育資源開發校本課程與活動課程,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與考評方式等四方面對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與方法進行了詳盡闡述。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7-214-01
在當今素質教育的時代背景下,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積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他們學會學習、學會創造,以適應未來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筆者認為,應著重從以下四方面的途徑和方法人手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數學創新能力的概述
創新是在原有知識基礎上的科學技術發現與發明,就是指在根本研究和主要技術領域中,取得前所未有的發現與發明。創新是一個國家競爭力的基礎,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帶來,創新已經成為知識經濟的核心。在教育方面,創新教育也成為目前高中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在高中課程教育中全面推行改革,為推進創新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高中數學教育中提倡創新教育,對培養高中數學學生的創新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根據心理學研究得出,能力主要分為一般能力與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完成各項任務所具備的一般心理能力;特殊能力是順利完成某一種特殊任務所具備的能力。在數學教育活動中,一般能力是指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數學創新能力是高中數學的一般能力,主要包括質疑數學問題的能力、建模能力、分析數學問題的能力等。在高中數學教學活動中,老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引導學生養成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習慣,使學生提出新見解來解決數學問題。
二、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策略
1、教師善于設置問題情境。為了提升高中數學學習效果,需要教師將數學引入到有意義的情境內,讓學生通過彼此之間的合作來解決問題,能學習到隱藏于問題之后的數學知識,提升數學學習能力,從根本上提升數學課堂效率.教師為了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可以設置一定的數學情境.首先,教師對數學問題需要進行精心設計,能夠指導學生去進行質疑,進而能培養學生觀察與分析問題的能力.其次,教師積極組織學生進行合作,讓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交流能獲得結論.學生在得到結論之后,教師需要從學生討論的實際情況出發,在課后繼續進行討論,讓學生能繼續完善結論.比如在講解等比數列通項公式內容時,采用實例設置疑問的方式來加以導入.教師可以先提出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比如,有厚度為0.1毫米的紙,將其對折30次后,該疊紙厚度大概為多少?教師讓學生在進行充分的估計之后,教師再提出要超過珠穆朗瑪峰的高度,這時候學生的積極性就被激發起來,教師再使用通項公式就能計算出來.教師設置該問題情境,能夠將枯燥、抽象的問題具體化、簡單化與通俗化,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動腦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師采用一題多解,重視對公式、定理的過程探索。教師還需要提倡學生求異質疑.質疑是培養創新思維的重要基礎.為此,教師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一是采用一題多解,積極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教師在講授例題的時候,需要堅持使用一題多解的方式,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視角來解決同一數學問題.在和諧的課堂學習氣氛下,讓學生敢于提出自己觀點.這不僅能提升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也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數學公式與定理的理解,克服傳統思維,提升創新能力.二是教師重視對公式、定理的探求過程.高中數學涉及的公式、概念、定理等比較多,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從已經掌握的基礎知識出發來對定理、公式進行推導,讓學生去更好地感受問題,進而更好思考,對問題進行系統性分析,找到問題解決的辦法,獲取新知的同時也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3、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力和想象力。”這幾乎成了創新者的座右銘。疑問是打開科學大門的鑰匙。在數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僅僅讓學生解決問題是遠遠不夠的,更為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自己提問。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為學生的質疑問難提供機會創造條件,要讓學生展開充分的想象與主動思考,在教師的相機誘導與啟發下,基于自身的數學基礎來提出富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在這樣的學習活動中可以將學生思維的全過程暴露出來,在學生分析問題、提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閃現創新的火花,從而使原本由教師到學生的單向傳遞知識的過程真正成為師生互動的多向傳遞,讓學生的認知活動處于不斷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良性循環中。一方面在教學中不要以師道尊嚴的身分自居,以教師的權威地位來壓制學生。要讓學生認識到教師是與自身一樣平等的學習主體,二者是共同的學習體,要讓學生勇于挑戰教師,敢于質疑教師的觀點。另一方面,不要以教材教參來限制學生的思維。教材只是學生學習的范本,是重要的教學資源,而不是教學的全部、學生的全部。我們要鼓勵學生質疑教材、質疑教參,提出不同的解法。我們要抓住課堂生成,鼓勵學生的標新立異與獨樹一幟,讓課堂上擁有更多不同的聲音,在學生間展開充分的交流與討論,使之成為教學的新起點、思維的新契機。這些無疑都會成為增強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
總之,高中數學創新能力培養是一項艱巨的長期性任務.這既需要教師充分重視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還需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來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此,需要教師善于設置問題情境,教師采用一題多解,重視對公式、定理的過程探索,將多媒體運用到數學教學中等,讓學生能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質疑能力與實踐技能,更好引導其去探究數學問題,提升創新能力,推動高中數學教學不斷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 戴紅榮.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0(S2).
[2] 毛啟干.新課標下高中數學教師應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30).
[3] 孫紅艷.淺談在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