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地位,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學會怎樣做人,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因此,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效果;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7-216-01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地位,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高中思想政治課主要的功能是通過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學會怎樣做人,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因此,如何上好思想政治課具有重要意義。
在中學實施素質教育,就是以各種行之有效的教與學的方式,使學生既具有較為合理的全面發展的諸種素質結構,又力求使這些素質結構成為學生的潛在能力,在其將來作為社會人的生存和發展過程中,能有效地不斷發揮出來,形成持久的終身的學習力和生存力。 因此,作為教育者的教師,應理解學生和尊重學生,一切從學生實際和需要出發。
一、傳統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課堂上師生互動不足,教師以單純說教為主
新課程高中思想政治課內容多以圖片和文字為主,需要學生懂得并理解上這節課的作用和意義。而傳統的教學方式大多以教師的“說教”為主,在理論上更多的采用空洞的說教,從而導致課堂理論教學與社會現實嚴重脫節,長此以往,必然使一些學生以實用主義的態度來應付這門課程的學習。認為講的內容都是“假、大、空”的無用道理,有的學生甚至會產生強烈的抵觸情緒,對學習高中思想政治課興趣不高。
2、“滿堂灌”的教學方式
中學每節課的時間一般都是四十五分鐘,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習慣采用“滿堂灌”的方式,從上課一直講到下課,而且是一直站在講臺上面滔滔不絕地講,學生只是坐在下面聽,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課堂時間全部用來講課,學生沒有提出自己想法的機會。
3、缺乏理論聯系實際
中學高中思想政治課本來是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課程,內容多從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而且“理論聯系實際”本來就是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根本指導方針,但是在現實的教學實踐中,對于理論知識仍然存在著抽象的講解過多,從概念到原理、不僅空乏而枯燥,而且學生不易理解。面對現實問題就出現一種不是熟視無睹、漠不關心,就是避重就輕、輕描淡寫的現象,無法真正滿足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的需要。
4、教師和學生在課堂內外缺乏交流
在教學中,一方面,課堂上時間全部用于講課,這就導致課堂內師生本來就缺乏交流。另一方面,鈴聲一響教師離開教室,學生自由活動,課后師生之間也缺乏交流。教師不過問學生的學習情況,也不了解學生的思想情況,教師的這種不重視心態容易影響到學生對這門科目的態度。
二、提高中學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效果的途徑
1、營造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習興趣
李嵐清曾經說過,要建設高質量的教育,就必須有高質量的老師。教師素質的高低是教育事業成敗的關鍵所在。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吸引注意力。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學生求知欲的產生需要新奇的刺激,更需要教師思維的創新。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些都說明一個道理,學習首先要有興趣。如果剛上課,教師的開場白就干巴巴的,或者是老生常談的套路,往往會使學生一開始就感到厭倦。而良好的導入具有先入為主、引人入勝的效果,可以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和內在學習興趣。精彩的開場或別具一格的提問將給學生一個全新的視角,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效果。
(2)恰當應用多媒體教學資源優化教學環境。多媒體作為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和歡迎,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上,是很有效的手段,尤其中學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內容比較貼近生活,以生活中的實例和圖片為主。因此,將課本中的理論通過現代教育技術與生活聯系起來很重要。
(3)指導學習方法,注重智慧的生成。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即傳授給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方法。如果教師在課堂上按部就班,原原本本地把參考書上和課本上的內容搬到課堂,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不是啟發和引導,那么長此下去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就會缺少創造性,自然而然學生的創造性也會被扼殺,更談不上智慧的生成。因此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基本知識,還要教會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形成獨立學習知識、運用知識、創造知識的能力,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2、改善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質量
(1)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方案。一節課的成功與否,教師起著決定性作用。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方案是教師課前必備環節,教師要在課前要做到認真備課,吃透教材,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設計出能最大限度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問題。知識目標的定位要難易適中,也要注重三維目標的統一。課程的流程設計和時間的掌握,以及知識如何呈現、如何進行最佳展示,再到知識點的落實和反饋,和學生的交往方式等等,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琢磨鉆研、步步為營。只有教師精心設計和準備了,才能駕馭教材游刃有余。
(2)注重課堂評價,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課堂評價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鼓勵性評價尤為重要。教師是授課者的同時,還應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在鼓勵學生探究、自主合作的同時,應積極主動的和學生一起探討出問題的答案,在參與過程中要細心觀察每個組,多關注比較學習較落后或內向的學生,盡量多給他們回答問題的機會,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
(3)構建融洽師生關系,做學生心靈的守護者。“教育需要愛,也要培養愛。沒有愛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養愛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這句教育格言告訴我們,愛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劑、潤滑劑和粘合劑。《學記》上也講,“親其師,信其道”,而“信其道”就會產生“學其理”的積極性。如果教師能真心關愛學生,那么他們也會愛屋及烏,喜歡這個教師的同時也會對這門課有興趣。
總之,我們要理性地認識課堂教學,客觀的面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學習,改變觀念,轉換角色。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以適應新形勢下對教師高要求的變化。“潤物無聲,滲透無痕”,傳授知識的同時也應該注重對學生愛的教育。